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学科与微课的有机结合路径分析
2019-06-11祝秋霞
祝秋霞
[摘 要] 语文是中职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培养中职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教学科目。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科目,必须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角度创新教学活动。微课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之一,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对中职语文学科与微课教学的有机结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语文学科;微课教学;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04-02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语文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学科,需要结合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需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品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的内涵和主要特点
微课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视频的方式突出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组织学科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微课教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时间方面,微课教学的时间比较短暂,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煉讲解。通常情况下,微课教学视频的时间大约为5分钟到10分钟,最长不会超过20分钟,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最短的视频也不会少于1分钟。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微课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内容精炼。另外,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实现一对一教学,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可靠的路径,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也比较简单,便于教师掌握和学生应用。
二、微课与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相互融合的重要意义
提倡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微课教学,对新时期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微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应用能够让语文知识以充满趣味、娱乐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对于信息时代影响下的中职学生,微课的应用也十分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微课是基于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开展的,借助于微课手段,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从而更加有效率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同时微课还能够将复杂的语文知识进行总结,整合教学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把握,开展全面性的知识学习。另外,微课能够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从整体上来说,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和效果都不够理想。具体地说,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微课应用的层次较为浅显
很多教师对微课的应用仅限于简单拼凑,没有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微课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认识不足、教学能力有限,在设计微课的时候简单地将网络中的资源进行拼凑,缺乏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在《长江三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在利用微课的时候仅仅将相关的宣传片播放出来,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既无法有效推动教学活动开展,又模糊了课堂教学焦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二)微课设计脱离文本实际
微课将视频、动画、声音等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示,虽然能够增加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但是如果没有控制好“度”,那么微课就会变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噱头”,脱离了文本价值,没有教育意义,失去了微课应用的基本目标。如在《茶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占用很长一段课堂时间来播放茶馆话剧或相关的影视作品,课堂十分活跃,学生“看热闹”的现象比较突出,模糊了教学目标,体现不出微课教学的优势。
(三)微课应用不够科学
一方面表现在很多教师在应用微课的时候只是简单机械的播放,学生走马观花的观看,对其中涉及的知识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是过渡依赖微课,忽视了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中职语文课堂失去活力,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应用的途径和措施
根据微课的内涵和特点,从解决微课应用问题的角度出发,建议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巧妙、科学地应用微课手段,切实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前教学阶段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前教学阶段的应用能够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翻转课堂”,这同时也是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模式创新体现之一。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是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讨论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解决学生存在疑惑的地方,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微课能够在这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微课将相关的知识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相关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反复观看、学习,同时记录相关的知识笔记,对存在疑惑的地方进行记录,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解答疑惑。微课这种模式的应用在语文模块教学方面能够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方面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写作教学指导课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写作的主题、重点方向、相关内容素材、写作技巧等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或者是通过微课解析某一个经典片段或者文章进行解读,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由于在课前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知识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二)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以一种辅助手段的方式存在的,这样既能够避免过度依赖微课影响教学效果,也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微课教学手段优势,从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品质。
1.在诗歌和散文教学过程中,微课主要应用在意境创设方面。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诗歌、散文的学习难度要大一些,根据诗歌、散文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意境和情景是有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微课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微课视频的制作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如在《长江三峡》这篇散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关于“三峡”的微课教学视频,将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壮丽的景色以及相关的故事解说等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播放,同时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视频、学习视频,为课文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意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强化学习感悟。
2.在小说类和戏剧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着将微课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融合起来,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创新课堂教学。如在经典小说片段《茶馆》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展现一段“茶馆”的话剧表演片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和微课视频的展示,来分析人物、安排角色、排练情境。然后开展一堂“戏剧表演”教学课,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3.在议论文类和说明文类的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应用性文体,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经常会接触到的,因此在进行这两类文本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实例设计微课教学视频,以此来实现这一类文本教学的目标。
(三)微课在中职语文课后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比较有限的,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教师在课后学习方面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的课后学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巩固,设计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自我检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教学的重难点,录制相关的教学指导视频,或者是制作串联知识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复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如QQ、微信等手段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薄弱的地方,从而制作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视频。同时借助于网络平台、微信群、校园网等进行资源共享,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观看和学习,在提升语文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五、结语
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持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很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课教学水平,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微课,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从而不断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品质,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雨.浅析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求知導刊,2016(4):125.
[2]李维.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34):206-207.
[3]魏丽.基于就业导向的中职语文微课创新课堂的尝试[J].亚太教育,2015(28):158.
[4]张永亮.试论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0):191.
编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