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测定与分析
2019-06-11郭豪杰张德亮
郭豪杰,张 薇,张德亮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选择[1]。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在全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构建一套科学、简明、适应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对各地及各部门提供量化分析依据;另一方面可以监测进展,更加高效地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解决。
在研究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中,韦家华等从五个维度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荔城镇D村的乡村振兴情况进行实证分析[2]。陈秧分等引入多功能农业与乡村理论,其构建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功能视角分析,并采取熵值法评价了2015年全国分省尺度的乡村振兴水平[3]。徐腊梅等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总要求出发构建我国乡村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创新利用因子分析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乡村发展水平,并通过Moran’s 指数对我国乡村发展水平空间关联格局特征分析[4]。郑家琪等从乡村振兴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然后从五个角度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体分5个一级指标40个二级指标[5]。程莉等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层面出发,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内在逻辑,然后基于乡村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三个维度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16年我国乡村振兴水平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果[6]。
本文在现有的文献基础上,结合云南省乡村发展状况,研究制定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模型得到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建议,从而更好促进云南省乡村振兴的发展。
一、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
(一)指标选取原则及方法
1.指标选取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乡村是包含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具备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应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2)以人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源泉与动力都在于农民。要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必须确立农民在乡村的主体地位[7]。坚持从农民利益出发,有针对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科学性,所评价指标的内容应该能正确、客观的反映被评价对象,同时明确每个指标的内涵意义;二是所选取的指标反映的内容,应能客观地体现进行评价的目的。
(4)实用性原则
所选取指标要切实可用,应从当地实际情况和战略部署出发,按照发展要求,根据各地独特发展条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基本概况。
(5)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分析发展进程,符合实践需要,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从实际可操作性考虑,以便从定量角度分析。
(6)系统性原则
所选取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应是一个整体,以便于增加分析的完备性。因此选取指标时,要用整体眼光,综合分析把握,进行不断检验,使得最终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相关信息[8]。
2.指标选取方法
为了保证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完备性,本文将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频度统计法是指对研究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报告、文献进行统计,选取使用频率较高的指标;理论分析法是对乡村振兴内涵性质和实践意义进行综合分析,选取能够反映相关特征的指标;专家咨询法是指在初步构建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征询有关专家(来自于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
在以上选取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一套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2个,见表1。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云南年鉴》《云南统计年鉴》。根据年鉴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统一性,使用2016年数据作为评价模型中的实际值。
2.目标值的确定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结合云南实际发展情况,确定指标2022年目标值,见表2。
3.指标的一致性处理
通过表1可以看到所选取的既有正指标也有逆指标。正指标是指所代表的数值越大越好,逆指标与之相反。为了更有效率地进行评价,要将所有的逆指标转化成正指标,即指标的一致性处理,便于对指标值进行正确评估判断。将指标进行一致性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对于逆指标Xi,令X*=Mmax-Xi,X*表示转化后的正指标,Mmax是Xi所能接受的上限;二是通过求Xi的倒数,将逆指标转化为正指标[9]。
4.确定权重
指标权重是表示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对重要性的量化结果,为了符合指标权重科学性原则,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相结合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用ci表示)。
第一步确定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分层体系;第二步组成专家小组,其中专家人数为11人,是来自于云南省乡村振兴研究院或熟悉云南省农业经济发展概况的专家;第三步向所有专家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所需确定权重的问题,并附上有关背景资料;第四步各专家收到材料后,分层对各个指标之间采用1~9标度法;第五步收集专家判断结果,建立比较判断矩阵,通过矩阵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到各二级指标对于其一级指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第六步将暂时确定的权重结果分发给各位专家,让各位专家对比同他人不同意见,完善自己意见及判断,再重复第四步和第五步,最后计算各专家的平均值作为各指标权重值。
5.建立评价模型
利用综合分析法对指标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结果了解云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评价模型如下:
ti=wi×ci
模型公式中:wi为单个二级指标的实现程度(指标的相对比率),本文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云南省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及5类一级指标的实现程度;ti为单个指标的得分;ci为指标权重;T为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其中i=1,2,…22。因本文已对指标进行一致性处理,即所有的逆指标均转为正指标,所以wi=实际值/目标值,同时在此模型中实现程度也等于得分/权重。
(三)测算结果
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模型,得到如下结果: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不高,距离2022年目标值还有一大段距离,其中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的实现度最低,二级指标中村庄绿化覆盖率和村庄燃气普及率实现度最低。
表2 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程度测算结果
二、实现度的综合分析
(一)综合分析及5个维度具体分析
根据表2可以得到2016年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程度为62.96%,利用上述计算方法可得产业兴旺的实现度为72.56%、生态宜居实现度为46.2%、乡风文明实现度为77.57%、治理有效实现度为57.28%、生活富裕实现度为62.65%,距离云南省2022年目标值还有一大段距离。在5个一级指标中乡风文明的实现度最高,而生态宜居的实现度最低,同时从表2中可以清晰看到有些二级指标实际值十分接近目标值,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所面临的压力较小,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但有一部分二级指标完成度还不足20%,增加了未来发展的挑战,如村庄绿化覆盖率、村庄燃气普及率。量化的结果使之更加确定往后的研究重点、发展方向,对推动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从产业兴旺方面看,其总体实现度为72.56%,二级指标中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程度最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度最低。近些年,云南省不断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一些进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高,说明云南省农业经济水平仍有待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及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实现度接近,需要继续平稳发展。同时云南省不断推动“云品”国际品牌,以增加农产品出口额。
从生态宜居方面看,其总体实现程度是5类一级指标中最低的为46.2%,二级指标中村庄绿化覆盖率极低,但乡镇卫生院病床使用率实现度较高。虽然云南省不断推动经济实力增长,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实现度虽不算高,但云南省正在推动厕所革命,有望实现2022年目标值,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及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实现度均偏低尤其后者实现度仅23%,说明应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同时进行卫生知识的普及。
从乡风文明方面看,其实现度是最高的为77.57%,尽管只有3个二级指标反映乡风文明的实现程度,但这三类指标极具代表性。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度较高,这与云南省加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有密切关系。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比例实现度较低,云南省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义务教学质量。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实现度为78%,虽然不是很低,但是仍需要不断提高,增强农民综合素养。
从治理有效方面看,其实现度为57.28%,二级指标中大学生村官占比实现度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的全国性比列在不断增加,但云南省仍比较落后。当年完成选举的村委会占比目前并不高,需不断完善农村基层自治。除涝、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的不断增加,可以更好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近年来云南省积极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评定云南知名品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所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不仅数量增加,发展质量也在提高。
从生活富裕方面看,目前的实现度为62.65%,这与云南省基于2016年数据得到的乡村振兴实现度十分接近。村庄供水普及率实现度较高,说明云南省乡村基础设施有所改进,但不够全面,表现在硬化道路占村庄内道路长度比的实现度。村庄燃气普及率(%)较低,农户生活水平仍旧不高,生活质量有待改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两项指标是逆指标,在实现度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比更高点,这说明近年来云南省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以城带农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障碍度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进行综合分析,在测定完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的基础上,引入障碍度分析,明确障碍大小,对发展病理诊断。在计算障碍度过程中,需要利用因子贡献度(即单个二级指标权重ci),指标偏离度(vi)为每个二级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用二级指标的实现度与标准值1之差表示,障碍度(Mi,Bj)分别表示单个二级指标和各一级指标对云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影响值,是障碍诊断的结果[10]。其中i=1,2,…22,j=1,2…5。计算公式如下:
vi=1-wi
Bj=∑Mi
为了更清晰看到各一级指标对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的障碍制约大小,运用公式Bj=∑Mi分别将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的障碍度累加,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3和表4可以清晰看到各类指标对云南省乡村振兴障碍度的大小,其中各一级指标中生态宜居障碍度最高为29.05%,其次为生活富裕障碍度为23.18%,因此,解决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同步强化其他3个一级指标是推动云南省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二级指标中村庄绿化覆盖率障碍度最高为11.07%,其次为农业劳动生产率障碍度为10.12%,这表明农村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这些制约因素负面效应较大,积极进行整改尤为必要,同时也是真正克服发展障碍的深层原因。由具体数据可得无论是从实现度方面分析还是从障碍度分析,其结果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不同,实现程度更关注基于基值得到发展总况和与目标值的差距,而障碍度分析更加细化,明确每个指标对于实现度的障碍制约大小,两者结合,使得未来发展重点更精准且增加了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性、可行性、实用性等。
表3 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障碍度计算结果
表4 云南省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障碍度
三、对策建议
(一)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二级指标中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度较低,障碍度较高,那么推动其发展将是改善产业兴旺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附加值太低,要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空间布局,推动农业由高速增产转向高质发展,增强其优质性、绿色性、特色性的发展。同时创建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进而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生产力水平。
(二)不断建设云南绿色生态乡村
推进乡村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综合治理脏乱差,改造废旧区,完善乡村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推动村庄厕所革命,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生态宜居是云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度最低,障碍度最高的一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村庄绿化覆盖率是最大的阻碍因子。需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加大对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的建设,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同时对农村突出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细化打好防污攻坚战,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提高云南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乡村综合文化站,不仅丰富村民业余活动,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乡风,建设和谐村庄。乡风文明中实现度最低的二级指标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比例,要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加对乡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城乡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水平,让更多村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四)完善云南乡村治理体系
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实现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民族团结的乡村社会。二级指标中大学生村官占比是提高治理有效实现度的关键因素,要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比例,为乡村基层组织融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与时俱进,增强活力。同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
(五)提高云南农民生活质量
对于硬化道路占村庄内道路长度比实现度不高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城乡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推进村内道路建设,深入实施建制村通硬化路工程,提高硬化道路占比。而对于村庄燃气普及率,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农村“以气代柴”发展,譬如增加对农户柴(煤)改气的补贴,支持建设储气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