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与意义分析

2019-06-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鳞癌符合率恶性

肺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多数肺癌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吸烟史,且吸烟年龄越小,肺癌几率就越大[1-2]。肺癌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易于病灶早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的进展,待出现临床症状时,患者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病情较重,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还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3-4]。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研究出了CT、PET两种设备融合正电子发射断层影像/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是一种无创性的新型的影像学诊断技术,通过影像信息的互补,弥补了单独CT、PET检测的不足,是目前最先进的一项影像设备之一[5]。将其应用于肺癌诊断中,极大的提高了诊断效果。本次研究评价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68例患者中,45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35.6~80.6岁,平均年龄为(60.26±10.57)岁。68例患者经淋巴结活检、胸水细胞学检查、手术病理学检查明确肺癌病变患者有49例,非肺癌病变患者19例。49例患者中,包括基底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8例、鳞癌15例、腺癌22例、腺鳞癌2例,以上患者病程为2.5~14.0个月,平均病程为(8.5±4.0)个月。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次研究。参与研究者均与我院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器官系统病变者;精神疾病者;哺乳期女性;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到院后,以其临床体征为依据,实施相应的临床检查,之后接受PET-CT检查,方法如下。

选用PET-CT仪器及与其相配套的18F-FDG制备,叮嘱患者在检查前六个小时禁食、禁水,在此期间不得应用镇静类药物,同时在检查前先明确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在正常状态。静脉注射造影剂18F-FDG 5~10 mCi,静卧休息60分钟排尿后行全身PET-CT检查。先行CT扫描,扫描范围:颅顶至股骨上端,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210 mA,扫描层厚度:3.75 mm,其中以扫描部位的密度、自动调节扫描管电流,PET图像采集方式为3D扫描方式。所得图像通过PET-CT专用图像分析软件处理,进行重建和融合,获得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图像[6]。

获取图像后,由两名经验丰富、高年资的影像科医生应用双盲法扫描患者的图像,并进行阅片处理。如感兴趣区最大标准摄取值>2.5时,即为判断为恶性,反之则判定为良性[7]。

1.3 观察指标

对比PET-CT在肺癌诊断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并分析对比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SUVmax值。以手术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符合率=(真阳性+假阳性)/(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100%。

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十假阴性例数)×100%。

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十假阳性例数)×100%。

SUVmax值由操作者选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层面,勾画感兴趣 区,自动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病理诊断分析

6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明确肺癌病变患者有49例,非肺癌病变患者19例。49例患者中包括基底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8例、鳞癌15例、腺癌22例、腺鳞癌2例。

2.2 PET-CT诊断肺癌结果分析

PET-CT诊断结果:肺癌病变患者47例,非肺癌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肺癌病变患者中包括基底细胞癌1例、小细胞癌8例、鳞癌14例、腺癌21例、腺鳞癌2例、有1例分类不明确。见表1。

表1 PET-CT诊断肺癌结果分析

表2 PET-CT诊断符合率比较

2.3 PET-CT诊断癌符合率比较

PET-CT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且PET-CT诊断灵敏度93.88%(46/49)、94.74%(18/19)。

2.4 良性病变及恶性病变SUVmax值对比

通过对比金标准,PET-CT检查良性病灶SUVmax值(1.75±0.69)小于恶性病灶SUVmax值(12.88±4.7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082,P=0.000)。

3 讨论

肺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较多国家肺癌死亡率占首位。肺癌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较多患者明确病情后,均已失去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且8%~11%的患者仅有五年的生存率,故尽早诊断病情,对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作用[8-9]。在肺癌临床诊断中,CT属于常用手段,但其只针对病灶解剖学层面进行解释,而对于早期功能已出现改变的病灶并没有相对的优势[10]。临床为了提高肺癌诊断效果,通过对影像技术的不断攻克,发现PET-CT诊断措施,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果。

PET-CT是能过解剖学与功能学两个方面对肺部病灶进行解释,且在良性病情、恶性病灶诊断中也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11]。大量临床证实,PET-CT在肺癌诊断中具有极大的作用。本次研究示:PET-CT诊断符合率94.11%(64/68),其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T-CT诊断灵敏度93.88%(46/49)、94.74%(18/19)。而病灶的大小会影响SUVmax值,其作为一种阈值,不同的SUVmax值对肺癌的诊断均存在一定的影响。而目前,有学者认为,在肺癌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中,通过SUVmax值的高低来反映病灶糖代谢的活跃情况,从而实现对良恶性的诊断。在PET-CT检测中,通过测量18F-FDG摄取值,对病灶的糖代谢活跃情况通过SUVmax值反映,进一步提高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效果[12]。本次研究示:良性病灶SUVmax值明确低于恶性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T-CT诊断肺癌中,出现1例假阳性患者,原因分析:18F-FDG对于肿瘤患者来讲,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显像剂,病灶内的炎性肉芽肿,如炎症、曲霉菌病、结核、组织胞浆、肺吸虫等均会使PET-CT出现假阳性。故在今后的诊断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应用双时显像检查,有效提高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同时,在新近的手术切口、胸腔穿刺处治疗早期病灶部位时,由于组织增生、炎症等,均可使18F-FDG浓聚,故在检验前,应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减少假阳性的同时提高诊断效果[13]。此处需要注意的时,对于放疗后的患者来讲,一般建议在放疗结束2~3个月时进行PET-CT检测。

PET-CT诊断肺癌中出现3例假阴性患者,主要是由于低度恶性病灶的18F-FDG代谢水平增高不明显,即会出现假阴性;如类癌、分化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细支气管肺泡癌等,特别是小于7 mm的小病灶,PET-CT分辨率、容积效应等均会诱发假阴性结果。故临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提醒患者及时复查,及时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PET-CT应用于肺癌的诊断中,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相应的功能学信息及解剖学信息,为肺癌的诊断、肺癌性质鉴别提供全面的评估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评估病灶的SUVmax值,来鉴别诊断肺癌良恶性,极大的提升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鳞癌符合率恶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肛瘘相关性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