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宝林太行山谈艺录

2019-06-11李晓燕

国画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宝林河山李明

2018年7月初,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李宝林率领画会一批画家前往河南林州太行山红旗渠、石板岩采风。李先生曾四度到过太行山,这次他是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前往。面对他热爱的大山,贴近五代荆浩笔下的林虑山,他精神饱满,兴致高昂地和大家一道参观、写生。在石板岩河南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休息时,他与同行的画会副会长詹志峰、董继宁、张龙新,副秘书长陈芳桂,会员唐允明、杨进民、李明,李宝林助手李晓燕,以及林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献青,河南画家张守建、张一心、翟志立、程思远等人交谈,并即兴作了令众人记忆深刻的谈话,在石板岩的“谈话”虽然是对画会晚辈们的期望和要求,但实则是对中国画的未来提出了有愿景的展望和发展思路,作为李可染的弟子,作为河山画会会长的李宝林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面是由李晓燕录音整理的“谈话”内容。

李宝林:我今天想说的一些想法,就是我们河山画会怎么“向前”走?大家怎样去画?是自然主义地观看对象,画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比较被动的,顺其自然的方法?还是我们有意识地去探讨中国山水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究它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应当提升我们的境界和眼光,要有使命感。当前,对中国画的看法有保守的,有较当代的、甚至激进的,这些我们都不排斥,这就是中国画发展的现状,形式风格多样并存,危机感和发展机遇并存。但是我有一个总的想法,就是我们应主动地面对将来,对山水画当代的状况,特别是未来的发展,作一些学术性的思考、探讨和研究,既要研究传统的优点,又要研究当代理念,把问题分析清楚以后,将来的路就比较有意识的,有想法的去导向。不是被动的,不是随大溜的走。中国画如何与时代同步,我们要吸收其合理的因素,有意识引领当代山水画的未来走向。

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山画会会长李宝林与众画家合影

刚才继宁说,他有几个外国朋友对中国画有他的看法,比较代表外国人对中国画审美的一些理解,他们的意见或者是建议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可以有意识地跟他探讨。最近周石峰到我那去,说起他们去了意大利办了一个展览,而且跟一些外国艺术家也作了一些交流,也听了他们的一些意见。有不同的想法,这些对中国画的国际交流都有好处。这两天在车上听李明讲了一些问题,我觉得李明读了很多的书,也思考了很多问题,对传统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我就鼓励他,将来在河南你要带头把这种风气发扬,提倡大家多读书,深入读书。我听他谈得很细。有一天我跟杨惠东做了一些交流,包括古代画论对中原这一带,对太行山这一带的描述,荆浩、范宽他们对太行山的一些理解,以及他们的作品和这个地区的关系,这样我们对传统的一些研究思考可能就深入点。因为我们现在看传统,就停留在大概的层面,这是不对的。董源的《潇湘图》是怎么画的,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怎样画的,深入地研究一下他们怎么把自然山川变成画面的。这方面过去我研究不是很细,那天听李明讲了以后,我很受启发。古代画论对自然风貌,对古人的作品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我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最近亦蕾(李宝林孙女)就要从英国回来了,这是我们的一个资源。我们的后代都不研究传统水墨了,但是她在英国学习了3年,当代的艺术观念她从头到尾都接触了,她接受怎样的教育,当代艺术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上次她回来,我给她一个任务,我说你要把当代艺术、现代艺术,利用在国外的条件下深入地研究一下,究竟现代艺术从哪来?现状如何?它又要向哪去?我们要不要和国际接轨?我们要坚守传统,但不能故步自封。你们应当研究一下哪些东西我们是需要吸收的,哪些方面是可以发展、可以改革的,像傅抱石、李可染他们都先做了一步工作,下一步工作就靠我们河山画会这一代继续思考,认真研究,在学术上要站得住,而不是河山画会集中一些画家,大家随意画,凑凑热闹。我们要主动地进入学术状态去思考去探讨。下一步你们几位主任要好好思考这件事情。将来在学术上王鲁湘、朱道平、唐允明几位要好好思考思考。刚刚我谈了的只是一个思路,抛砖引玉,将来我们河山画会要加强学术上的探讨,我们在创作上不能采取自然自生自灭这样的方式,画到什么样算什么样,走到哪步算哪步。咱们必须对中国山水画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主动进行研究,包括跟当代艺术可以碰撞。我们真正的算是中国画艺术,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不是国粹主义,我们是真正把中国的好东西要学好、要发扬。不足的需要改善、发展,我们要敢于走出去。所以从来我对在中国画上有些探索的画家都对他们很关注,对过去新文人画、实验水墨,这些画家他们的动态我都比较关注,而且我也比较支持。我在艺委会期间曾经提倡把实验艺术和当代艺术引进到中国画的探讨,因为这些人,他有他的想法,这些都是我们的资源。可染先生的观点我很赞同,可染先生有开放意识的,他的中心思想是“无涯惟智”这个词,就是任何学问都没有尽头,都没有止境。我们所研究的一部分,我们所面临掌握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无涯惟智”这个说法是非常科学的。所以过去可染先生谈的“七十始知,己无知”,我年轻的时候认为可染先生够谦虚的,这么一个大家还一直说自己“无知”,我后来发现他说的这句话是由衷的,我到了七十岁以后,也感觉就是这样的。我们掌握的知识太有限了。比如李明,你读的那些书,你思考的那些问题就比我仔细,比我深入,这点上我应该向你学习。李明虽然年轻,跟我们很有缘分,李明跟我说过他小时候就见过可染先生,1987年在一次展览上,那时他还很小,他走到可染先生跟前,给可染先生提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看了他《百步梯》那张画,里面画了很多人都戴着草帽,有一个草帽飘在天上,李明发现了,他问可染先生“有个飘在天上的草帽”,可染先生跟他说了,原来他准备在这个地方还要画个人,但是后来看了一下构图不太合适,就画了草帽没有继续画。(李明:而且他前面那个人没有戴草帽,他说前面那人的草帽被风吹掉了。)可染先生回答很巧妙。还有就是他问可染先生:“你用那个草绿为什么这么漂亮,这么透,你是用的什么颜色?”后来可染先生说:“这个完全用花青,这里面要加酞菁蓝。”所以李明很细致。那个时候他很小,19岁就和大师对话。应提倡这种气魄和认真的精神。

中国画的发展是一个大问题,也是“无涯惟智”。我们要很好地探讨一下,中国山水画怎么发展?怎么往前走?未来的山水画应该怎么画?当然看这个问题不能是武断的,咱们就做咱们的工作,按我们的理解,按我们的研究应该做什么工作,不是盲目的“盲人走夜路”。过去可染先生跟我们说,他是注重当代,注重自我的改革,他也很注重传统的,特别是到他的晚年,他对董其昌的笔墨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所以可染先生晚年用墨不像早年这么混沌,晚年的墨用得比较清澈,董其昌的才气大家可以不谈论,但是用墨用得好,董其昌用的墨干净,“清如水明如镜”,所以李先生晚年对传统艺术很尊重。另外上课的时候他一再跟我们说,对传统的理解要宽泛,不仅是文人画传统,还有中国画大的传统,包括敦煌壁画、庙堂壁画,还有民间艺术、石刻、汉砖这些都要有研究,还有就是对于国外优秀传统、优秀文化也要深入的研究。好东西都要学,你学的东西越多本事越大,你才能画得更好。这个开放观念我很赞同。我想河山画会既然存在,就让它有存在的价值。不是说一群山水画家,一起画画,搞点雅集,这个太低端。咱们真的要有想法,要有所作为。我就是这个想法,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探讨一下。因为大家都是河山画会的骨干力量,大家以后心往一处想,希望我的想法对大家是“抛砖引玉”,都想一想,思考一下。(李晓燕录音整理 2018年7月)

猜你喜欢

宝林河山李明
Rolling velocity and relative motion of particle detector in local granular flow
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河山
李明
情系河山
情系河山
冰城白桦树
笔写千重岭 挥毫绘河山
老车夫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