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分级设置与绩效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6-11周玙娇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骨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

周玙娇

[摘要] 目的 探究将岗位分级制度和绩效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及其护理意义。方法 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该院中骨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岗位分级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根据骨科的具体工作状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改进,并在护理完成后记录各项护理质量,并录入2015年4月—2016年5月间骨科护理工作状况,对比两个时间段的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岗位分级设置和绩效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的效果。结果 在开展绩效管理后,护理工作的各项得分状况较开展前明显更优,其基础护理评分和病房管理评分均在95分以上,同时对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得分也达到90分以上,较开展前护理质量评分有明显提升,开展前后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岗位分级设置和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骨科工作的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使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分层级管理;绩效考核;骨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85-02

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这就为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医院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开展良好的护理管理来说有积极意义。护理层级管理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属于一种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主要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繁琐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护理积极性,并且在绩效考核中还能有效强化护理人员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有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3]。该次研究中,探究将岗位分级制度和绩效管理应用于骨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其护理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在该院骨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岗位分级制度和绩效管理制度。根据骨科的具体工作状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改进,并在护理完成后记录各项护理质量,并录入2015年4月—2016年5月间骨科护理工作状况。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护理人员数量为75人,所有护理人员均在该院骨科中担任各项护理职责。并根据该院骨科护理执业资质对护理人员进行筛选,选出1名主管护士和6名护士长。所有护理人员的年龄介于23~46岁,平均年龄为(35.9±4.8)岁;其工作年限为6~11年,平均年限为(9.2±1.9)年。其中包括男性护理人员4人,其余均为女性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职能评价,并做好相应的分组,每6人为一小组,并在选择护士长时,应当以经验丰富且工作年限较长的优秀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并由组长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而根据骨科护理岗位,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实习护士,二级为高年资护士,三级为主管护师,并根据不同的分级来为不同的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以及责任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和护理计划管理,由各个主管护师进行会议讨论后,报由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应用。

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当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目标的完善考核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分级为其分担不同的责任,主要包括护理质量要求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权限,明确各个等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还需要在进行岗位分级时,明确不同等级护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考核内容,建立起完善且科学的分级管理制度,并结合绩效考核模式开展管理。

而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中,还需要做好相应的考核管理。在开展考核时,主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风险以及工作质量进行记录,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对护理人员的状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多个方面。考核过程中应当公正、公开,并保持护理人员的各项自主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考核积极性。

1.3  评价标准

记录各项护理指标的评价结果,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重点环节护理以及各项药品和器械管理的效果和差错率,由主管护师进行打分评价,开展前后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同时还需要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评价开展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对比,主要记录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均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員的护理技能月哟。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均录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组间差异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开展绩效管理后,护理工作的各项得分状况较开展前明显更优,其基础护理评分和病房管理评分均在95分以上,同时对急救药品器材管理得分也达到90分以上,较开展前护理质量评分有明显提升,开展前后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护理工作想要提高其护理质量,一方面来说需要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各项技能对护理人员进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合理的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4]。该次研究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分级设置,能够更为清晰地明确骨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性质和护理工作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明确度,并了解自身的岗位职务,达到相应的绩效管理标准。而研究结果中显示,岗位分级制度结合绩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5]。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导致护理工作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缺乏动态视力,难以对护理风险进行预测,这与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来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6]。而在岗位分级和绩效管理工作中,通过有效地对护理人员进行配置,能够使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进一步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优势,进一步做到良好的护理[7]。同时在开展护理绩效管理后,大多数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都获得了较为积极的调动,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在各种绩效奖励的促使下,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而在配置中高年资护理人员能够为实习护士进行指导,相关护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也能快速请教并对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同时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现代医院中大多数医院都缺乏足够的護理人力资源[8]。同时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多数医院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护理质量的需求与患者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这就导致现代护患关系较为紧张。而在开展分级管理后,护理人员有了更强的自我认同感,不同岗位需求配合不同的护理人员,能够使护理人员发挥自身的优势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具有积极的管理效果。而岗位分级和绩效管理,能够在各项护理绩效指标中体现不同护理专业的技术含量,有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创造力和工作潜力,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后,还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说明,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岗位分级设置和绩效管理,能够有效提高骨科工作的护理质量,降低差错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使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园园,杨群英,李姚仙.岗位分级设置与绩效管理在提高骨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3):98-100.

[2]  顾金华.绩效管理结合分级岗位设置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6,37(3):273-275,279.

[3]  潘红英.基于BSC的护理绩效与薪酬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2.

[4]  袁志芳.大型综合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及护理绩效管理追踪及改革思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81):195-196,199.

[5]  陈燕,徐军,王春英,等.绩效管理委员会在护理绩效考核改革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05-208.

[6]  唐娜,李春桥,陶敏.绩效管理在神经内外综合病区优质护理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40-41,54.

[7]  杨惠云,周西,王妮.护理岗位、分层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66-69.

[8]  蒋萍,熊楚梅,李进娥,等.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实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53-55,67.

(收稿日期:2018-11-04)

猜你喜欢

骨科护理管理绩效考核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分析
试论国企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研究——以BH公司为例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