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年兴边富民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与展望

2019-06-10张英龙安娜冯莉

广西民族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研究内容展望特点

张英 龙安娜 冯莉

【摘 要】本文通过对兴边富民问题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梳理和总结,从研究数量、文献类型、研究方法及特点等方面描述了兴边富民研究的历程和变化,从内涵、发展模式、与其他战略协同、政策绩效评价等方面归纳了兴边富民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提出新时代下要加强对兴边富民政策的理论研究和绩效评估,完善顶层设计;重视政策叠加问题,加强政策间的有效协同研究;加大案例研究,建立案例库和数据库,总结经验与教训,旨在为“兴边富民十三五规划”的更好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兴边富民;研究内容;特点;展望

【中图分类号】D63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1-0030-007

我国2.28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居住着人口2450万人,分布着少数民族45个,毗邻国家14个。由于沿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社会经济发展对国家安全、边防稳定、民族团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1998年国家民委率先发起兴边富民行动倡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和《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出台不少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进步。各领域学者也积极关注和研究兴边富民相关问题,成果既丰富了兴边富民的理论研究,也推动了兴边富民政策的落地实践。

一、二十年兴边富民政策与实践研究现状

兴边富民是我国富边固防的重要战略要求,对于边疆稳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兴边富民政策已经实施20年,学者们研究成果丰富,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兴边富民政策的完善和在边疆又好又快的落实。

(一)总数量及年份分布特征

以“兴边富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相关文献4344篇,时间横跨1985年到2017年总共32年。从1998年提出兴边富民到2017年的20年间,共计文献4339篇,数量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1)初始阶段(1998年~2004年),发表文献390篇,平均每年55篇,增长缓慢。(2)爆发阶段(2005年~2011年),该阶段的研究数量是20年最多的,共有2195篇,占全部数量的50.5%,2011年达到峰值459篇。(3)稳定阶段(2012年~2017年),该阶段每年都保持在200篇以上,研究数量趋于稳定。

(二)文献类型及机构分布情况

从1998年到2017年底发表的所有文献结果显示,主要呈现类型是报纸,3244篇,占总数的74.8%;其次是期刊,1018篇,占总数的23.5%;国内会议和硕士论文分别是34和24篇,博士论文和国际会议只有2篇和1篇,代表性著作仅有5本。用兴边富民进行关键词搜索,研究层次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是:政策研究为主,占比超一半,达53.1%。其次是行业指导和基础研究,还有一部分是进行高级科普等。从研究机构看,大学是主力,占47%,其中又以民族类大学和民族地区的大学为主;其次是报社占30%和政府机构占23%。

(三)研究方法及特点

从研究方法看,主要以定性研究居多,通过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兴边富民政策与实践进行本质分析,揭示兴边富民行动的发展规律。综合运用各方法研究也有一些尝试,战成秀(2013)在其博士论文中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兴边富民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1 ]6-8。目前定量研究、跨学科研究逐渐增多,如胡超、孙李傲(2017)基于“倍差法”的估计,评估了兴边富民行动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民生改善效应 [2 ]。朱玉福(2011)回顾了兴边富民行动开展十年以来,总结了边境9省区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为兴边富民行动的完善与实施提出建议 [3 ]。另外,个案研究受到重视,针对某个民族、某个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如刘德权、王曙光(2015)以黑龙江省17个边境县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兴边富民行动经济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4 ]。

二、二十年兴边富民政策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CNKI以兴边富民作为关键字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准确地得到与兴边富民关联度比较高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西部大开发、人口较少民族、可持续发展、对策,民族地区、民族关系、民族工作,云南、广西、新疆等,梳理归类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兴边富民政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研究

1.兴边富民政策必要性及价值和功能的研究

兴边富民政策是时代的呼唤。在国家民委正式提出之前,李成勋(1986)在论文中针对黑龙江边疆省份的特点,提出“南联北进,兴边富民”的思想 [5 ]。王慎之(1987)根据边境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创建边疆经济学,贯彻兴边富民方针 [6 ]。1992年,在首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李鹏总理提出要像重视发展沿海那样,重视沿边的发展,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实现兴边富民 [7 ]。1998年,国家民委针对边疆工作的特点,提出“兴边富民行动”。1999年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兴边富民的现实意义就是“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牛德林(1998)针对我國陆地边疆九省区总体落后的现状,认为兴边富民具有战略意义,提出超常发展战略 [8 ] 25-31。赵显人(2000)主编的《兴边富民行动(第一辑)》正式出版,费孝通先生在序言中以“天下未乱边先乱,天下已定边未定”的历史现象点明了边疆区域的重要性。该书是对兴边富民行动发展初期的理论总结,为兴边富民政策和实践提供了指导 [9 ] 38-56。此后,赵显人(2003)、葛忠兴(2004)(2006)、乐长虹(2014)又分别主编出版了第二辑至第五辑《兴边富民行动》,总结了兴边富民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推进了兴边富民理论的研究。

兴边富民政策价值和功能的研究成果很多,学者们的共识:兴边富民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曹伯纯(2000)通过走访广西沿边的靖西、那坡、凭祥、东兴等八个市县,认为兴边富民为边境人民创造了一个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10 ]。宋涛(2001)认为兴边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巩固边防的作用显著 [11 ]。朱玉福(2007)通过分析边境地区的历史发展及客观要求,认为兴边富民政策对实现“兴边”“富民”“强国”“睦邻”这四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还有的学者认为兴边富民政策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安全功能等。

2.兴边富民发展思路与经验研究

2009年11月,全国兴边富民行动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乐长虹和刘永佶(2010)主编出版了《兴边富民:兴边富民行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从兴边富民理论探索、兴边富民行动经验和模式探讨及兴边富民行动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十几年来兴边富民行动理论发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3 ] 13-26。从新战略出发,战成秀(2013)认为中国兴边富民战略要有目的性地对边境地区进行社会与经济建设,拉近边境地区与内陆、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出开发式扶贫模式,以此保证沿边地区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而摆脱贫困 [1 ]69-73。周民良(2014)总结了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五旗市实施兴边富民15年来所取得的成效和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认为兴边富民的发展在新的时期急需实现转型到市场主导型,要更加地重视和发挥市场的決定性作用 [14 ]。

3.兴边富民发展模式研究

李英忠(1998)根据黑河市的农业发展特点,提出以水产业作为农村产业化进程中的龙头产业 [15 ] 。伍精华(2001)认为在兴边富民行动中,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奶业,大有可为 [16 ]。王楠、张本明(2008)提出了东北特色的边境口岸型县域未来可以发展小城镇、加工贸易区、现代农场基地、自由贸易区四种新模式 [17 ]。韦建福(2008)探讨了广西边境口岸城镇化的特色发展道路 [18 ]。王希成(2009)总结了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路径,认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模式有效果 [19 ]。刘安波、李杰、席林(2010)研究了云南省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傈僳族通过乌龙茶技能职业培训来推动兴边富民的模式 [20 ]。莘渐均(2011)认为乌东旗可以通过构建特色产业富民、建设合作社聚民、专业服务队帮民、两个平台为民一体的模式来富民固边 [21 ]。战成秀、韩广富(2013)认为在兴边富民战略中要建立生态化模式 [22 ]。侯莹(2016)认为城镇化建设能使沿边少数民族逐步摆脱贫困,但应防止流于形式的千镇一面 [23 ]。耿桂红(2017)认为云南德宏和广西崇左 4 个县(市)边境旅游业的发展对两地兴边富民行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总结了边境旅游业在促进两地各种相关服务业发展,带动本地就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并在分析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边境旅游、提升兴边富民行动效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24 ]。

(二)兴边富民政策与其他发展战略的协同研究

1.兴边富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有学者认为西部大开发所包含的区域中既然有边境地区,那么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应该考虑到兴边富民政策,让兴边富民政策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毛公宁(2000)提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要通过兴边富民行动这个载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帮助边疆地区加快经济发展,认为兴边富民行动应列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 [25 ]。牟本理(2001)指出:西部大开放,沿边要先行。中国的沿边开放,必定给中国西部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注入动力,要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来做 [26 ]。吴建国(2001)在《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中,从兴边富民行动的背景、由来、意义、指导思想、任务、难点等方面,探讨了兴边富民与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间的关系 [27 ] 13-35。

2.兴边富民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据统计,我国人口较少民族在大陆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10个省(区)。从区域来看,兴边富民也就等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贾立君(2004)以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为例,通过对珞巴族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证明了兴边富民政策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规划实现了有效融合 [28 ]。也指出人口较少民族大部分是“直过民族”,兴边富民过程必须注意“直过区”的特点,以免“好心做坏事”。白琳、于楣(2010)以德宏州为例,对“直过区”的经济建设进行探析,认为“直过区”的新农村建设不能照搬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移民、沿边开放、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和循环经济发展等5种模式 [29 ]。

3.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

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保存较为完整,如何实现兴边富民的同时又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成了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张淑芬(2008)认为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当地居民的贫困问题 [30 ]。陈世荣、张锐、兰良平(2013)从村寨文化出发,认为保证寨子社会和谐、文化传承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础,在如何把握“物质”与“文化”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中的影响程度,未来兴边富民政策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细细考量 [31 ]。

4.兴边富民与精准扶贫

兴边富民作为边疆的扶贫手段,如何实现兴边富民政策的精准扶贫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新领域。周贻刚、何勇(2015)深入到边境贫困村进行调研,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的“五个瞄准”措施的效益进行评价 [32 ]。王立兴(2016)以乌苏镇赫哲族村为实例,实地调研贫困代际转移的问题,发现赫哲族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认为兴边富民与“精准扶贫”在教育问题上要政策和措施协同 [33 ]。胡美术(2016)通过对中越边境广西东兴河洲村“空心村”产生原因及治理实践的分析,认为边民要从区域发展以及国家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政策中获取治理“空心村”的养分,借力“多元共治”相关主体资源,在跨境旅游、产业开发、边境特色城镇带建设、互市互助贸易等方面发力,实现从“边缘”到“前沿”的角色转换 [34 ]。

5.兴边富民与“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使得边境地区的发展再一次获得新的机会。边境地区作为“一带一路”至关重要的区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周民良(2016)从创新兴边富民和“一带一路”发展机制入手,认为兴边富民政策是沿边地区发生根本性改变的重要助推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进一步推动的必要性。应当结合“一带一路”与兴边富民政策,建设创新政策实施机制,更好地推进兴边富民进程 [35 ]。战成秀(2016)从兴边富民和“一带一路”的总规划、总框架入手,认为在推进兴边富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重点确定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衔接的总体规划、构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推进的总体框架、确立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增进的总体关系三个方面的路径 [1 ]33-35。欧阳皓玥(2016)认为由于边境特性及外部变量控制等因素的限制,“一带一路”倡议在边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在短时期内突破边境的固有特性并非易事,为此提出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要对兴边富民政策给予高度重视 [36 ]。

(三)兴边富民政策绩效评价研究

陈永剑(2010)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主体,采用比较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了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评价了兴边富民政策绩效 [37 ]。王飞(2014)采用自然实验法,评估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兴边富民行动对其边境县(市、区)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方面并不令人满意 [38 ]。胡超、张丞、孙李傲(2016)以广西、云南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经济绩效进行评估 [39 ]。王飞(2016)进一步利用计量模型对各省区兴边富民行动进行绩效评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40 ] 37-43。

(四)不同学科视角下兴边富民的研究

从不同学科视角分析问题,有利于政策的“查漏补缺”。彭谦(2003)基于法制的角度,探析兴边富民与法规保障的关系,提出要逐步建立起一套保障“兴边富民行动”的法律和法规,做到以法治边,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 [41 ]。郑洲、张泽梅(2008)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对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基本实现了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预期目标 [42] 。谢冰雪、杨苏、张岳(2013)以新疆某村为例,基于社区参与视角对兴边富民等国家项目政策的落地进行审视,指出实施中亦存在一些不足 [43 ]。胡清惠(2015)从民族工作出发,基于守望相助的视角对内蒙古开展调查,她认为民族工作对兴边固防具有重要意义,就如何进一步建设提出了建议 [44 ]。陈锋(2015)从政治认同出发,以广西海村京族为例探讨了在兴边富民背景下,京族同胞依托多重身份,享受多重优惠政策,在巩固族群认同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政治认同 [45 ]。青觉、谢广民(2001)认为:边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边疆民族文化能为民族内源性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精神资源,在保护和开发边疆民族文化时,应做到外延与内涵并重、继承与摒弃并存、保护与挖掘并举、弘扬与发展并施 [46 ]。张佳生(2006)认为边疆多是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聚居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落后而文化资源却极为丰富,兴边富民行动就是在承认这种现状的基础上,发展地域经济和地域文化,使边疆的经济和文化同时繁荣,人民生活逐渐富足 [47 ]。罗康隆(2010)探討了文化制衡观在兴边富民当中的价值,并从历史经验出发,认为社会经济要取得发展必须确保文化生态耦合体系的完整,认为文化制衡观理当成为兴边富民行动的指导思想 [48 ]。

三、新时代下兴边富民研究的展望

兴边富民政策实施20年来,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的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十分明显,但也有一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加强研究,特别是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也需要加大对兴边富民政策和实践的研究深度,为“兴边富民十三五规划”的进一步推进出谋划策。

(一)加强对兴边富民政策的理论研究和绩效评估,完善顶层设计

可以看到,近些年对兴边富民政策本身的理论研究没有以往那么多,尤其是对政策的绩效分析研究较少。兴边富民政策作为边境发展的重点政策,是富边固防的保障。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十三五”建设期,加大对兴边富民政策的研究,对前二十年的政策内容和措施进行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完善兴边富民政策的顶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工作者进一步解读兴边富民政策,同时要利用现在大数据、新技术、新方法来创新研究内容和方法,用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政策绩效。目前针对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不多,这与我国兴边富民政策的实施范围和面上实践效果相比,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需要学者们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深入的实地调查。

(二)重视政策叠加问题,加强政策间的有效协同研究

我国边疆地区大多同时也是民族地区、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因此,政策叠加明显,政策内容存在互相重叠和牵制,有可能造成资源的过度投放和浪费,需要政策的协调和不同政策口的多方配合。这些问题需要学者认真分析各项政策的指向,通过比较政策的内容、措施等,提出实现政策之间有效协同的路径。从统计结果看,分析两个政策相关性的论文有一些,但系统梳理兴边富民、西部大开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内容并进行对比研究的还是一个空白,有待填补。相对于其他理论的研究,在兴边富民研究的文献中很少有直接针对执行机构和部门的研究,这些机构及部门作为政策的第一执行者,其思想、行为等都会对兴边富民政策的执行效果产生影响,有待加强研究。

(三)加大案例研究,建立案例库和数据库,总结经验与教训

案例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边境地区实施兴边富民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问题,有利于兴边富民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截止到2017年,兴边富民的案例主要涉及西南地区,广西、云南研究的较多,分别占总数的22.1%、25.93%;西北地区的西藏研究较多,占总数24.2%,新疆的案例分析较少;东北的案例分析不多。案例主要是从绩效评价、模式构建、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统计结果看,个案研究范围和深度有待扩大和加强,案例分析方法还可以丰富一些。在加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比较、归纳和筛选,建立起兴边富民大数据和案例库,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学者提供丰富便捷的资料和研究数据,以推动兴边富民政策与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战成秀. 当代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 胡超,孙李傲.兴边富民行动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民生改善效应评估——基于“倍差法”的估计[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3] 朱玉福.兴边富民行动10周年:成就、经验及对策[J].广西民族研究,2011(1).

[4] 刘德权,王曙光.黑龙江省边境县市兴边富民行动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5] 李成勋. 试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色[J]. 江西社会科学,1986(1).

[6] 王慎之. 创立边疆经济学[J]. 开发研究,1987(4).

[7] 李鹏.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J]. 民族团结,2000(1).

[8] 牛德林.全方位对外开放与边疆经济的超常发展[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

[9] 赵显人. 兴边富民行动:富民 兴边 强国 睦邻(第1辑)[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10] 张承工. 兴边富民正当时[N]. 广西日报,2000-08-10.

[11] 宋涛. 兴边富民与广西边境少数民族的发展[J]. 桂海论丛,2001(5).

[12] 朱玉福. “兴边富民行动”的意义[J]. 桂林:广西民族研究,2007(4).

[13] 乐长虹,刘永佶. 兴边富民:兴边富民行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14] 周民良,马博,刘云喜. 兴边富民政策实施效果与转型问题研究——关于呼伦贝尔市与兴安盟五旗市兴边富民政策实施的调研报告[J]. 民族研究,2014(6).

[15] 李英忠. 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教兴渔,促进水产业战略地位升级[J]. 渔业经济研究,1998(4).

[16] 伍精华. 畜牧业是兴边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N]. 中国民族报,2001-10-16.

[17] 王楠,张本明. 东北边境口岸型县域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J]. 消费导刊,2008(10).

[18] 韦建福. 广西边境口岸城镇化发展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19] 王希成.创新信贷管理模式实现银企农多赢——来自塔城地区乌苏市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的调查[J].新疆金融,2009(5).

[20] 刘安波,李杰,席林.新农村建設视野下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探讨——以云南省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傈僳族村民乌龙茶技能培训为例[J].经济师,2010(9).

[21] 莘渐均. 东乌旗创新富民强边模式[N]. 锡林郭勒日报(汉),2011-09-19.

[22] 战成秀,韩广富. 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生态化经济模式构建[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3] 侯莹. 滇越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社会适应的城镇化路径探析[J]. 北方农业学报,2016(3).

[24] 耿桂红. 边境旅游的兴边富民效应分析:云南德宏、广西崇左案例研究[J]. 开发研究,2017(1).

[25] 毛公宁. 关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几点认识[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3).

[26] 牟本理. 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民族经济发展[J]. 中国民族,2002(3).

[27] 吴建国. 西部大开发与兴边富民行动[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8] 贾立君.兴边富民行动改善西藏37万边民生活[N]. 中国民族报,2004-05-11.

[29] 白琳,于楣,陈越明. 云南民族“直过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基本思路[J]. 新西部(下半月),2010(3).

[30] 张淑芬. 改变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村寨贫困现状的思考——以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乡邦外村的调查为例[J]. 思想战线,2008(3).

[31] 陈世荣,张锐,兰良平. 民族政治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村寨自治研究——基于文山市塘子寨为个案[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1).

[32] 周贻刚. 何勇.“五个瞄准”推进精准扶贫[N]. 广西日报,2015-08-13.

[33] 王立兴. 落实精准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转移[J]. 奋斗,2016(7).

[34] 胡美术. 中越边境的“空心村”治理实践研究:以东兴河洲村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35] 周民良. “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兴边富民进程[J]. 甘肃社会科学,2016(1).

[36] 歐阳皓玥. “一带一路”战略于边境中的推进困境[J]. 改革与开放,2016(22).

[37] 陈永剑.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38] 王飞.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效果评估——基于自然实验的面板数据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3).

[39] 胡超、张丞、孙李傲.我国“兴边富民行动”的经济绩效评估——以广西和云南为样本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J].西部论坛,2016(6).

[40] 王飞.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绩效评估[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41] 彭谦. 从法制角度探析兴边富民行动[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5).

[42] 郑洲,张泽梅. 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分析[J]. 藏学学刊,2008(7).

[43] 谢冰雪,杨苏,张岳. 参与视角下的民族社区国家项目考察——以新疆E县H村为例[J]. 前沿,2013(13).

[44] 胡清惠. 守望相助视角下开展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思路[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45] 陈锋.兴边富民背景下中越跨境民族农民政治认同研究——基于对广西海村京族的调研与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5(2).

[46] 青觉,谢广民. 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J]. 宁夏社会科学,2001(6).

[47] 张佳生. 兴边富民应重视发展地域民族文化[J]. 实践,2006(1).

[48] 罗康隆. 文化制衡观在“富民兴边”行动中的价值[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RESEARCH AND PROSPECTS ON THE POLICY AND PRACTICE OF “BRING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IN THE PAST 20 YEARS

Zhang Ying ,Long Anna ,Feng Li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s and summarizes the 20 years research result of the "bring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plan, and describes the history and change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sperous of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research quantity, document type, research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ummarizing the main contents and focus of the policy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mode, other strategic synergy and policy performance, and propose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policy of "bring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in the new era;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 attach importance to policy superposition and strengthen policy effectiv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crease case studies, establish case bases and databases, and summariz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im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etter practice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bring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Keyword: bringing prosperity to border areas and residents; research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

猜你喜欢

研究内容展望特点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关于图像处理中几个关键算法的研究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