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潼南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的思考
2019-06-11米小林
米小林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潼南区政府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加快扶贫项目实施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推动了产业发展和脱贫农户增收致富,脱贫巩固工作有序推进。
一、潼南扶贫资金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扶贫攻坚以来,全区坚持用好扶贫资金,用活扶贫项目,确保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明显,让贫困村实现了“八有”,解决了贫困户的“八难”,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全区贫困村新改建村级道路、人行便道,实现所有贫困村实现村道通畅,聚居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人行便道通达;通过实施土地整治、修建山坪塘、农村饮水工程、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了贫困村社人畜饮用水安全及耕地浇灌问题;改造C、D级危房,实施贫困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厕、建设沼气池,农网改造等举措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便民超市、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全覆盖,电视网络“村村通”,广播“社社响”,贫困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医疗保险参保率90%。移动网络信号实现全覆盖。完善了村级公共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二)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全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根本之举,设立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000万元,以100平方公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和百村百园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生态畜禽、特色种植等产业。一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业大户迅速增加。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用政策杠杆增强贫困户自主发展能力,因户施策与项目带动协调并举,专项扶贫与社会扶贫并举,形成一户一策的产业扶贫措施,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了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产业助农增收模式。全区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進贫困村”行动,积极引导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建立了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模式。重点龙头企业定点帮扶联系贫困村,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化基地,带动贫困户(含深度贫困),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务工增加收入,还通过与龙头企业建立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三是产业大户带动增收效果明显。种植大户按照“土地折资入股,按期保底分红”的模式,吸纳深度贫困户的土地,让贫困户每年既收益土地流转金,贫困群众又能分得入股红利增收。
(三)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一是坚持生态扶贫理念,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核桃、花椒、柠檬等特色经果林,既促农增收又增加了绿化率,有效修复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充分利用生态搬迁政策,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大力推广使用沼气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部分贫困村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三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全区对农村居住环境实施了综合整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改造C、D级危房,美化村容村貌,引导农户保持环境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四)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区精准扶贫,转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在精准扶贫中,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采取产业扶持、智力扶持等有效措施,激发了干部群众脱贫的勇气和决心,转变了依赖帮扶的思想观念,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二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配齐配强了村级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区级机关、各部门派驻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全区精准扶贫工作,有力彰显了区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让人民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党的扶贫攻坚工作,更加有信心齐心协力奔小康,进一步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五)资金使用绩效显现,得到社会认可群众满意。全区扶贫资金的使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率先实现“脱贫摘帽”,潼南扶贫攻坚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资金使用绩效显现,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高度认可、群众满意。
1.从领导重视程度、实施程序规范看,绩效好。全区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关于扶贫攻坚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政府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高度重视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有力保障资金绩效的发挥。全区建立了上下联动精准扶贫机制,区委、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出台了《关于印发〈潼南区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精准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建立了严格的督导机制和跟踪问责、问效机制,为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扶贫资金项目的实施比较规范有序,确保了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和效益。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精准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扶贫项目绩效考评办法》等监管文件,建立了相关制度和机制,明确规定了扶贫资金的监管责任、使用范围、拨付程序、监管方式等,建立了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捆绑使用、投向精准的制度,有效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行。
2.从工程质量效果、产业发展业态看,绩效优。一是扶贫工程项目实行了统一的建设标准,建立了多方监督、检查制度,落实了监管责任,加强了建、管、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建立了事中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形成了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一体的监督机制,有效确保了工程项目质量。二是扶贫工程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直接惠及民生,效果显著,资金使用绩效初步显现。三是创建了产业扶持新模式。在每个贫困村培育了1个以上特色产业,组建1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培育10个以上家庭农场或种养大户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了自种自养、联户带动、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退地入保、扶持农场、订单采购、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产业扶持新模式。四是形成了产业发展新态势。全区已形成共识,充分利用扶贫资金,狠抓特色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
3.从精准脱贫社会认可和群众满意率看,绩效高。一是按照精准脱贫标准,通过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验收,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审定同意正式批复潼南退出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实现了精准脱贫。二是全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重庆主流媒体“编辑、台长看扶贫”进入潼南采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网、农民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多次报道潼南精准扶贫工作及经验,市委、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潼南精准扶贫工作成效。三是通过精准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脱贫人口收入持续增加,生产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区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民调满意度较往年大幅提高,农户和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及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满意率极大提高。
二、潼南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扶贫资金使用绩效明显,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实施不够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把关不严。一是个别地方实施项目程序不够规范,存在拆分项目规避评审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无资质单位施工问题。二是有的项目实施前,没有按程序及时向区扶贫办上报相关资料备案,有的工程项目合同等相关资料不齐备,内容不够完善。三是有的工程监管不够到位。有的项目实施中,驻村工作队、村级义务监督员等监督到位不够,有的区级监督责任人抽查不够细致,对工程的前期、事中、竣工验收把关不够严格。
(二)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扶贫资金存在滞留现象。一是有的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对相关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产业扶持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存在重基础设施投入、轻产业扶持的现象。二是对项目落实、资金管理重视不够。个别地方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实施,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工作任务完成輕检查整改落实”的现象。三是扶贫资金存在滞留现象。有的项目受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错过了施工季节,延误了工期,有的项目虽然已完工,因相关资料不完善或未及时提交验收及审计,导致报账不够及时,影响资金的及时兑现,存在资金滞留现象。
(三)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一方面扶贫资金项目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项目的实施与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群众的需求对接不够。贫困地区农民呼声高,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尤其是生产道路、人行便道和排灌沟渠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同财政资金投入之间的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干部群众不同程度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存在脱贫返贫风险。二是有的地方土地流转规模太大,引进的企业、种植大户盲目流转或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效益欠佳,拖欠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农民工资,存在社会稳定的风险。三是扶贫增收的持续性、稳定性存在断链的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提高潼南扶贫资金使用绩效的建议
扶贫资金是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效益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扶贫工作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切实做好脱贫巩固工作,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好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一是进一步规范程序。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实施程序和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程序,严把工程预算决算评审关,项目实施竣工后,严格检查验收。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扶贫资金的使用,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监管措施,确保项目规范有序实施、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力度,审计结果要向社会公示,审计出的问题要依法督促整改,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依法确保审计的严肃性。
(二)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助推脱贫农户持续增收。要把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农民增收作为巩固脱贫工作的重点,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一是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创新做好产业项目、资金的争取和对接,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产业发展增添活力,积极探索建立产业企业和种养大户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二是问需于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创新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和规划论证,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项目,重视“点、线、面”的结合,注重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群众需求相协调,兼顾整体均衡协调发展,注重缩小南北地区差距、非贫困村与贫困村的差距,一定要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资金投向更加精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要加快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撑产业提升竞争力,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创新经营服务方式,拓展产品流通服务,促进产业做大、产品做优、品牌做强,拉动上下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带动脱贫农户持续增收。
(三)继续强化思想认识,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一是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市委关于扶贫攻坚决策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宣传学习国家扶贫相关政策,深化做好脱贫巩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彻底消除“等、靠、要”的思想观念,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做好脱贫巩固工作,夯实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三是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固本强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做好脱贫巩固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单位:中共潼南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