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019-06-10彭迪云刘志佳

金融与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省市经济带营商

■彭迪云,陈 波,刘志佳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市场、政府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4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营商环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差距十分明显,整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格局。除上海、江苏和浙江外,各省市在营商环境4个准则层表现各有优劣。根据评价值,将11个省市的营商环境划分为四个等级。最后,本文据此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营商环境是指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市场主体行为的一系列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包括政治环境、经济和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融资环境和社会化服务环境等因素(魏淑艳和孙峰,2017),是市场、政府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理论与实践表明,发展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基础。营商环境(尤其软环境)是一种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和生产力,故而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和竞争的焦点。良好的营商环境,是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成本降低的盆地和效益提高的福地。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已成为评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开展区域营商环境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的实践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越来越关注营商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2001年,世界银行成立了Doing Business小组,负责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构建工作,并于2003年发布了第一份《营商环境报告》,运用5套指标对133个经济体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进行全面评估。Pavel·Körner et al.(2002)从腐败感知指数、综合治理指数、捕捉指数、不透明度指数和公司治理风险指数五个方面对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个国家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测量。Radukic&Stankovic(2015)运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塞尔维亚17个获得营商环境友好认证(BFC)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要点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高效的施工许可证发放制度、金融稳定以及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国内学者对营商环境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的评价体系,运用抽样调查数据对营商环境进行评价。杨涛(2015)从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法律环境等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高管进行调研,利用因子分析对鲁苏浙粤四省营商环境进行了测度。唐磊磊(2012)从市场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社会化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法律环境等五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获取数据,对大连市中小企业营商环境进行了分析。二是基于区域投资环境的基本理论,对区域层面或具体行业投资环境进行测度。刘海飞和许金涛(2017)通过构建省域投资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秦冲(2018)参照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从软环境、市场环境、商务成本、社会服务环境和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对广东省营商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倪琳等(2015)则针对现代服务业这一特定行业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综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关于营商环境评价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许多学者基于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营商环境进行测度,但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主要从中小型企业的角度出发,其指标体系数据是基于大样本的企业调查,对于单独研究我国的营商环境较为困难,抽样的科学性也难以保证,故而缺乏客观性(董彪和李仁玉,2016)。同时,由于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许多营商环境指标对于一些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特殊的经济体并不适用。二是基于区域投资环境理论对投资环境进行测度。这类研究多选取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指标,对于市场化、社会化环境等软环境指标较为缺乏。三是由于我国各省份在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在制定政策方面各有侧重,其营商环境也就存在较大差异。而现有研究多为某一省或市,采用的多为截面数据,对于省域层面上营商环境及其动态发展关注较少。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长江经济带GDP总量高达40.30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44.76%,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经济带包括11个省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联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研究其营商环境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区域营商环境为研究视角,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营商环境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对策建议。

二、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从营商环境的内涵出发,在刘海飞和许金涛(2017)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樊纲等(2003)的《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引入市场分配资源、非国有经济发展等市场化指标,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数据可获取性,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环境以及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准则层)设置,共包括23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区域营商环境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劣。通常来看,经济环境较好的地区,也是营商环境建设较优越的地区。经济环境包括经济要素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潜力。本文将经济环境分为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两个方面,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个二级指标。其中:GDP综合反映了地区整体经济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反映地区扩大再生产能力;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反映区域内消费水平和购买能力。

2.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是指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的健全程度和开放程度,是营商环境的动力,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市场的繁荣、有序和公平发展。本文将市场环境分为市场分配资源、非国有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包括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私营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中的比重、非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比重、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商品总额6个二级指标。其中: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和私营经济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额中的比重用来体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比重反映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实际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商品总额则衡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依赖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区域可供生产和生活使用的基本物质要素的状况(潘霞和鞠晓峰,2009),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是营商环境中重要的硬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极大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各种高端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从而实现资源高效配置。本文将基础设施分为交通运输和生活设施两个方面,包括高速公路密度、铁路密度、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货运周转量和人均供水量5个二级指标。其中:高速公路密度和铁路密度反映了道路运输能力和区域交通通达性;快递作为城市越来越重要的基础设施,显示了区域物流运营能力;货运周转量反映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人均供水量体现生活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4.支持环境

支持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包括劳动力、教育科技、金融和税收政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促进地区发展的软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本文将支持环境分为科技发展、劳动力、金融环境和税收负担四个方面,包括专利的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和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比重7个二级指标。其中:科技、劳动力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税收负担则负向反映区域营商环境质量。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08~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长江经济带11省市,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根据表1的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收集和计算。

三、区域营商环境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为分析各指标对营商环境的贡献度,本文借鉴彭迪云等(2016)研究采用熵值法来测算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发展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

1.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间存在量纲和单位差异,在确定权重前,首先对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处理公式如下:

其中:rij是标准后的指标值,范围为[0.1,1],xij指i省市第j项指标实际值;xmin和xmax分别指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正向指标使用前一个公式处理,而负向指标则使用后一个公式处理。

2.计算j指标下城市i的样本值比重

3.j指标的熵值的计算

4.j指标的差异性系数的计算

表1 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构成

差异程度与熵值反向变动,熵值越小,指标间差异程度越大,则反映的信息量越大,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和作用越大。

(二)评价模型的建立

确定了指标相应权重后,根据式(6)计算出区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

四、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一)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整体评价

根据上述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表1)以及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得分(表2)。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排名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安徽、重庆、四川、湖南、江西、贵州和云南,各省市得分和排位整体波动不大,但差距十分明显。营商环境评价平均值为9.09,只有三个省市得分位于平均值之上,得分最高的上海市为20.21,最低的云南省为4.82,最高的为最低的4.19倍。

表2 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

(二)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准则层评价

表3显示了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在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四个准则层的评价平均值及排名。其中,东部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在营商环境的四个准则层都位于前列。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在四个层面表现各异:安徽在四个层面表现都较为均衡;湖北在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都位于11省市的前5位,但市场环境表现不理想;而湖南的市场环境和支持环境都位于11省市的倒数第两位;江西基础设施排名较好,但却受到经济环境和支持环境的限制。西部地区各有亮点:重庆与江西正好相反,其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支持环境排名较为靠前,而由于自然原因导致基础设施层面一直是短板;四川和云南分别在支持环境和市场环境方面表现亮眼。

表3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准则层评价均值及其排名

(三)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的空间分布

在空间格局上,营商环境评价值呈现由东北向西南梯度递减,这也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大体一致。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营商环境评分位于前3位,平均值高达16.40,优势明显;湖北、安徽和重庆营商环境评分次之,平均值为7.50;四川、湖南和江西则位于第三集团,平均值为6.17;贵州和云南营商环境评分最靠后,平均值仅为4.89。

图1 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空间格局

(四)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的等级划分

根据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差异,可进一步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为四类区域,如表4所示。

表4 基于综合评价值的营商环境分类等级

I类(11~21):营商环境为一等评价的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该区域的营商环境评价值优势明显,上海评价值更是超过了20。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受现代商业文明影响,经济实力、市场发育和健全程度、对外开放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各种要素汇聚于此,使区域内城市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上海、江苏和浙江也就成为了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的高地,这一格局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Ⅱ类(7~11):营商环境为二等评价的区域,包括湖北、安徽和重庆。该区域横跨东部、中部和西部,营商环境发展迅速,特别是安徽和湖北两省。这得益于近年来两省全面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安徽省地理位置靠近长三角地区,加之近年来国家政策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及跨区域合作相对更为频繁,而且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强,安徽省营商环境评分从2007年的6.15上升至2017年的7.63,增幅达24.07%,是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增幅最高的省市。湖北省稳居第四位,评分仅次于长三角地区三省市。这是因为湖北省经济水平居中部前列,而且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雄厚,科研机构众多,科教水平高,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入驻,营商环境评分从2007年的7.09升至2017年的8.53,增幅达20.31%,仅次于安徽省。重庆市位列第五位,但增长幅度远不及安徽和湖北,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承东启西、联通南北,从一开始重庆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就较好,但近年来产业转型、科研创新和外向型经济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Ⅲ类(5~7):营商环境为三等评价的区域,包括四川、湖南和江西。该区域营商环境评价值较低,其中江西发展速度较快,而湖南则停滞不前。江西省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值不高,但由于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评分增长速度较快,从2007年的5.80升至2016年的6.96,增幅达20%,但2017年营商环境出现较大程度下滑。2018年8月31日,江西省委省政府也下发了《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以改善营商环境为重点,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而反观湖南,京广高铁虽然很大程度提升了湖南的交通枢纽地位,但湖南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来说仍然较为薄弱,2016年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密度分别排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四位。与邻省相比,外向型经济发展滞后,处在产业链低端的重工业比重较高等因素造成湖南营商环境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IV类(4~5):营商环境为末等评价的区域,包括贵州和云南。该区域地理区位条件较差的西南地区,营商环境评价值处于长江经济带最后两位。一方面,由于两省地处西南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良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近年来致力于改善交通条件,依托“一带一路”连接线的区位优势,有效利用生态旅游资源和廉价的电力等资源,推动大旅游、大生态和大数据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贵州营商环境评分从2007年的4.70升至2017年的5.40,增幅达14.89%,位列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第三位。2014年,贵州省更是一举超过云南省,摆脱了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垫底的局面,并且两者差距呈扩大趋势。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的营商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差异明显。研究期内各省市营商环境综合评分排名依次为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安徽、重庆、四川、湖南、江西、贵州和云南,评价均值为9.09,得分最高的上海市为20.21,最低的云南省为4.82。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格局,这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格局大体一致。第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营商环境在4个准则层表现各异。东部地区3省市在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四个层面都位于前列,而中西部省市则各有优劣。如:湖南和湖北受制于市场环境,重庆受制于基础设施,四川和云南则分别在支持环境和市场环境表现亮眼。第三,根据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可将11省市的营商环境划分为四等评价类型。一等评价区域的省市(上海、江苏和浙江)基础优势明显,已成为长江经济带营商环境的高地。二等评价区域的省市(湖北、安徽和重庆)增长势头迅猛,湖北和安徽在研究期间内增幅都超过了20%。三等评价区域的省市(四川、湖南和江西)和四等评价区域的省市(贵州和云南)的省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值较低,各自都面临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发展短板,但贵州近3年来表现亮眼。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长江经济带是国家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彭迪云等,2018)。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不断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快建立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机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新时代”,营商环境已成为评估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让区域营商环境“有章可循”已迫在眉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的目标,制定适应我国国情和地区情况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正如本文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营商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评价,得出了量化结果并区分了类别和等级,可以相对客观和准确地反映当前各地区营商环境的现状、差距与问题,明确各地区未来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发挥政府在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责说到底就是营造环境,使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各级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区位特性、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历史文化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并加以改善和提高。

第三,区域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工作要因地制宜。本文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营商环境根据综合评价值区分为四等评价区域,初步揭示了其问题及原因。由于硬环境和软环境所依赖的因素和条件有所不同,因而区域营商环境是有差异的,即便评价得分相同,其营商环境的具体构成和特点也有区别。所以,不同地区营商环境改善的突破口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根据前面的研究,营商环境较好的地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技、人才和金融等发展环境。营商环境较差的地区要着力补齐营商环境发展短板,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尤其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思想观念的解放和办事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要以发达地区为标杆,充分发挥优势,促使营商环境有新的突破。

第四,以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思维做好营商环境的优化工作。根据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2019年全国“两会”精神,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无疑,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已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营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发展环境,必须下大功夫、真功夫,以问题导向,加强协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监督管理的“加法”、降低制度成本的“除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猜你喜欢

省市经济带营商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