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和微波消融治疗对B、C期肝癌患者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2019-06-11刘伟李海涛

肝脏 2019年5期
关键词:毒副消融肝功能

刘伟 李海涛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常见的是栓塞介入治疗,提高了患者存活率[1]。不过长期栓塞治疗对于机体依然有一定的损伤,使患者血管堵塞,减少血供,损伤肝功。微波消融作为替代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创新治疗方式,能有效地减少结节的容积,使病灶组织凝固性坏死的时间更快、更彻底,较少受到血流灌注的影响,且具有不受电流传导、组织干燥或碳化的影响等优点[2-3]。本文具体对比肝动脉介入栓塞术和微波消融两种不同介入治疗对B、C期肝癌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此次研究,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5例,纳入标准:病理、影像及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为B期或C期;研究得到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无法手术切除者或切除术后复发者;年龄20~70岁;肝功能Child—Pugh A级或B级;预期生存期≥3个月。排除标准:孕妇和哺乳妇女;其它恶性肿瘤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已知对本研究药物或其他任何辅料过敏者;临床资料欠完整者及失访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6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二、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栓塞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方法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置于肝总动脉造影,选择肝左、肝右动脉行灌注化疗。化疗药物: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1.0~1.6 mg/m2,吡柔比星(浙江海正药业)30~50 mg/m2,丝裂霉素(浙江海正药业)2~8 mg/m2,与碘油组合成混悬液缓慢注入栓塞,直至碘油在瘤灶内沉积浓密。

观察组:给予微波消融治疗,超声引导下将多极子母针消融电极准确沿肿瘤长经刺入肿瘤底部,不伤害肝内组织,进行治疗。消融参数:频率40 MHz,极板直径25 cm左右,电容式无创加热,每周1~2次,时间为1 h,治疗功率约为600 W,反射功率控制在5%以内,将每次加热时的温度及功率曲线进行连续记录,体表温度41℃左右。

三、观察指标

疗效效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按WHO实体瘤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CR+PR)/组内例数100.0%=总有效率。

毒副反应:检测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肾功能损伤。

肝功能的测定:在治疗前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

远期疗效:随访至今,记录与调查两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等远期疗效指标。

四、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2.00软件分析数据对计量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率、构成比等表示计量与计数数据,对比为t检验与卡方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结 果

一、近期疗效对比

观察组完全缓解46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8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84.3%;对照组分别为15、20、22、8例,总有效率53.8%。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4.768,P<0.05)。

二、毒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观察组血红蛋白减少3例、白细胞减少患者2例、血小板减少2例、肾功能损伤3例,毒副反应发生率14.3%;对照组分别为5、5、5、7,毒副反应发生率33.8%。观察组的毒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χ2=7.130,P<0.05)。

三、肝功能变化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AST、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四、随访生存时间对比

随访至今,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9.22±2.4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8.89±1.84)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30.10±1.94)个月和(18.29±1.99)个月,(t=12.204,P=0.000;t=11.984,P=0.000)。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肝功能变化对比(U/L, 均数±标准差)

讨 论

原发性肝癌预后极差,当前在我国的发病率人数逐年增加,根据发病程度治疗,B期与C期肝癌患者基本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指征。并且肝癌患者为多中心发病,病灶在肝叶、肝段内散在分布,也使得肝癌根治手术的效果大打折扣。正常肝脏主要血供来源于门静脉(70%以上),而肝癌的血供主要是肝动脉(95%以上),这种变化为介入治疗提供了基础[4]。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可使得肝动脉被闭塞,肿瘤细胞缺氧缺血死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标[5]。微波消融属于高热消融,通过电磁波加热使组织局部温度上升至60~100℃,干扰DNA和RNA合成,导致蛋白质变性,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并且由于热效应加快局部组织血流量及淋巴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6-7]。

本研究两组的治疗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毒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提示栓塞介入治疗可对肝功能的伤害进一步加深,堵塞血管,并且患者对于介入治疗的耐受性下降,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差,为此肝癌患者肝功能保护和进行介入手术同样重要。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ST、AL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具有一定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有文献表明,微波消融治疗,对患者肝功能及其他组织器官损害小,能有效保护肝脏,减少血清转氨酶和肝细胞的变性坏死[8]。本研究随访至今,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表明微波消融治疗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过本研究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且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偏倚,且微波消融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将在下一步进行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毒副消融肝功能
消融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百味消融小釜中
FOLFIRI 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
培美曲塞和吉西他滨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探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