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

2019-06-11量颜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教学高中体育

量颜平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联性,然后从社会环境、家庭认知、教师素质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外在因素,最后从健全田径训练体系、实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平衡、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这三方面,分析了优化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策略,希望对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师带来启示,促进其科学地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田径教学  高中体育  训练强度  训练量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060-02

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开展一定程度的田径教学,但是目前很多体育教师都采用传统训练模式来锻炼学生,他们不注重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关系,只是泛泛的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跑步,不能有效发挥田径运动的作用。所以我国体育教师应该改善教学水平,科学把握好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问题。

1  田径教学中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关联性

在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与训练量都是教师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联性的,其中训练量主要指的是学生所用于跑步的时间和跑步的距离,而训练强度值得是学生的跑步速度,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否取得运动成效,与教师开展的田径强度与训练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如果体育课堂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强,会导致学生身体疲惫,学生可能很难实现速度上的突破。另外,对学生开展较高强度的训练,那么也会使学生感到较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心理负担,降低学生参与田径跑步运动的兴趣。据相关实验表明,如果降低40%的训练强度,就必须提高4~5倍的训练量,这样才能发挥体育田径运动的效果[1]。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时候,如果降低了训练强度,就要提升4~5倍的训练量,如果教师增强训练强度,也要对应的减少训练量。所以高中体育教师要以实际教学为基础,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关系,合理开展教学。

2  影响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外在因素

2.1 社会环境

目前在我国高中体育的田径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并不注重训练量以及训练强度方面的问题,这主要受一些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环境因素,因为我国的专业田径教学主要是针对于田径运动员而展开的,在普通高中很少有专业性的田径训练课堂,在普通体育课堂中,部分体育教师对田径运动的研究和关注度不够,不能运用专业知识提升田径锻炼的效果。另外,学校和另外社会对于田径训练报道和研究也不够多,研究体系并不完善,这都无法为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帮助,使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田径教学。

2.2 家庭认知

我国田径教学的训练还与家庭认知有关,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并不了解田径运动及其重要性,他们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忽略学生的体育锻炼。一些高中学校也是如此,很多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时生基本只是走走过场,无法实施专业性的田径训练,这都会影响高中田径教学的质量。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国家应该提高对田径知识的普及程度,让家庭得到应有的认知,让家长认识到体育田径锻炼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学校鼓励孩子积极进行训练,也鼓励学校与教师将专业性的田径理念与指导方法融入教学体系之中。

2.3 教师素质

很多体育教师无法合理地开展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匹配的田径教学,这也与其自身的素质有关。在整个体育也田径教学之中,教师处于核心的地位,对于整个课堂的活动和进度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有一些体育教师素质与专业程度不够,他们并不了解如何科学开展田径教学,不能达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平衡,很多教师基本只是让学生简单的跑步或者进行短跑比赛等,这样单一的训练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投入到田径训练之中,使得我国田径教学的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3  优化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策略

3.1 健全田径训练体系

为了发挥田径运行的作用,体育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建立其完善的教学体系来指导田径教学来说。这要求高中体育教师一定要考虑到高中学生自身的身体因素,研究出一个适合于学生锻炼的田径训练体系,并在体系融入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之间的协调关系[2]。在具体教学之中,体育教师要严肃对待训练任务,在训练之前要为学生讲明训练计划,并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按照制度严格执行训练的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重视度。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教師可以仔细查阅一些关于田径教学的资料,制定出一系列的训练方案,在方案制定时一定要避免每节课内容的重复性,要尽量灵活性的开展体育田径教学,从而为学生带来新鲜感。例如,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可以丰富训练形式,利用障碍跑、加速跑、接力跑、耐力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不一样的田径运动情景。

3.2 实现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平衡

在开展田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掌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的平衡,这要求教师要互相协调二者的关系,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训练计划。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发现学生承受不住,教师可以适当降低训练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田径教学分解开来,注重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培训。例如,可以开展长跑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可以开展短跑接力来培养学生的爆发力。同时,教师还要遵循适度原则,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差异,开展不同的训练内容。例如,可以针对男同学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内容,降低女同学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体育教学中还可以用阶梯式的训练方式一步步提高训练强度,例如,可以以一个学期作为一个单位,在高一阶段,进行小强度的田径训练,在学生进入高二高三,适应训练强度之后,则要增加训练的强度,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适应能力,锻炼自己的身体机能[3]。

3.3 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

要想科学地开展田径教学,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教师就一定要提高训练的合理性。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情况,再统一训练下要注重训练的灵活性,这需要教师把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界限。如果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小,就无法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如果训练量过大,可能会使学生四肢酸痛、身体透支。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摸索,按照每个班级学生情况规定跑步距离和时间。例如,一般的高中生全速跑步基本就只能跑两三百米,所以教师在进行100m短跑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尽最大的全力进行全速跑,只跑两三个来回就结束训练。还可以让学生在前100m进行快速跑,后面放慢速度进行慢跑,这样就属于降低了训练强度,所以就一定要提高一定的训练量,将原有的两三百米的距离增加到400~600m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达到体育田径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爆发力与意志力的培养,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来开展不同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既能够适应训练强度,也能够逐渐提高训练量,达到相互之间的平衡。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是比较基础的一个教学内容,为了发挥出田径运动的锻炼作用,教师一定要掌握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之间的平衡,在体育课堂上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从而提升锻炼质量,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机能,推动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高丽华.中职田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20,122.

[2] 张亚辉.太原市重点中学田径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6.

[3] 彭中东.高校田径运动训练教学中“强度与量”之间关系的处理[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1):46,48.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教学高中体育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