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11户丽艳苏晓丽杨丽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

户丽艳 苏晓丽 杨丽红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7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传统发药方式(对照组),一组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口服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末的用药依从性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末服药依从率明显较高,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给予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动机性访谈;老年冠心病;口服药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055-02

冠心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动脉内膜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而导致心脏缺血缺氧[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病人的二级预防的常规治疗,但据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仅为50%~79%,而研究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2]。因此,提高患者用药依从率,使患者能够遵医进行服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跨理论模型是指通过观察患者行为,将患者的行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研究其变化的过程。动机性访谈是通过帮助患者克服自身矛盾心理来患者改变自身行为的动机,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改变。该次研究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进行服药管理的效果,特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1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所选取的1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是该院收治的,经过诊断,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一组为实验组,共有患者6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均在50~76岁之间,平均年龄(62.19±2.07)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28例,高中16例,大专以上17例,另一组为对照组,共有患者6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均在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21±2.02)岁,患者文化程度:初中27例,高中18例,大专以上16例,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排除标准:①患有脑血管、恶性肿瘤、恶性高血压患者;②由精神病史或患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无手机或者住宅电话等联系方式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及传统发药方式,主要措施如下:在患者入院后,组照医嘱发放药物,且采用一定的用药指导,协助患者服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导,主要内容包括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进行解答,患者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并在患者出院后进行1个月随访。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口服药管理,具体方法如下:选取专业知识丰富、责任心较强的3年以上心内科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2名,责任护士6名,专科护士4名组建成研究小组,将跨理论模型作为主要指导依据,评估患者目前行为改变所处于的阶段,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干预主要分为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住院期间,对患者现阶段所拥有的行为改变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健康教育;出院后,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指导,并定期举行病友会或健康宣讲讲座。

根据跨理论模型,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主要可分为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维持阶段,具体如下。

①前意向阶段:在前意向阶段的患者没有行为改变的意向,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24 h之内进行首次病房访视,并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面谈,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与患者的谈话中,找出患者用药依从性低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患者唤起改变行为的意向,帮助患者做出行为改变。

②意向阶段:在意向阶段,患者已经具有行为改变的意向,但一直未采取行动,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进行行为改变,并让患者自己评价自身的服药行为改变,组织患者间的正向交流,促进患者自身健康行为的改变。

③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的患者具有行为改变的意向,且已经进行了准备,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可以详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行为改变促进计划。

④行动阶段:在行动阶段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行为改变,护理人员对于此类患者要了解患者在改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患者执行改变计划,督促并促进患者按照计划进行行为改变。

⑤维持阶段:在维持阶段的患者行为改变已经持续3个月以上,此类患者最重要的是长期保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病友会或健康宣讲等活动的方式,强化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行为改变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表1可知,與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出院6个月末服药依从率明显较高,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已经成为了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冠心病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升高,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迅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高龄、糖尿病等冠心病易患因素逐渐增加,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于死亡率不断上升,且患者年龄不断年轻化。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方式,因此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4]。

跨理论模型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干预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行为变化阶段设计干预方案,指导改变研究对象危险行为的干预方法[5]。

动机性访谈是指通过沟通帮助患者发现自身矛盾并克服,引发患者发生行为改变。主要原则为患者行为改变的愿望是沟通双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患者发生行为改变的动机并非由护理人员强加,而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被唤起的内在动力。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動机性访谈是指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行为特点,采用针对性的行为转变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对于前意向阶段以及意向阶段患者,护理人员需要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唤起患者自我管理的动机;在准备阶段,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设定行为目标,提高可行的行为改变计划,帮助患者达成目标;对于维持阶段的患者,要给予患者积极的反馈,增强患者改变的信心。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能够使患者从意识到行为进行有效的行为改变,这种改变是主动获取的,而不是被动接受,采用这种护理方式,能够对患者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且患者的行为转变能够有计划的进行。该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的一组患者,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其用药依从性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的服药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珊,周长美,石天宇,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老年冠心病病人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31):3910-3912.

[2]  颜萍平,汤观秀,高飞,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5):1763-1767.

[3]  汪晓蓉,徐向静.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病人血糖管理与容量负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2):4047-4049.

[4]  陈倩萍,时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对PCI术后病人自觉健康控制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18):2236-2238.

[5]  丛珊,李琳,关海超,等.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效果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6,24(2):176-179.

(收稿日期:2018-10-26)

猜你喜欢

老年冠心病
社区门诊对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效果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的影响
优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的分析
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观察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戒烟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