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

2019-06-11杨丽陈苗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农村

杨丽 陈苗

摘  要:本研究以统筹城乡为背景,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在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得出结论:政府领导重视程度不高,资金投入较少;健身场地、设施缺乏;运动项目单一;体育组织不健全,健身指导不完善,居民健身意识淡薄等几个方面。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旨在为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渝东北地区  农村  公共体育服务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155-02

统筹城乡就是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渝东北地区地处重庆市北翼,在统筹城乡的背景下,对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农村公共体育是促进农村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对改善农村精神面貌、抵制愚昧落后文化、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统筹城乡背景下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提高农民对健康的认识,提升农民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渝东北地区随机抽取的15个镇(乡)的部分农村人口、镇(乡)一级主管文体工作的镇(乡)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委员)和长期从事体育的工作者。调查之前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统筹城乡体育相关政策文件,问卷调查法针对相关问题,设计问卷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者和社区居民进行分别调查。然后根据调查对象对涉及的指标基本上是有关居民的公共体育服务认知变化,居民体育活动方式,居民体育行为和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然后运用专家访谈法针对研究的目的,对所调查的镇(乡)一级主管文体工作的镇(乡)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委员)和长期从事体育的工作者进行开放式访谈,从而获得了客观、丰富、准确的原始调查资料。另外,对渝东北一些社区干部、文体活动爱好者和居民进行有选择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现状的观点和对自身的影响。并且,我们对渝东北地区所在区县(镇)文体局局长或负责人进行访谈,以便更加了解政府部门关于所负责的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给予的有利支持及政策法规倾斜,同时还向他们对今后实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方面的看法和举措。最后运用Excel表格和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对前期调查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准确信度较高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渝东北地区60.13%的镇(乡)领导都不太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农村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比赛主要由公司企业体育组织和自发组织开展,而政府部门和文体中心举行的农村体育活动相对较少。同时,地区体育社团、协会,俱乐部地方体育联合会以及事业单位举行的体育活动更加缺乏。由于受场地器械影响较为明显,竞赛性体育活动73%的居民主要参与的是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健身性体育活动58%的居民主要参与的是爬山、跑步,这也与渝东北地区所处的集城市和农村、库区和山区为一体的地形特征有关;教育性体育活动近一半居民参与的是课间体育活动居多;此外休闲、娱乐性体育活动参与的居民则相对较为广泛,分布也比较均衡。

2.2 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一基础环节,发展深受农民欢迎的硬化篮球场地,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改变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为农村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平台、夯实基础,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通过调查发现,篮球场、田径场、乒乓球场等体育场所是农民供锻炼的主要体育场地设施,现目前镇(乡)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大部分集中在中、小学校,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极度缺乏,但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居民锻炼的首选地点,满足不了农民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在调查还发现,建立在镇(乡)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为了方便本单位职员的身体锻炼,建设部分公益性的体育场地设施,对员工免费开放,大部分还对外开放,因此也是农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为配合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部分镇(乡)政府,在镇中心修建了休闲广场及村委会的公共体育场所,在农民聚集地修建多处健身路径,为农民提供休闲锻炼去处。但大多地方场地设施的缺乏使得居民不得不选择自家庭院、田间地头等在生产劳动中达到锻炼。

2.3 健身指导现状分析

在统筹城乡背景下,农民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上升,城乡生活模式日趋融合,农民的休闲时间日趋增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渐渐提高,希望获得科学的健身指导。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居民对当地健身指导服务现状不是特别满意,大多数农村居民都希望获得健身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指导,从而能做到科学健身。也有部分农村居民希望得到健身器材的购买与使用、维护等方面的指导。擴大获取健身方法技能的途径也是现在公共体育服务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如今,居民获取健身方法、技能的途径,主要体现在网络电视、体育教师、体育志愿者、体育积极分子、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健身指导宣传组织机构等其他有效途径。在对镇(乡)村(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健身指导的满意度调查中获悉,农村居民渴望获得更多的健身指导,可是现实的健身指导并非让居民满意。

2.4 公共体育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政府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还没有建立起全方位收集市民体育需求和建议的渠道,缺少政府公共体育服务决策与市民体育诉求互通的平台,出现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市民需求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在受调查的居民中了解到与公共体育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少,相对了解的有《全民健身管理条例》、《体育法》等法律法规,对其法规条例也只是略知一二,对于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还不能确切的说出以及做到。镇(乡)村、社区等领导偶尔向居民宣传有关全民健身的知识,让农村居民也能了解并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对于居民了解到体育信息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互联网站,其次就是通过文化站(文体站)、体育教师、远程培训等途径获取。然而缺乏对农村居民需求的了解,以致宣传达不到预期效果,居民需求和政府实施不能统一结合。要想将公共体育服务让每个居民受益,信息服务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是宣传的重要环节。

2.5 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在渝东北地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情况的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是提高农村体育管理水平和增强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首要任务。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政府部门、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处于中立的态度,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和希望,对场地、设施的设置、使用情况是否合理,居民满意度也没达到国家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预期目标。其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市民参与评估的途径,二是建立市民知晓、参与、评价的评估办法,三是建立快速通道,与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结合,四是成立专业的评估机构或中介评估机构,五是建立规范的各阶层对话、交流与沟通制度”。目前渝东北地区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体系还未形成,政府为了保证公共体育资源能够发挥最大的功效,建立一套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区域各部门提供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水平能力进行评估或是实行周期考核,这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

3  结语

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居民健身意识薄弱,农业生产就是体育锻炼这类错误的体育认识在较多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随着农村公共体育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体育也应纳入统筹城乡的政治管理范畴,从而迫切需要改变过去随意、散漫、无组织地开展现状。农村公共体育发展的资金、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保障监督体系、地方法规完善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加大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体育场所网点。农村居民参与方式主要是独自锻炼,以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各个镇(乡)村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也可在只能在放学假期时期才能社会开放,大多时间还是不能使用,无法实时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体育活动的器材和场所,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农村健身指导员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农村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标兵和体育志愿者协同作用,促进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提升。部分区域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很多悠久的民间民族体育舞蹈,大力挖掘推广有特色的乡土体育项目、促进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繁荣发展。发展地方特色体育项目或引进新型运动项目,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热情。提供全方位投资农村公共体育,鼓励政府、企业、单位及个人投资体育。根据各区域发展的不同分阶段建设,逐步缩小镇(乡)村与中小城市间公共体育服务差距,加强政府对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力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 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中。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Z/OL].(2007-05-30).http://www.sport.gov.cn.

[2] 曹可强.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需求导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1):1-4.

[3] 齐立斌.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理论体系的架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3):4-9.

[4] 喻惠.城鄉统筹背景下重庆农村体育发展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6):7-8.

[5] 杨伟.昆明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分析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