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019-06-11张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儿童视角

张静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艺术的教学语言,对孩子内心情感的促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一二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特点的特殊性,这要求我们体育老师在课堂中的语言运用应从儿童立场出发,心里常“装有一个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使我们的低段学生更好的投入到体育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故笔者总结了四点技巧。

关键词:儿童视角  小学低段体育  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070-0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这样一段话:“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白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读到这里,我内心无比感动:陶行知先生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教育家,与其说因为他首先有一颗伟大的爱心,不如说他首先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变个小孩子”。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童心,这就是“儿童视角”。

在小学低段体育教学中,不管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都应该从儿童立场出发,充分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同样,我们的课堂语言的运用也要基于儿童视角,把学生放在心上,尊重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性格特征以及思维特点。我们只有在组织课堂语言教学时心里“装有一个孩子”,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学生的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笔者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四点技巧。

1  互动式的对话,体现一个“活”字

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积极和有互动的,同时又不失秩序。体育课上,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不能是老师一直在那说说说。如果老师不和学生互动,这样的课堂就会显得死板,没有活力。尤其在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兴趣难持久,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智慧地运用语言技巧与学生互动,让课堂“活”而有“序”。

比如,为了让学生快速集合站好,我们可以说“快快,谁最快”,学生边快速站队边说“快快,我最快”。我们再对能及时站好的学生给予赞扬,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欲,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有时候老师进行讲解、总结和展示动作要领时,需要学生立刻停下练习或者停止说话,我们可以说“说停”,学生答“就停”。这样让学生停止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老师身上。如果还有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老师身上,我们还可以说“小眼睛看哪里”,学生说“小眼睛看老师”,让学生及时关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事实说明,在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中,学生很喜欢与老师这样的简单对话。通过这样一问一答,使师生之间始终处于互动交流状态,不容易使学生出现分心,课堂也不会出现沉闷的现象。

2  童趣化的語言,体现一个“趣”字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什么现在好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使体育课变得有趣。一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有意注意力时间短,理解力相对较差。想要学生整节课精神饱暖、持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心里“装有一个小孩”,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低段的学生更喜爱老师采用情境、游戏的教学方法,运用童趣化的语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在愉悦、有趣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笔者在教授一年级立定跳远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出一个谜语,谜语是“绿衣小英雄,田间捉害虫,水陆都是家,唱歌顶呱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谜底。经过这一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立定跳远动作时,以“小青蛙成长记”为主题。首先设置小蝌蚪长大了,和学生一起做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告诉学生“小蝌蚪长出了后腿”;和学生一起做两手臂上摆和下摆,告诉学生“小蝌蚪长出了前腿”,然后上下肢协调配合,就学会了立定跳远。在练习中有些学生不能理解屈膝缓冲,我就设置青蛙跳荷叶的情境,提问:青蛙跳到荷叶上荷叶为什幺只轻轻动一动呢?引导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说,“因为青蛙落在荷叶上很轻很轻,所以我们落地时要弯腿,也就是屈膝”。为了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觉得枯燥,我设置“谁是跳远小高手”的比赛游戏,学生在比一比中获得了乐趣,完成了学习目标。

在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中,教师更要保持一个不灭的“童心”,让教学语言童趣化。童趣化的原因就像“催化剂”,它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会动作。

3  口诀化的讲解,体现一个“简”字

如果说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体育语言就是一门学问。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我们面对学生满口专业术语,学生就会感到茫然,一头雾水。尤其是面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有限,正处于直观动作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较差。因此,我们要基于儿童思维特点讲解动作方法和要领,以口诀化和要点式的形式讲解动作方法,使教学语言简短精炼,通俗易懂。

笔者在教授二年级前滚翻技术动作时,利用在图片展示的基础上进行口诀化的讲解,“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皮球”,学生边练边喊口诀,学生逐步掌握前滚动动作要领。在学习各种形式的单脚跳动作时,利用口诀“左脚跳,右脚跳,屈膝蹬地要记牢;双脚跳,齐用力;两脚稍分开,两臂用力摆,脚一蹬,腿一抬,跳得高又远”。教师通过把动作方法简单化,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4  生活化的延伸,体现一个“真”字

教育家曾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真诚、朴实。”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一节体育课,要做到华丽很容易,但是做到朴实却很困难,因为朴实蕴含着真实、真诚。童心同乐,我们要尽可能的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课堂语言与生活中语言息息相关,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体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强调体育内容的生活化。笔者教授二年级学生前滚翻动作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团身紧的要领,我向学生提出了生活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汽车用圆轮子,不用方轮子?”把生活中的常识迁移到体育学习中,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许多体育运动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的蕴含着:对儿童怀有一颗童心和爱心,把儿童放在心上,要以“儿童视角”进行体育教学。同样,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体育课堂教学语言,也是新课程对我们年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一节课用不同的语言特点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只要我们内心“依然住着一个孩子”,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努力探索体育教学语言技巧,就一定能让小学低段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1] 周佳.童心入教育,课堂提高效——浅析实施小学体育高校课堂的多种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254-255.

[2] 郑文宏.论体育教学中的语言[J].文理导航,2013(3):72-73.

[3] 蔡惠.基于儿童视角的体育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15):78.

[4] 于文艳.以儿童的角度透视体育教学[J].好家长,2017(67):42.

[5] 朱继虎.体育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武术研究,2016(7):123-124.

[6] 商汝松.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21):151-152.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儿童视角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