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宝宝母乳喂养通关记

2019-06-11

时尚育儿 2019年3期
关键词:吃奶乳汁早产儿

母乳对早产宝宝的意义不仅仅是食物,还具备“治疗”的功效。但由于早产儿发育还不够成熟,常表现为不能有效含接乳房、吸吮力及吞咽功能差等特点,在吃奶时往往出现吸吮、吞咽、呼吸之间的不协调,母乳喂养之路面临着重重挑战。

挑战1 母乳那么少,怎么吃饱?

早产儿妈妈头几天的乳汁分泌相对较少,大量分泌乳汁的泌乳Ⅱ期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这种情况下妈妈及家人往往出现焦虑,担心乳汁不够。实际上早产儿的胃容量也相对小,每次需要的乳汁也少,随着宝宝的长大,妈妈的乳汁供应也随之增加。

因此,妈妈要做到4个坚持:坚持乳房是宝宝的、坚持频繁吸吮让乳汁流动排出、坚持母婴肌肤接触、坚持实现母乳喂养信心。母婴联结越紧密、越默契,就越快达到以宝宝为需求的乳汁分泌供需模式,即宝宝需要多少乳汁,妈妈分泌多少。

挑战2 宝宝那么弱小,怎么喂?

·要尽量营造模拟子宫环境,保障母婴联结,如调暗光线、降低声音、减少访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

·点滴初乳就可以起到口腔免疫疗法作用,宝宝吸吮、手挤奶或吸奶器吸出的每一滴奶都要给到宝宝口腔,不能因少而弃之。

·母乳喂养次数是由宝宝的需求决定的,早产宝宝开始2周内每天要吃10~12次,每一次需要20分钟左右,呈吃-睡-吃-睡模式。之后,宝宝逐步调整自己的吃奶节奏到8~10次,建议妈妈建立宝宝生活日志,主要包括吃奶时间、持续时间、大便、小便和体重等。

·如果喂奶时奶流速太快,宝宝来不及吞咽,可能出现呛咳甚至窒息,妈妈应拔出乳房后让宝宝稍作喘息,到气息平稳再吸吮。这时,妈妈采取半躺式、轻压乳房减慢流速,如果在吃奶过程中仍然有呛奶迹象,可以先吸出奶,然后再用滴管、调羹、杯子喂奶或寻求医生的帮助。

·一些吸吮能力弱的宝宝,不能有效含接,需要泌乳顾问评估、指导和帮助。

挑战3 和宝宝分离,怎么坚持?

许多早产儿出生后就需要医学照顾而与母亲分开,那么宝宝不在身边,该怎么保持乳汁分泌呢?

永远要记住乳汁分泌是“订单一供货”模式,即乳房排空越快,乳汁分泌就越多,反之乳房越饱满,乳汁分泌就越少。所以,宝宝不在身边时,也应用手挤乳或吸奶器吸来模拟吸吮。刚开始乳汁少,手挤乳时,使用直径小的容器收奶,如注射器、吸管、小杯子等,直观的视觉效果可以增加妈妈的信心和成就感。24小时吸8~12次,即2~3小时一次,夜间至少2次,且白天不能代替夜间的次数。制定挤乳记录表,提高目标挤乳次数,促进乳汁分泌。

出场专家 龚梅

上海市儿童医院主任护师,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吸出母乳之后,需要使用母乳儲存瓶或袋,分装母乳。可以先询问医护人员,宝宝一次吃奶量是多少,越小的宝宝需要的母乳量越少。如果一次吃奶量是5mL,妈妈吸一次有30mL,可以分成10mL一袋,这样就不会浪费母乳,因为化冻一次就得马上吃完了。密封好母乳储存袋后,标记好时间、容量、宝宝床号、姓名,待母乳凉了后,放入冰箱冷冻层保存,或放入冰包中送入新生儿病房。

专家的话

母乳库,让爱流动起来

对于早产儿来说,母乳不仅是最适宜的营养食物,而且是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药物和免疫剂”。然而有些早产儿出生后,妈妈暂时没有母乳,或因使用药物等原因无法提供母乳,当早产儿面临营养和喂养问题时,该怎么办呢?这时,母乳库将发挥巨大作用。

美国儿科协会、欧洲儿科消化道疾病肝病与营养学会都明确指出:新鲜的亲母母乳是早产儿的第一选择,在无法获得亲母母乳时,推荐使用捐赠人乳。2016年6月6日,上海市儿童医院母乳库正式运行,这是上海首家公益性质的母乳库,也是国内首家接收和使用捐赠冻存母乳的母乳库。目前,母乳库的捐赠母乳主要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宝宝们,如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以及严重感染性疾病患儿、重大手术后特别是肠道手术、心脏病手术后出现喂养困难或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等。

两年多来,已有近500名爱心妈妈志愿捐赠母乳1100余次,现场捐奶量累计超过18.2万毫升,捐“冻奶”224.5万毫升,总计242.7万毫升。住在上海市儿童医院以及部分儿童、妇幼专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宝宝,600余名危重症新生儿及早产儿接受了11700余次捐赠母乳的营养支持。

借此,我们呼吁早产儿妈妈坚持吸乳、家庭坚持克服困难送母乳,也呼吁母乳较多的妈妈们,在你们母乳和宝宝平衡之前,请不要轻易丢弃富余的母乳,这些珍贵的母乳,很可能会拯救一个幼小的生命!母乳喂养需要妈妈、家庭、社会和医务人员共同的保护、支持和坚守!

猜你喜欢

吃奶乳汁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乳汁点目需谨慎
拔河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恐龙宝宝也要吃奶吗?
吃奶(小相声)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