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中等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9-06-11温翠玲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设置时代

温翠玲

[摘 要] 随着全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样,已步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阶段,相应也产生了许多新时代社会主义地方经济,这些经济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支柱,有很重要的经济地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目的便是为了给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人才,从而助力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的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应当与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培养适合当代国家发展的部分人才。中等专业学校若脱离国家发展形势盲目设置课程,不仅对国家的发展无益,而且长此以往自身也必将会被淘汰。因此研究与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对国家与中等专业学校都是很有必要的。接下来,首先介绍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是什么,进而介绍当代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意义,最后介绍当代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如何与新时代地方经济需要相适应。

[关 键 词] 新时代;地方经济;中等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64-02

我国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还需要很多的后援军来支撑社会的继续发展。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肩具很多责任,培养新时代社会人才是中专学校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中等专业学校培养人才不可能毫无目的地进行培养,它们的培养目的必须根据当代社会的具体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建立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作为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导向,应当使二者很好地结合,从而使国家的发展进一步前进。接下来,本文将首先对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简单介绍。

一、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我国当前已步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当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多元化格局,且因为地域发展的不同,使我国逐渐生发出了不同的新时代地方经济。作为新时代的地方经济,为了追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就需要培养更多的新时代经济人才去创造机遇,寻求发展。并且我国当前的新时代地方经济大多都呈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這将是未来发展的总趋势。国家必须紧紧抓住这条发展规律,进而督促教育机关培养所需人才,全力推动相应发展,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二、当代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完美结合的意义

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与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相适应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直接决定着社会未来的发展进度究竟如何、发展速度究竟如何。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两者相适应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质量

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份子。倘若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学专业已经被社会所淘汰,那么学校的培养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长此以往,不仅对学校的自身发展不利,对学生而言也更为致命,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被社会所需要,往后的发展何去何从。中等专业学校只有让自身的教学课程与当代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才能让自身所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社会所需,让学生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持续获得新生生命力,才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发展持续保持蓬勃生机,以致不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通过将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与中等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体系相适应,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空间也会得到不断优化,有更多的发展机遇,从而使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

中等专业学校通过与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可以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可以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动力,让国家永远保持年轻。国家保持年轻才可以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性,才可以不断创新,才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使自身不会被其他国家所束缚。中等专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不断地引导学生自我创新,让学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有根本性提升,从而使国家的发展动力更为强劲。“少年强则国强”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唯有让中等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才可以让当代少年强。

(三)有更多创造机遇的可能性

这个时代是属于当代年轻人的,是要由当代年轻人去努力创造的,当代青年具有很高的自主创造潜能。通过让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适应,引入创新环节进入学生的课程培养体系中,不断引导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对同样的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很多创新意识都是在这种多方面思考的过程中激发的。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有更大的发展可能性,同时也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发展可能性。创造性强的国家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脱颖而出,才有可能开拓出一片别样的天空。

三、当代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与新时代地方经济需要进行适应

我们从上文已经看出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中等专业课程体系相适应是极其重要的,两者的相互适应不仅可以让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空间更高一层,还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更为广阔,经济发展的机遇也会愈来愈多。因此,当前如何让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适应就是我们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着重讨论当代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与新时代地方经济需要适应。

(一)在中等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力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未来社会终将步入信息化大时代,我们未来的生活终将会被互联网所联系。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将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每个人必备能力,此项能力的掌握与否,很大程度也会决定自己所能走的道路究竟如何。现在,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已成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走向的助推力量之一,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可以很好地推动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前进。

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加入部分计算机教学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行定期检查,从而督促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学习。教师也要对计算机的教学足够重视,切不可出现上课随意的现象,这样会使学生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无法在毕业之后为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贡献自身力量,也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中等专业学校既然开创了这样一门课,就要让它发挥出最初设立课程的目的。中等专业学校若可以通过加入计算机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这样的人才必将会被社会所需要,必将会很好地动新时代信息化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之时,自身应当格外注意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

为了让中等专业课程体系与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适应良好,中等专业学校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这是一切课程体系设置的路标。只有明确了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才可以让课程体系在设置之时有针对性,才可以使两者更好地相互融合。因此在进行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中等专业学校一定要对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有一定的考察,最好可以制定出相关的调查报告,使课程体系设置部门可以据此设置更多有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如果中等专业学校对社会的经济发展需求掌握力度不够,很有可能会使自身设置的课程无法达到两者相互适应的要求,最终只是做了更多无用功。

(三)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将智能化的教育引入课堂

虽然我国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新时代地方经济,但是信息化、智能化是每个地区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是每个区域都不可或缺的经济需求。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过程中,要将智能化教育作为一大课程部分,要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能力无法很好地达到教学需求,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最好可以聘用专业的智能化教学教师,使学生可以在校提高智能化能力,为毕业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中等专业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当中应当为学生融入相应的创新培训课程

为了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設置过程当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应地要求,还应当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适当地引导。学生仅仅具备基础知识还是很难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同样也很难让国家更好进步。学生唯有兼具必备知识与创新能力,才会走得更远,走的更长,国家也会有愈多发展机遇。中等专业学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专门课程进行教学,而应该让各门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意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新时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结合对国家、学校、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为了让两者相互适应,我们可以通过在中等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力加强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中等专业课程体系在设置之时,自身应当格外注意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发展需求;中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要将智能化的教育引入课堂;中等专业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让学生融入相应的创新培训课程去促进两者的相互适应。两者如果可以很好地相互适应,将会使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更为广泛,发展速度也将会有一定程度地提高,让我国的经济长期处于年轻的发展状态,使我国可以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星翰.新时代地方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37-38.

[2]欧阳玲利.基于区域需求的地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改革析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84.

[3]孙志华.新形势下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构思及其改进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184.

[4]王萍,贾晓琳.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与课程体系的研究[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6(1):97-100.

编辑 尚思达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设置时代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