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违法犯罪惯用手法分析

2019-06-11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2期
关键词:受害人个人信息手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网络产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漏洞实施诈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由于此类案件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破案难度、成本极大,致使各类网络诈骗案件居高不下。下面为大家揭露不法分子的行骗手段,以此提升自身防骗的能力。

冒充客服诈骗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不法分子获取公民最新信息后,利用网络或电话的方式,冒充淘宝客服以“购买商品有问题要回收并给受害人退款”或“以赔偿其丢失邮寄的包裹费用”为由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

在接到客服电话后必须先向所购买的商家核实;网络退款并不需要向对方转账;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或点开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也不要将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告诉陌生人;如发现被骗,保留相关证据,立即报警。

网络兼职诈骗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兼职招聘信息,以“淘宝刷单返现”为诱饵,在网上发布刷淘宝信誉的兼职广告,引诱受害者在其提供的淘宝店拍下某订单,并承诺受害人付完款后,把订单款和佣金一并打回受害者账户,但事主操作后,不法分子称还要再接着拍才能返还订单款,导致网友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

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那些时赚百元、日赚千元的“好事”一定是骗局;为降低网友被诈骗的风险,希望网友提高警惕,凡是网络兼职,大部分均是骗局,特别警惕先付钱款的兼职。

针对财务人员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不法分子通过盗用公司经理或高层的QQ号,并冒用身份通過QQ联系公司财务人员,请客户吃饭、出差没带钱、生意转账为由,让公司职员给对方银行账户汇款,骗取大量财物。

警方提示

在QQ好友或手机通讯录中,重要人物的重要信息不能写得太过直白;接到对方电话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确认,如可以委婉地多问几个关于公司的人和事,通过询问,设法核实对方身份的真实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若不慎被骗应立即报警,并设法“锁”住诈骗嫌疑人的资金账户;各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做好预警安全防范宣传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打击力度,防止案件蔓延。

冒充好友买机票诈骗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受害人好友的微博,以微信、电话出国被封号为由,要求受害人帮忙购买机票。不仅如此,对方为了博取信任,还伪造了转账记录以及安排“购票点经理”接通电话和接受转账。受害人信以为真,并给对方转款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

如遇到这种情况,必须通过社交软件以外的其他渠道求证是否是本人,如打电话、聊语音来确认,只要是转账就得多渠道核实,提高防范意识;在国内的人可以找国外朋友要身份证号,直接帮朋友订票;一旦发现自己QQ、微信等社交工具被盗号,要及时通过打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好友,以免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如果上当受骗,则要立即报警。

黑客攻击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黑客攻击可以分为非破坏性和破坏性两类,非破坏性攻击一般是为了扰乱系统的运行;破坏性攻击是以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窃系统保密信息、破坏目标系统的数据为目的。常见的攻击手段包括木马后门程序、信息炸弹、拒绝服务、网络监听、密码破解等。

警方提示

1.电脑、手机等上网设备要定期体检杀毒、安装补丁、修复漏洞;

2.密码设置强度要高,并定期更换密码;

3.不明链接、邮件、图片、视频勿轻易点击和打开,防范木马程序;

4.连接公共场所等不安全的WiFi要谨慎,账号、密码等个人数据可能会被窃取;

5.根据自己的计算机用途,关闭计算机不需要开启的端口和服务,防止被黑客扫描入侵;

6.做好浏览器的安全设置,避免和禁止恶意代码的运行;

7.关闭远程桌面及远程协助、文件共享等设置;

8.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密、备份处理;

9.增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安装,如物理防火墙、网络防火墙、隔离网闸、入侵检测系统、杀毒系统,木马清道夫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一般来说,侵犯公民信息的三个环节:一是单位内部人员和通过黑客、网络调查等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人员。二是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中间商。三是使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等犯罪的人员。

警方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应提高警惕,尽力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给犯罪团伙提供可乘之机。

1.各类生活单据:快递单、车票、登机牌、购物小票、业务单、水电费账单等包含大量个人信息的单据不可随意乱丢。

2.社交媒体:在QQ、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上,尽可能避免透露或者标注亲戚好友的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尽量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和动态。

3.网络调查:针对网络上进行的“调查问卷、小游戏测试、购物抽奖、申请免费礼物”等各类互动活动,要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或者认真核验对方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填写。

4.简历、会议签到单:一般情况,简历上只提供必要信息,不要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

5.网络购物:快递收货地址不必留的太详细,尽量填写工作单位,或者选择楼栋号、保安室或附近的代收点。

6.公共WIFi、不明链接: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密码验证的WIFI,使用WIFI登录网银或支付宝时,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收到短信、即时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勿轻易点击。

7.旧手机:存储有个人账户资料的手机,在转卖处理之前,务必做好清理工作。

非法集资

不法分子惯用手段

1.假借股权投资基金名义,虚构投资项目,以高息吸引社会公众投资;

2.谎称公司股票即将在国外上市,吸引投资者购买原始股,获得所谓溢价收益;

3.假借“投资理财”名义进行虚假宣传;

4.以投资黄金等名义,以高利吸引社会公众投资。

警方提示

一看主体资格是否具备,查询相关企业的行为是否经国家批准、是否合法等;

二看主体身份是否真实,查询相关企业是否经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办理了税务登记等;

三看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犯罪记录;

四要分析行为人的承诺,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

五要主动向公安、工商和银监等部门反映、咨询,接受执法部门的指导和劝告。

猜你喜欢

受害人个人信息手段
保护死者个人信息 维权要不留死角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浅论非法使用个人信息的刑法规制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判决没有对受害人进行赔偿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问责乏力冤案变悬案?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临机的手段
艺术,不只是作为自我表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