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
2019-06-11贾微
贾微
[摘 要] 公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要引入内涵式发展理念,深化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聚焦向内,发掘公安职业教育内在潜力,统筹协调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公安职业教育内在活力,实现公安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关 键 词] 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6-0164-02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由“推动”到“实现”这一表述上的变化体现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势在必行。内涵式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外部因素的扩大化,如数量扩大、规模扩张、空间扩展。相对而言,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聚焦事物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发掘内在潜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可持续最优化发展,表现在结构合理、质量提升、内在实力增强等。
公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也要引入内涵式发展理念,具体指深化公安职业教育改革,聚焦向内,发掘公安职业教育内在潜力,统筹协调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公安职业教育内在活力,实现公安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
一、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
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以事物内部因素为主要动力的一种发展模式,这就意味着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瞄准训练本身,聚焦公安职业教育核心问题,找准当前公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培养训练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发掘内在潜力,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以自我挑战、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公安职业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一)能力提升是根本
公安部印发的《2014—2017年公安民警培训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公安民警培训改革创新,加快推动培训工作由知识型灌输向能力型培养转变,努力形成更具有活力、更有实效的公安民警培训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展。”公安职业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要丰富民警的业务知识、业务技巧,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民警的履职能力。那么,教育训练的全过程都要围绕能力提升这一根本而展开,课程的设计要具体培养民警哪些方面的技能,教学展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实现这些技能的提升,教学评估要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判断训练的实效性。
(二)服务实战是原则
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公安职业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公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和公安工作能力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公安工作岗位履职的需要。也就是说,民警进行培训其直接目的就是要解决在公安实战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日益增多,就更加需要民警不断提升自身的履职能力和实战水平。公安职业教育就是要主动适应公安实战需要,清晰地掌握民警岗位能力标准和培训需求,使教育训练内容更加贴近公安工作实际,真正有效地提高民警的实战能力。
(三)分层分类是趋势
科学地划分培训层级和类别,对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不同层级、不同职务的警务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各有差异,而且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培训也有利于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2015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将民警培训划分为“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发展训练”四个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训练重点也各有侧重。由此可见,公安职业教育分层分类是大势所趋。通过对不同层级、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民警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系统周密的分析论证,进而确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和训练标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有针对性地提升民警的素质。
二、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关键在创新
创新发展是公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是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当前,公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已非过去式,而是现在式了。在推进公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进程中,立足现实,尽快建立既符合现代公安教育培训规律,又能有效应对时代变化、适应新时代社会治安形势的公安职业教育新体制新机制,是极其重要的。
(一)优化训练流程
“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公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水平是提高人民警察职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当前,实现公安职业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首要工作就是进一步优化训练流程,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机制,即“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讲授—课程评估”这一标准化训练流程,其中需求分析是重点。真实有效的需求分析对提升民警素质能力、提高培训效能可以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实现按需培训。课程设计是关键。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制定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法,拟定训练大纲及训练手册,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批准。课程讲授是主体。这个环节涉及师资配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诸多要素,内涵式发展理念就是要求内部结构协调,课程讲授诸多要素实现资源整合,在合理运用各要素的基礎之上实现教育容量的最大化和教育效能的最优化,课程评估是必要。通过对训练目标设计、课程讲授过程的检查判定训练的效果,并以此作为改进的依据,评估必须真实、客观,不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