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2019-06-11刘鹏凌万莹莹吴文俊
刘鹏凌,万莹莹,吴文俊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促进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是中央的要求(中央一号文件,2018)。积极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循环农业模式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尤为重要。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次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1-2],认为循环经济就是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21世纪初,循环经济开始在国内与农业相结合,发展成为循环农业,其是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的和谐建设融为一体[3],并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不同产业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节约资源、绿色生产、技术投入、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紧密结合美丽乡村生活[4]。此外,还可以从产业发展目标和 产业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类[5],但对循环农业模式的效益评价研究甚少,就评价方法而言,一方面,学者常用模糊AHP方法进行效益评价并给出对策建议[6];另一方面,也有学者采取田野调查方法,实地调研和总结某地的循环农业模式,再根据各区域的区位特点提出适合的循环农业模式[7]。
浮梁红茶是江西省浮梁县传统的特色农业出口产品,其是浮梁县的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浮梁县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浮梁红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提及。浮梁县红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对实现浮梁县现代化农业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弘扬传统农耕产业文化、打造浮梁特色红茶文化具有深刻价值。目前,浮梁县红茶产业的循环农业模式有5种[8]:茶菌模式、茶禽模式、茶果模式、茶粮模式和茶花模式。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明确评价每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解决浮梁县红茶产业不同经营主体采取何种循环农业模式提供方法。
一、 综合效益评价对象
综合效益评价的对象为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的5种循环农业模式:茶菌模式、茶禽模式、茶果模式、茶粮模式和茶花模式,具体内涵见表1。
表1 浮梁红茶5种循环农业模式及内涵
二、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原则
1.实用性强
评价指标体系要考虑循环农业模式的特点,选取的指标可获得性强、直观、明确和易操作,并且指标的设置综合各方专家的意见和实地调研结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逻辑性强
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要综合考虑目标层、准则层和决策层的分类,还要考虑每个层次指标选取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系统性。
3.代表性强
循环农业模式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政策、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等,在选择指标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必须做到指标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结合浮梁县红茶的产业特点以及综合效益评价的要求,选取对综合效益评价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4.独立性强
综合效益评价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指标,每个指标力求互不相关,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建立以下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含有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
表2 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12个二级指标的基本内涵:(1)农产品的商品率指农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可交易的商品,其总量在农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百分比;(2)农产品年总产值是指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一年的生产总值;(3)每亩农产品成本利润率是指每亩农产品投入成本带来的纯收益,用每单亩产出的净利润除以每亩的投入成本;(4)净利润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下的总收入减去投入成本;(5)增强农户科学生产行为是指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对小农户农业生产行为具有的启发和模仿的功能;(6)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数是指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具有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功能;(7)农村人均农业收入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带动农户增加农业收入的能力;(8)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各种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改善和农贸市场的丰富和完善的功能;(9)土壤环境质量改善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对于改良林地土壤环境,提高土地肥力的作用;(10)水土流失减少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对于防止林地水土流失的保护功能;(11)生物多样性增加是指某农产品循环农业模式会增加物种多样性的功能;(12)废弃物再利用是指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茶废弃物的再利用程度。
三、 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首先,将指标体系中目标层评价问题进行拆解成各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含有不同的三级指标,这些指标就是评价元素,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其次,对同一层次不同元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然后,通过矩阵计算各层次各元素的相对权重和合成权重,一致性检验通过后对元素进行排序[9-10]。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中隶属度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实地调研,针对红茶产业不同循坏农业模式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构造模糊评判矩阵,转化为定量研究[11]。
(一)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在各层次的每个指标,对最终目标层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使用1~9标度法,其中,9表示极其重要,1表示同等重要。邀请调研专家、当地工作人员和研究生,根据浮梁县红茶产业的循环农业模式特点和地域特色,对同一层次的各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判断其对上一层级指标的重要性,根据重要程度进行综合性打分,并把得到的五组打分结果就打分人员性质按6∶3∶1的比重加权平均后四舍五入取整,转化为定量的成对比较矩阵,结果如下:
(1)
(2)
(3)
(4)
(二)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
运用MATLAB(2017B)对各级成对比较矩阵进行运算,得出单排序检验值:CIA=0.004 6,CRA=0.079 3;CIB=0.006 4,CRB=0.007 1;CIC=0.004 8,CRC=0.005 3;CID=0.003 7,CRD=0.004 1。由于CIA、CIB、CIC均接近于0,且CRA、CRB、CRC、CRD均小于0.1,即一致性检验通过,所以给出的评分评价是合理的。由此,各级指标单排序和总排序权重值如表3所示。
表3 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表
如表3所示,一级指标的权重经济效益最大为0.538 9,说明浮梁县的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是每亩净收益、农村人均农业收入和废弃物再利用的权重最大,分为为0.489 4、0.482 4和0.498 9。其中每亩净利润是直接影响农民的钱袋子,净利润越高,说明红茶产业的经济效益越好。红茶产业带来的最大的社会效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有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情况。茶产业带来的枯枝,弃叶和茶渣影响林地的生态环境,通过茶产业循环变废为宝。
(三)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各种模式进行综合评估
1.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邀请参与此次调研的相关专家,结合调研得到的相关资料,对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打分。5种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的标准是满分10分,最低0分,其中,10分表示某种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在该指标发展状况极好,0分表示该指标发展状况极其不好,5分表示该指标发展状况一般,其余分值越大表示评价因素发展越好。参与本次课题的相关专家、茶产业工作者以及随行的研究生进行评价打分,打分根据不同效益下不同模式的各种评价要素特点,把握该评价要素即参考实地调研了解的具体情况及相关资料中历史数据的比对,对各种要素在不同模式上进行横向比较。由于参与评分人员是对各种模式发展的客观现实情况进行打分,不受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差异的影响,故不设置权重加权,而采用计算5组评分结果的算术平均数,并将其作为某一种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该指标的最终得分。根据上述的计算,得到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三大经济效益的模糊关系矩阵,结果见表4~6。
表4 经济效益A1的模糊评判矩阵R1
表5 社会效益A2的模糊评判矩阵R2
表6 生态效益A3的模糊评判矩阵R3
2.计算初始模型评价结果
根据准则层的三个因素A1、A2和A3的模糊评判矩阵R1、R2和R3,以及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单排序权重向量W1、W2、W3,进行模糊矩阵的复合计算。得出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综合效益评价在三个方面的模糊综合评判初始模型的评价结果如下:
S1=W1×R1=(6.845 0,6.877 5,5.422 3,5.787 2,5.794 3)
S2=W2×R2=(6.297 4,6.178 0,4.118 3,4.924 1,5.481 4)
S3=W3×R3=(6.782 7,4.369 0,5.914 4,4.789 0,5.064 8)
3.得出一级指标下评价结果
把初始模型评价结果转化成矩阵的形式,目标层S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判断矩阵R如下所示:
其次,目标层的一级指标权重向量L为:
L=(0.538 9,0.163 8,0.297 3)
最后,再对模糊判断矩阵R和目标层的一级指标权重向量L进行模糊复合运算,得到项目的评价结果F如下:
F=(6.736 8,6.017 2,5.355 0,5.349 1,5.526 2)
四、评价与结论
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循环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从综合效益看,茶菌模式的综合得分最高为6.736 8,茶禽模式的得分紧随茶菌模式为6.017 2,茶花模式和茶果模式的得分差异不大,分别为5.526 2和5.355 0,茶粮模式的得分最低为5.349 1。因此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五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排序为:茶菌模式>茶禽模式>茶花模式>茶果模式>茶粮模式。
(2)从经济效益来看,茶禽模式的得分最高为6.877 5,茶菌模式的经济效益综合得分次之为6.845 0,茶花模式和茶粮模式的经济效益综合评分非常接近,分别是5.794 3和5.787 2, 茶果模式的得分最低为5.422 3。因此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五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排序为:茶禽模式>茶菌模式>茶花模式>茶粮模式>茶果模式。茶禽模式和茶菌模式不但商品率高,而且年总产值也遥遥领先其他模式;而茶果模式的商品率非常低,由于水果市场竞争大、价格便宜导致间种果树主要是满足自身需求。
(3)从社会效益看,茶菌模式、茶禽模式排在第一、第二分别为6.297 3和6.177 7,茶果模式和茶粮模式的社会效益综合得分最低,分别为4.118 3和4.924 1,茶花模式的社会效益得分介于中间为5.481 4。因此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5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排序为:茶菌模式>茶禽模式>茶花模式>茶粮模式>茶果模式。茶菌模式和茶禽模式能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其他几种模式作用不显著;另外,茶菌和茶禽两种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循环农业模式能改进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
(4)从生态效益来看,茶菌模式的得分遥遥领先为6.782 7,其后,茶果模式的生态效益综合得分相比较茶花模式较高一点,它们的生态效益综合得分分别为5.914 4和5.064 8,偏低的是茶粮模式和茶禽模式,分别为4.789 0和4.369 0。因此,江西省浮梁县红茶产业五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社会效益评价排序为:茶菌模式>茶果模式>茶花模式>茶粮模式>茶禽模式。茶菌模式主要是彻底减少了茶产业的废弃物堆放,实现变废为宝,所以生态效益综合得分最高。茶果模式和茶花模式减少了水土流失,浮梁县是一个多雨的地区,这两模式可以起到保护林地的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论,结合循环农业的相关理论,针对不同的茶叶种植个体或合作社,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对茶叶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优先推荐采用茶菌模式;其次,推荐与茶菌模式具有替代关系的茶禽模式。茶菌模式无论是在综合效益评价中,还是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综合评价中,得分都是很高。茶菌模式不仅技术含量高,而且生态效益明显;茶禽模式的经济效益综合得分高于茶菌模式,其他得分仅次于茶菌模式。茶禽模式不仅减轻了传统的家禽饲养方式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污染,而且林地养殖的家禽品种可以提高市场价格增强经济效益。
(2)对小规模的茶叶种植农户,推荐茶果种植模式和茶粮模式相结合。茶果模式和茶粮模式是互补关系,且两种模式的技术要求不高,投入较低,经济效益良好,市场需求稳定。
(3)对茶花模式,虽然各项排名居中,但种植技术要求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差,茶产业种植大户不能投资这种风险大的农业模式,种植小户投资成本高,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