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2019-06-11武鲁英
武鲁英
[摘 要] 从提升残障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出发,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重点研究、分析特教院校残障学生分层培养模式中的分层核心要素: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期六个月的教学试验实践进一步证明,通过科学解析这三种核心要素,进行精准分层后开展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机制,使残障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明显提升。
[关 键 词] 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分层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12-02
目前,分层教学[1]研究在国内外已非常成熟。是否科学设置教学对象的分层标准,不仅影响分层教学的评价效果[2],更会影响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一、残疾学生教育现状与融合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为残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2016年全国政协主办的特殊教育会议提出让残疾学生走进普通课堂随班就读,实现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的理念。打破残疾学生只能在特殊教育院校的特殊环境下学习的局面,实现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学习、一起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融合,也使残疾学生最终能回归主流社会。
作为残障学生重要的教育机构,特殊教育职院校肩负着重要教育教学责任。根据身体状况,特教院校学生可分为听障生、视障生、肢体障碍学生和健全生等。就具体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只是根据残障类别教学,忽略同类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差异,往往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出了全新的特殊教育理论——融合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分数不是唯一指针,以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为目标,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课堂上学习,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的学生,更有利于残障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我校实践发现,融合教育理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分层教学理念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对象分层教育核心分层要素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及跟踪调查发现,在分层教学实践中,导致残障学生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因此,在分层教学实施中,重点以这三方面能力的强弱作为分层的核心要素,建立了科学的分层模型和精准分层体系。
(一)沟通能力
这里主要指人际沟通能力,也就是个人与他人有效沟通信息的能力。对残障学生来说,沟通既存在着先天性限制,也具有基本的互动基础。我们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类型的学生沟通方式大不相同,但这并不是交流的主要障碍。沟通问题在于每个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其思维方式有较大差异,其根源是交流双方自身特点、成长经历、知识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技巧的重要作用就凸显出来。基于此,沟通能力成为分层教学的基础依据之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对沟通技巧的学习和锻炼。
(二)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指学习方法与技巧,评判指标有学习专注力、学习成就感、自信心、思维灵活度、独立性和反思力等六个方面。对残障学生来说,学习能力也有着先天性制约因素,健全生轻易就能掌握的一些方法技巧,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我校的教学实践来说,主要解决办法就是在分层教学实践中,着重拓宽残障生的学习渠道,充分利用声控、触控电子设备,挖掘人工智能学习工具的效用,提升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引导学生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也可让残障学生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巩固学习的内容,不仅学院有内部共享课程,而且可以结合校外的共享课程实现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交流。通过网络学习方式的使用,提升残疾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处理的技能,为提升其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三)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关键是以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实现创造性的工作。对各种残障学生来说,其本身有不同常人的视角和体验,往往具有开展创新活动的独特优势。我们研究发现,针对残障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克服自卑等心理制约因素,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升其创新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还要鼓励残障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各种资源开展创新实践。比如,在这个实验中,我校跟踪观察的一位毕业生,利用视障智能手机开了一家中药微店,通过特制手机移动端管理店铺,打理各种业务,实现了自力更生,还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这就是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创业的体现。
需要明确的是,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相辅相成,在具体分层教学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其分别测判、组合分层、精细分层[3],以更好地实现科学的分层教育和分阶段培养。
分阶段培养,其实也是在分层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情况,适当更改学习的内容,查缺补漏,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目前分组有些能力达不到要求,就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沟通能力需要提升,这时需要调整其学习的课程安排,增加提升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后期沟通能力达到某个阶段后再进行适时调整分组。
三、我校教学对象分层实验情况简述
在融合教育理念下,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通过科学建模、精准测评,通过多维度评价指标对学生科学、精准分层。我校具体做法是,在入学之初,通过调查问卷、行为测试等方式对全体参与实验学生进行评测,然后将学生分组纳入具体的层次,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强化锻炼。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分组不分高下,只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同时,分组并不是一劳永逸,要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分组。根据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程度,适时调整分组,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达到相应阶段的教育目标。此外,我校还提出施行弹性学分制,意为在学生无法按时达成既定学习目标时,可以适当延长在校学习年限。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次研究仅以山东特殊教育職业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周期是6个月。具体做法是,从每种残障类别班级分别选出两个整体水平相当的班级,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实施教学。一个班按照传统方式教学,另一个班采用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最后测试结果发现,采用分层次教学的班级,全体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班级。
四、实施分层教学实验的结论及问题
经过这次实验发现,这种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机制,特别适合残障学生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灵活的弹性学制,可更有效地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这也为以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需指出,本次实验只是选择了一个年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较大差异,分层培养机制本身也是一种复杂的模式,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变化过程,还需要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学涛.中职特殊教育中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2):128-129.
[2]鲁明辉.特殊学校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孙木子.中职特殊教育中分层教学的方法分析[J].中华少年,2017(24):23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