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2019-06-11王冠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思政

王冠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原则,高职院校创新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破瓶颈,寻找创新之处。

[关 键 词] 新时代背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50-02

一、高职院校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殊的内涵和时代意义:一方面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对“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以及“两个百年”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实效性不足

高职院校主要重视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技术、专业上,针对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培养,将过多的关注点放在职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职业的规划的关系上,忽视了高职院校的德育育人功能的培养。经调查研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置人文教育课往往是应付检查的摆设,也设立素质教育课程和素质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但是很多并没有真正从培养学生德育素质方面去真抓实干,大多数也都是流于形式的德育,是不可能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的。

1.素质教育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的评价较低,认为其枯燥无味。但是经调查研究,各类高职院校也均对应地开展了课程改革,思政课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措施很多,但是取得成效却是最不明显的。同样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很多思政课教师花费了很多心思在授课上,采取模块教学,制作精美的授课讲义,努力将授课内容同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寻求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来教授内容,杜绝“一言堂”的授课。在思政的实践环节,各高职学院聘请企业模范、思政专家等进课堂,增加课外实践,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增强思政课的魅力,但是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高职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没有形成合力,未真正做到“三全”育人

(1)经调查研究,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都是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人员身上。其他专业课教师和教辅人员缺乏对“立德树人”工作的主动意识,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没有和思政课同向同行,甚至走向逆向逆行。并未注意学生的德育培养,并不能做到“全员”育人。

(2)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校内协调、校企系统机制。思政课教学一般都是独来独往,有些教师和职工不仅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只在课上,忽视了课下时间,“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并没有落入实地。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重视不够,方法缺少创新

1.高職院校建校初期,办学精力和办学方向主要是在校园的规模建设、校区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特色专业建设上,对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上并未顾及,特别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工作,并未真正研究,也未真正重视,立德树人不仅没有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且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2.高职校外育人主体涉及面相当广泛,对学生影响比较大。高职院校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上,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领导不重视、教职员工忽视、学生轻视。德育没有实效性,职业院校就是要培养有职业技能、有文化的人才,社会认可度高。高职学生自身受社会大环境及学校小环境的影响,同样存在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3.高职院校针对“立德树人”工作,也缺少一定优秀的工作方法。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较难,要做到同当前形势结合,同我国的新时代新背景结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瓶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思想文化也呈现全球化态势,西方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4.高职院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空间单一,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均是在课堂、教室、寝室等实体上,缺乏对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开发。我国的国情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极大地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解释现实的难度。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缺少高质量、高数量的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辅导员与专任教师相比,学历和学问都较低,更有些是在专业教师队伍淘汰下来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高职院校面临着“双师型”教师相对缺少的局面,尤其是缺乏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双师型”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学生渴望师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教师。

2.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很多辅导员不具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储备,导致辅导员对所带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进行沟通和辅导能力欠缺,辅导员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入,虽经过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但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为工作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的障碍。职业认同感较低,社会评价不高。社会上形成一种普遍性的共识:辅导员岗位主要处理低层次琐碎事务、专业背景低、社会认可度不高。

3.辅导员队伍培训机制不够完善、专业科研能力较弱。辅导员培训多以学生管理部门牵头,以讲座、文件、视频等方式开展,学习内容单一、学习形式不够灵活、培训缺乏岗位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且培训讲师的专业化程度也存在欠缺,导致辅导员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难以规范化和专业化。辅导员每天疲于应对各种琐事,导致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很少,科研意识淡薄,很少将工作经验形成优秀的科研成果。

(四)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缺少高职“品牌文化”

1.从人才培养上,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是有个性、缺自信;有活力、缺自律;有技能、缺修养的应试教育“失利生”。因为学习成绩不优秀、诚信意识缺乏,他们会出现在各类考试中想方设法作弊、编造谎言向父母索要钱财、或谎称生病等各种理由旷课逃课的违规行为。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同时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德育、人文教育可有可无,是影响其主科分数的副科,从而不重视,甚至放弃。高职院校学生个人修养相对缺乏,缺少一定特色,认为能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可以了。

2.缺少高职院校“特色品牌”文化,高职院校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忽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学校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较少,缺少专员的配置和专项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品牌”特色,创新度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途径

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所改进和调整,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须建立多种协同育人机制、调动各种德育资源、发挥校内外有关人员的作用,才有可能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综合各个方面,培养新时代的德技兼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发挥党领导的核心作用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铸魂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职院校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围绕如何来发展、怎样来发展、如何来发展的问题,找到突破口,全面提升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1.高职院校党委要强化政治责任,提升政治觉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职院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高职党员要明确历史任务,推动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坚持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校风和学风,确保高职院校正确的办学方法。加强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统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加强育人意识,在学校的发展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2.高职院校要加强完善党的领导和学生管理体制,要切实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主导作用。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宣传、引导、凝聚师生和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加强党组织特别是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党委在三育人体系中的作用,打造思政一体化格局,形成党建思政联动推行的发展脉络。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创新机制,推行大思政格局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注重法制与道德体系建设,以钢筋铁骨制度立校,春风化雨推行暖心。夯实传统思政教育根基体系,在基础之上筑牢。建立大思政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依托“一访、二联、三谈”校园先锋工程活动,建立健全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研究新时代下的思政工作方法,在形式上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重视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多载体全面推行思政大格局,以高职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构建高校课堂和各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协同机制

加强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掘和运用,充分发挥对课堂主阵地的建设管理作用,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深度产教融合,适应供给侧改革形势下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以党建工作带动团建工作,团委发挥先锋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文化、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强化主体意识,在以党的建设为首要任务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個性发展,鼓励大学生自建自管,打造“三育人”的建设格局。

编辑 尚思达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思政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