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要去“虚痕”留实绩
2019-06-11王立云
王立云
【摘要】痕迹主义只求“漂亮”的外在痕迹,不求工作实效,只重轰动效应,不重实践活动,看似忙忙碌碌、轰轰烈烈,实则花拳绣腿、避实就虚,不仅会影响基层工作效率,耗费基层治理资源,而且会疏离党群关系。基层干部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中少点“套路”多些实招,坚决杜绝痕迹主义。
【关键词】痕迹主义 形式主义 政绩观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痕迹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考核手段在基层得到广泛应用。痕迹管理通过具体的文字、图片等材料展现和还原基层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以供有关部门检验过程真伪、提高管理质量。应该说,痕迹管理增加了基层工作的可溯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弥补了相对虚化的考核手段,有其特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在一些基层地方,痕迹管理却异化为痕迹主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凡事留痕,一切为痕迹而痕迹,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必须高度重视和纠正这个问题,既充分发挥痕迹管理的科学性,又不落形式主义的窠臼,使痕迹管理真正成为提高工作质量的有力抓手。
痕迹主义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切工作必须留痕迹。”痕迹管理的初衷是以具象的工作内容来弥补相对虚化的工作考核方式。但痕迹主义机械化、绝对化地运用痕迹管理,脱离现实工作的实际情况,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要求一切工作必须留有痕迹,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工作者对痕迹管理的抵触情绪,而且也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比如,某村为突出和强调工作留痕,在一次基层环境治理工作(打扫卫生)中提供了九份档案,从乡镇下发文件到入户考评,材料详实、图文并茂。卫生清扫难度不高、操作简单,却如此煞费苦心留痕,不仅使工作浮于表面,而且还增加了基层负担,是形式主义思想作祟的典型表现。
“一切工作以痕迹为中心。”一切工作必须留痕必然导致一切工作以痕迹为中心,具体来说,就是在痕迹中谋划、推进、落实工作。个别基层政府接到上级任务,不是思考如何执行落实,而是通过开会、转批文等可见的材料当作抓落实的“痕迹”;推动工作开展不是通过调查研究,而是借助于名目繁多的系统性材料,在痕迹中推进工作;检查工作不喜欢实地调研、具体摸排和召开座谈会,只喜欢看台账、看材料,以可见痕迹考察工作,材料好看就行,工作实不实无所谓;接受上级检查时,只注重在美化材料上下功夫,忽视了现实工作实绩的问题。一切工作以痕迹为中心,不仅会引导基层工作者集中精力于精美痕迹,甚至出现“造痕”“虚痕”“假痕”等“留痕不留心”现象,而且还会打击基层实干者的积极性,使人产生“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错误观念,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幻觉。
“一切工作为留痕而留痕。”痕迹主义的核心是为留痕而留痕,表面看痕迹主义“负责”地留下工作印记,但这种纯粹的留痕是刻意以齐全、精美的材料呈现和展示工作过程,达到向上级汇报和交差的目的。在痕迹主义那里,工作的本质就是看材料,材料齐全、精美就意味着工作顺利开展、成功推进和出色完成。为在评比和考核中获得成功,一些基层工作者在工作中刻意留痕,甚至想方设法不惜作假为留痕而留痕。此外,上级检查以文字落实精神,以会议代替执行,看记录、查文件、找痕迹等一切工作服务于痕迹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刻意留痕的空间。
痕迹主义影响党群关系,降低治理效率
痕迹主义背离了人民立场,影响了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一是痕迹主义宣扬材料痕迹至上,热衷于光鲜的外表、完美的形式和弄虚作假的内容,只求完备、优美的外在痕迹,不求实效,只重轰动效应,不重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为追求痕迹牺牲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漠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割裂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二是痕迹主义以痕迹的有无、痕迹留存的程度等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表面看是紧密遵循上级指示,实则回避现实问题、脱离群众路线,这是对我们党力量之源的解构,也是对我们党执政之基的动摇。三是痕迹主义过分强调痕迹,以痕迹作为唯一评价标准,以“表演”的功夫做事干活,看似忙忙碌碌、轰轰烈烈,实则花拳绣腿、避实就虚,引起了群众的普遍反感。而建立在痕迹上的虚幻成绩,不仅不能推动现实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还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疏离了党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形象。
以痕迹为导向的痕迹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工作痕迹代替监督考核,败坏了工作作风,耗费了基层治理的有限资源,增加了行政运作成本,降低了社会治理效率。比如,个别地方的扶贫工作将大量精力与物力浪费在追逐痕迹、制造痕迹上,形式上材料完备齐整、内容丰富详实,实则工作停滞、问题悬置、乱象怪象频出。不追求实绩却热衷于表面文章,不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却辛辛苦苦为材料工作,说到底还是形式主義在作怪。痕迹主义必然会造成行政资源的大量浪费,降低基层社会治理效率。
以问题为导向,健全考评与问责机制,防止痕迹主义在基层蔓延
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痕迹主义之所以在基层显现,很大程度上源于错误的政绩观。痕迹主义错误地认为,只要痕迹做得好,就能出政绩、谋升迁、挪位子、留口碑。政绩是从政之绩、施政之绩,是领导干部从政施政指导思想的直接反映。政者,正也。政绩有真假、显隐之别,事出公心才能谋得好的政绩。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靠着科学实干的精神,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之事,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获得政绩,这种政绩绝不可能通过书面材料的刻意留痕得到。工作留痕只是工作的手段,不是工作的目的,但痕迹主义却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只唯痕、不唯实,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杜绝痕迹主义,必须从思想观念层面的“总开关”入手,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以人民为导向开展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原则。以痕迹为导向,一切工作以痕迹为中心是痕迹主义的突出表现。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群众的现实诉求和难题,在工作中少点“套路”多些实招,少看材料痕迹多看现实图景,少听会议汇报多听现实声音,这样才能找到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痕迹主义以痕迹为导向,试图以精美的痕迹回避和掩饰现实问题,但无论痕迹多么完美,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中既要看材料,更要看实际效果,注重痕迹与实绩相统一,更要防范变异,灵活处理痕迹与实绩的关系。
健全考评与问责机制。健全考评机制是从源头上杜绝痕迹主义产生的有效途径。同时还需完善问责机制,既要对基层造虚痕、留假痕,弄虚作假加大问责力度,也要对上级部门单纯以留痕作为考核依据、以痕迹论政绩等变相鼓励和推动痕迹主义的行为加大问责力度,从基层和上级部门双重维度抵制痕迹主义。
(作者为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组织的现状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②辛向阳:《共产党人如何练就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人民论坛》,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