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2019-06-10范世凯
范世凯
◆摘 要: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学科,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中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现状的分析,“尝试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尝试教学法;教学应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学校现状。就学校而言,很多教育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存在着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现象,缺乏地理学挂图,标本、实验仪器等日常教学资源;传统观念严重,把地理教学当成“非主课”被重视程度不足。
2.教师现状。就教师而言,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并没有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仍保持封闭式课堂教学状态,视野不够开阔。对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领悟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即教师讲学生记这种教学模式。不懂得怎样带动教学气氛,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转变。
3.学生现状。就学生而言,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且伴随着部分学校对地理课程的不重视,部分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要以认为不学可无,要么就思维产生固定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可塑性差。
综观这些现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却能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学习模式的改进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二、尝试教学理论
尝试教学法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邱学华先生首创,他强调“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从尝试中认知课内为外知识,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尝试教学理论的实质是“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以尝试为认知手段,运用直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开发人的创造能力。学生先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而后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尝试,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过程;学生尝试成功,就收获到学习成果。假若尝试失败,也同样从中收获到学习的乐快乐,并且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尝试时,就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尝试,收获知识。
三、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使学生有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完成课堂内外安排的任务;同时作为课程教学的促进者,解决教学当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主导者,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学会尝试,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自学以及分析与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去认知未知的地理知识。这也为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尝试教育理论提供了先决条件。
1.尝试教学前期。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构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是有效实施尝试教学的一个前提。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勇于尝试的表现机会,注意培养学生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尝试教学法认为在进行尝试教学的前提,教师应该提出一些关于教学内容并且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好奇心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进行尝试解答的积极心态。这就对教师设置尝试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如何能够学生的积极性变为了教师的一个教学重点。
2.尝试教学中期。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主动的成功体验,是尝试教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在引发学生强烈好奇心之后,就要积极引导去解答问题,收获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尝试回答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主要以“自学——交流——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其目的主要是把“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而不是教师纯粹的说教。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去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能力。
3.尝试教学后期。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低不同,教师就要对尝试回答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以免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对课程知识的讲解之位还要帮助尝试失败的学生,分析其原因,并鼓励。避免产生失落感。
尝试教学是以尝试问题引路,使学生产生对未知的悬念,激发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在尝试解答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欲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好地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一定要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积极求知欲望。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