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非现金支付时代的思考
2018-07-10蔡荻
蔡荻
【摘 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非现金支付已经成为交易活动的主流支付方式。本文首先明确了非现金支付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非现金支付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之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我国非现金支付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现金支付;利弊分析;政策建议
出门只带一部手机,即使“身无分文”,衣食住行样样轻松搞定,这已经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常态。据《中国支付清算行業运行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4.47张。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3687.24万亿元,占整个支付系统超过72%,同比分别增长32.64%和6.91%。其中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约2500万亿,占非现金支付金额68%[1]。非现金支付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一、非现金支付的概念
移动支付的普遍使用使一些普通老百姓误以为现金会消失,其实非现金支付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完全没有现金,而是基于支付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发展出来的有别于传统现钞流通的新现金使用形态,是对我们当前现金使用方式的一种变革。在非现金社会,货帀不是会消失,而是将彻底信息化,所以“无现金”的提法是不严谨和不科学的。
二、非现金支付的利弊分析
(一)非现金支付的优势
非现金支付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有助于降低纸币现金的发行成本和降低纸币现金的管理成本[2],加速经济贸易资金的流通;让经济交易快捷化、透明化,有助于建立一个诚信体系,有效识别、防范、打击受贿、假钞等犯罪行为。
(二)非现金支付存在的问题
非现金支付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问题。互联网作为非现金支付的交易方式,潜藏着许多缺陷和漏洞,若金融系统被恶意攻击破坏,用户个人账户等个人隐私以及消费信息外泄,被不法分子、黑客利用,其风险不亚于传统现金交易。中国银联发布的《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约25%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而且遭受过损失,被骗人员数量同比上升11%。
另外,非现金支付刺激非理性消费。据调查,10.1%的消费者认为非现金支付的便利为任意消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为消费数字要比现金更加无感。
非现金支付还存在消费年龄断层现象。民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3]。一部分年长者因时代的变迁,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能较好地使用电子产品为自己服务,很多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经常忘记银行卡密码[4]。
三、政策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我国早日进入非现金社会,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消费安全意识
加大力度普及支付结算知识,让更多公众了解各种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的特点;另外提示消费者通过设置账单及余额提醒等方式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教育民众提高网络使用安全意识,比如谨慎使用公共WIFI等。
(二)央行负责全面规划支付体系建设
发达的金融体系和网络以及健全的信用社会,是非现金社会落地的关键。中国人民银行应牵头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组织等,从支付基础设施的完善、支付服务组织的规范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等几方面进行全面规划,逐步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各地方政府要维护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切不可越俎代庖。
(三)扶植技术创新,保障支付安全
国家应对新型支付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予以扶持(比如区块链技术),使得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公司有动力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手段来保障金融科技领域的安全,尽快构建更完善的安全风控体系。
(四)完善相关法规,尊重公众习惯
监管部门应该针对非现金支付的安全问题,在金融消费者隐私保护、大数据规制等领域尽快完善落实监管规制,以保障非现金支付的健康发展。另外,各地政府和工商部门应严格监督商家行为,政府在必要时应出台相应法规对拒收现金行为进行惩处[3]。商家应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保障现金支付渠道的通畅,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
总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多种支付结算方式将继续共同存在。许多非现金支付技术如刷脸、虹膜支付等都需要非常强的外部环境,要受到电子设备信号、电源等的限制,并非在任何外部条件下都适用。但发展非现金支付是国际大趋势,我们应充分认识非现金支付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发新技术,保障支付更安全、更快捷,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更加美好!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北京100097)
参考文献:
[1]中国清算协会.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7)[R].2017(4).
[2]周琦.双面“无现金社会”[J].中国经济周刊,2018(1).
[3]曾毅.去现金化的可行性及社会经济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2017(10).
[4]王翔.无现金支付的红火与隐忧[J].中国报道,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