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中对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偏离状况的实证分析

2019-06-11张清阳

今日财富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非现金现金流量现金流

张清阳

本文试图基于对差异项目的分析,探究两者之间背离倾向的形成原因,重点揭示可能针对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操控行为,找寻恰当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以获取增量会计信息。

一、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理论关系

通过以下简单推导就可以理解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理论关系。

先从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来看,企业的全部资产可以划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資产,所以可以得到:

期初现金+期初非现金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

期末现金+期末非现金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

以上两式相减后就可得到:

期末现金—期初现金=现金流量净增加额

=(期末所有者权益一期初所有者权益)+(期末负债一期初负债)一(期末非现金资产一期初非现金资产)

从以上分析可知,现金流量表实际上是将本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变动额还原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因此现金流量表也就成为了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另外,由于我国现金流量表准则将利息收支、股利收入等项目计入筹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而非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时折旧与摊销的转回并不纳入经营活动现金流,而是计入投资活动现金流,这就使得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无法完全对应。为实现对应,要把这些项目进行调整,需要为此而调整的项目在会计理论上被称为总应计项目。从长远来看,调整后的总应计项目金额经过较长的时期应趋于零。

二、盈余管理手段对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偏离趋势的影响

(一)提前或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迫于盈利目标的需要,经常使用的利润操控手法就是人为调节确认收入入账的时间,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从而造成了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偏离的状况。

(二)提前或推迟费用确认的时间

某些业绩较差的公司,为避免连续亏损后被摘牌下市的风险,干脆进行“休克疗法”,即在第二个亏损年度,进行大清洗,把以后年度可能的亏损项目或费用全部提前入账,猛亏一年,争取第三年盈利,这种手法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这些费用的确认及确认时间的选择最终会影响到当期折旧摊销、财务费用、非常损失计提的数额,从而对会计净利产生影响,造成会计净利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偏离状况。

(三)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由于现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这同时也为企业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可乘之机。管理当局总是存在使用对其暂时有利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倾向,所以肆意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人为调节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造成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偏离状况。

(四)利用相应资产减值准备项目的提取

准则允许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能够使资产项目更加符合资产的定义,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是,一方面由于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可变现净值和可回收金额难以客观确定;另一方面,究竟是否计提、何时计提、怎样计提、计提多少,上市公司往往根据自身需要把握了主动权,所以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存在一定的投机行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在少数上市公司中,特别是面临着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上市公司,滥用资减值准备现象己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三、现金流量操控手段对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偏离趋势的影响

随着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的不断增强,现金流量信息在会计监管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增强,股票价格也越来越充分地反映了包括现金流量在内的会计信息。证券监管部门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和合规性审核中,除了要考核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以外,还要综合考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方面因素。随着监管部门对现金流有关指标的关注,我们有理由警惕具有“圈钱”动机的公司在经营业绩不佳时萌生操纵现金流的动机,从而导致会计净利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偏离状况。

(一)将三大部分所属明细项目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任意调剂

我国现金流量表格式采纳国际上较普遍的“三分法”,将现金收支分为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这种“三分法”给现金流量表的分类留下了一定的判断余地和选择空间。比如,企业向往来单位借入现金本应在筹资活动“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中反映,而错误地列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中,致使该项目金额特别大。

(二)虚构交易,对经营活动现金流直接造假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融资、迎合市场需要或者符合特定监管要求,大量虚构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达到了虚增利润和资产的效果;同时又通过虚构投资支出消化虚增的现金。一方面通过虚构营业收入,从而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又通过虚假投资,将虚增的现金消化掉,使得公司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同时增加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这些造假行为将使经营现金流量严重脱离现实,不但影响了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偏离,也严重影响了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

(三)人为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而减少现金流出量

为了使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大于零,上市公司往往采用夸大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中的“销售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时减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的做法,从而为获得正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奠定基础。企业可能在期末人为地压缩期末库存、推迟购货,以减少现金流出量,或提前收回期末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等,以此来调节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

四、结语

实际上,净利润的真实性和持续性从长远意义上来讲是通过现金流量的变化来体现的,两者是企业经营成果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下的不同反映,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所以两者总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净利润的可变现性直接体现了净利润和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也认同仅仅以净利润为主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全面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必须借助现金流量指标加以综合考量。(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非现金现金流量现金流
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风险管控的思考
试论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防范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基于未来现金流折现及Black—Scholes模型的可转债定价实证分析
价值创造导向下现金流管理问题研究
对我国非现金支付时代的思考
中国非现金社会发展现状
信息化环境下核算中心财务报销结算方式探讨
浅论现金流量管理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自由现金流量与会计现金流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