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研究
2019-06-11何朝艳
何朝艳
[摘 要] 高职英语教学与初高中英语教学有着很大区别,高职英语教学有它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高职英语的行动导向上:在课堂上运用实践的方式代替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从而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高职学校利用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的英语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对现有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关 键 词] 行动导向教学;高职英语;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92-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对知识越来越渴望。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才能在知识浪潮中沉着应对,在新老知识混杂时,才能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也在寻找自己的出路,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教学。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中,应该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机会。
一、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核心是“行动导向驱动”,它是行动导向教学的动力和主要形式,此项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特定时候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最后将经验运用到学习中,从而帮助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好本专业课程,还要学好各类基础学科,包括英语,高职学生学习英语这门课,也是为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所以,高职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实用性。
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学习活动变得具体化,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让学生可以即学即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英语知识。
将学习任务一直贯穿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体系中,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让学生很主动地完成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和分析的时候掌握英语知识及其应用方法,给予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的成就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行动导向教学一定要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成绩下达不同难度的任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构建的核心
(一)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实力的象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去相关的企业进行实习和考察,从中获得高职英语实际应用的经验,然后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也能更加全面地还原学生未来工作时的步骤,从而使学生在未来能顺利适应工作。
(二)选取内容
教师应该对学生未来工作的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掌握不同岗位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在确定环境和要求以后,模拟学生未来的工作環境,让现有的教学方式更加专业。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今国家在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探索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尽快地提高学生在英语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摆脱原来的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众所周知,学生会对有趣的课堂感兴趣,教师要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英语学习变得有趣,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刚开始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正是因为基础差距较大,才造成了学生后续学习阶段的差距。这种情况就不适合用原本“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要对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学生平常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写作上的优缺点,并且知道学生的性格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生也能更好地接受。教师还应该将相近性格、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潜力也能得到最大开发,同时营造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定期进行成绩验收,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过程就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学习,所以,行动导向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利用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构建高职英语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下文讨论构建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解决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固定化问题
自古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中国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所以,中国的学生自古以来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心,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不去反驳,而中国传统教师也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课堂比较单一,几乎没有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这种课堂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不存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转换或者互动,这种单调的课堂对学生的听课效率造成了很大影响。大多数学生只是听教师传授知识,而不是自己主动地理解知识,这是由中国应试教育长时间存在造成的,不但使学生对教师过度依赖,学生还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养成带来了很大障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十分不利。
(二)创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自主学习是一种对学生自觉性要求很高的学习方式,首先自主学习要求班级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学习氛围是开放、包容、自由的,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兴趣,从而投入进去。当然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还需要教师去解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担任“教师”的角色,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为学生拓展学习途径。因为学生的创新来源于这些材料的支撑,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三)开展主题研究,促进学习创新
学生一直比较喜欢有创新的东西,学习也不例外。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偏离学校安排和课程理念的情况下,创设一些有趣但是不失深度的课堂讨论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细化,即讨论课题—小组进行分工—对课题进行讨论—展示自己的成果。也可以在班级的板报墙、学校的网站等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从中得到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和学生要加强交流
在我看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还应该在课下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不单单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聊一些家常、社会现象、时尚、运动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越发敬重,觉得教师没有想象中那么严厉,于是在学习的交流上也会变得容易。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关注英语网站和相关知识的习惯,从而增加学生对高职英语的兴趣,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五)改变信息呈现方式,丰富感知,促进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改变,科技手段日益发达,我们也应该将这些科技带到学习中,改变学习知识的传播途径,使学生更加容易接收知识。现如今,很多小学都让教师和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授课、学习,高职英语的学习不用如此高科技,但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的资源进行学习。多媒体的应用通过视频、图片、文本的形式传播知识,学生对这些传播途径很有兴趣,这样也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高职英语知识,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成绩。
五、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缺乏准备
不进行课前预习对课堂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英语行动导向教学初,经常出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情况,为了避免后续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每个小组进行责任分布,规定小组组长,教师还要制订奖罚机制,对每个小组起到督促作用,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也可以利用此项机制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下课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鞭策学生自觉学习。
(二)讨论中的秩序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同,行动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的讨论带头,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因为不同的意见引发争论,到了成果展示环节,往往会产生激烈争论,课堂秩序变得更加混乱。因此,教师应根据经验解决问题,做出对学生更加正确的指导。
六、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体系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行动导向教学虽然是在学习实践中对知识的掌握,但是,这并不表示对书本知識的否定,书本是学习过程的基础。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高职英语教师要对书本知识和实践过程做出权衡,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迸发出知识火花。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而且基础水平也不高,因此,高职英语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这就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一步步地掌握英语技能。
总之,在高职英语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提前面对工作环境,加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具有强大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张治忠.行动导向教学实务讲义[Z].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2009(7).
[4]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