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行业思维
2019-06-11陈雯
陈雯
近年来,供给侧改革作为国内产业转型改革的重大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议论和相关学者的不断探讨,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在面对全球经济形势走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金融危机风险的情况下,为提高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能力的主动选择,它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必然历史结果,也是我国追求经济上自我提升和突破的使命要求,更是党中央对于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的历史性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的当前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并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在改革中所面对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了在改革中商业银行所应当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建议,希望能对有关行业起到推进作用。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不断持续增长,并出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增长状态,而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国际环境影响问题,以及国内宏观上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导致出现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党中央经过详尽的研究认为主要的原因源自于社会生产的供需错配,经济发展体系存在着结构上和体制上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供给侧改革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大胆创新,其中作为经济活动中重点角色的商业银行,该如何调整自身对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能力,是当前有关学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供给侧改革中银行应该发挥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需求侧的“三驾马车”进行推动发展,即消费、投资以及出口,但却无法引起供给侧的经济联动效应,严重影响了市场中微观主体的经济活性,国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就是在于对生产要素的配置进行规划和调整,实行“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的方法,旨在促进我国经济能够得到长远性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系统中的金融供给单位,应当对自己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式进行重新审核,引导企业自身进行结构性转型,促进新兴中小企业发展。
(一)平衡供需双方金融供给
以往通过需求端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是对需求端进行刺激,但各个产业都为了加强自身市场竞争力,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为了能够保持企业的存活进行为了生产而生产的生产活动,而只要产能过剩的企业持续生产,就会将银行进行贷款上的捆绑,导致进入生产和贷款的死循环。过去需求拉动经济的方式已经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刺激作用,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非是国內市场需求不足所造成的,而是源于供给方和需求方出现了对接错误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市场导向为主,在市场资金需求上进行供需间的调衡,对资金进行精准投放,对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减少资金投放,促使企业进行内部的转型,对缺乏资金且有需求市场的新兴企业进行更加宽松的资金投放。
(二)帮助新兴小型企业、优化供给方产业结构
根据我国官方数据显示,占据我国企业总数1%的大中型企业占去了商业银行六成以上的贷款,其余小型企业手中的资金资源少,新兴的微小企业和朝阳产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而市场中过剩的产能导致各方面产品的物价持续下跌甚至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这样的情况严重约束了新兴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能力和做大做强的能力,商业银行可以在顺应社会产业改革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将主要的资金从相对落后的夕阳产业转移至更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中去,对社会供给方产业结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应当对内加强借贷业务的审核机制,严防一系列的不良贷款,对不规范的融资行为进行打击,适当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负债率,引导企业经营内部生产转型和自身内部力量的崛起。
三、当前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信贷风险问题
(一)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比例过大
由于我国银行早期的信贷资源大多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方面倾斜,通过外部刺激的方式来帮助其进行扩张,在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国政府开始进行积极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运作过程中产能过剩的现象,所导致的经营能力下降会给银行带来大量的信贷风险。此外由于我国大宗能源企业通常为国有企业,政府政策对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往往会造成较大影响,导致国企会得到更多的信贷资源,而当前产能过剩所导致的能源价格下跌会提高国有企业的信贷风险,大宗能源企业是我国供给侧改革中的重点对象,也是当前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来源。
(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无法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对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通常体现在对于信贷业务的审批和监管方面,许多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缺少对信贷投放量进行追求的授信权,所以对风险把控缺乏重视,虽然基层银行的上级部门具有对应的审批机制,却无法对信贷业务投放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有效了解,无法直观的进行风险审批。此外,商业银行在审批信贷业务时通常将重点目光放置在企业的微观内部分析上,缺乏对企业外部宏观产业环境的分析,对于相关宏观经济环境往往通过国家机关部门的季度性总结来进行分析,其数据有着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供给侧改革和我国产业转型中商业银行在风险预警上的水平要求,进而导致信贷风险的存在。
四、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对当前市场中的供需错配问题进行引导性的纠正
由于我国经济在供给方面存在着经济结构和制度不合理的双重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生产模式中,企业通常为了生产而进行大量融资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而其生产的产品往往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匹配上的信息不对等问题,导致企业为了刺激消费只能盲目进行降价和降价竞争,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中,不仅产品无法匹配到有效的需求,产品的供给有效性大打折扣,更导致了供给方生产环境的生态破坏。故此,银行应当对“中国制造2025”中的一系列新兴产业进行适当的金融支持,引导我国中小型朝阳产业的发展和大型夕阳产业的内部改革转型。
(二)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实行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因此对创新技术型企业提供资金,解决其企业设立之初的融资难问题,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需求之一,商业银行需要对创业金融的服务进行优化和改进,对具有成长潜质和符合政策项目目标的企业作为优先优惠对象,适当地降低这些目标企业再融资时的授信条件和成本,可以说,商业银行在对大众创业创新进行支持的同时,也是在为其自身的发展空间做拓展。
(三)信贷风险管理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风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且日益复杂多样,为了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就势必要及时跟随市场动向并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对影响信贷问题的内外部资源进行仔细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和不良贷款的处置效率,主动对政府相关政策进行适应,实现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转型,企业在展开信贷业务的活动时,也要对信贷的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金融活动和其信贷风险的平衡性,将风险控制做到企业日常业务活动的全程化和全面化,风险的全面控制是对不同体系中的客户都进行统一的风险管控,风险控制全程化是指在每一个业务环节都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服务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主动提供客户需求之外的实际服务,在提高客户服务体验的同时,提升银行内部的业务能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政策变化速度较快的今天,商业银行对其信贷风险的管理难度也在相应的增加,而相关工作人员和领导者不能只看见其中的风险,更要看见其中的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地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优化自身内部管理体质,提升业务能力,紧紧跟随党的领导,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为国家经济转型和改革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