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路径探寻

2019-06-09陈秀方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陈秀方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关注,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山区教育的闭塞性和落后性值得我们思考。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打基础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念初步形成。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一直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笔者就如何在山区学校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山区教育教学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82-02

山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再加上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山区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以此带来的是人才的外流。对于教育界的影响也是十分的明显,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资源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对于道德与法治这一部分的教育教学而言,很多人持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即“道德与法治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其次就是山区环境的闭塞使得山区地区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依赖于课本教学,也主要依靠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教学方式。这都是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合的,也没有真正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教育即生活”。教师授课的过程其实是将间接经验传达给学生,但是初中生因为生理心理发育状况的制约,对生活的感受力不足,很难直接理解抽象的知识,必须与现实生活、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山区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山区地区的孩子普遍容易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滔滔不绝地讲解,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因此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结合山区学校的教育实际,笔者认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展示成果的时间,要增加学生的自主发言,多鼓励,多引导,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想法,以实事求是为标准,追求真理,做到不唯师,只唯实。

二、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时代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尤其是山区的学生对于教材文字的认知不够深刻,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 借助语言来描绘生活当中的情景,也就是教师或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话来描绘生活中的故事, 场景以及刻画生活中的人物。第二, 利用多媒体设备再现生活情境,用音乐、视频等方式将社会生活场景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让他们受到感染和启发。第三, 用幽默夸张生活情景,幽默中有夸张的成分,我们可以借助幽默夸张展现生活情境, 一方面可以让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学生想象与思考。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努力将学生带入到预设的情境之中,最好让学生身临其境,站在故事主人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此对道德与法治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育内容,所以教师自身要加强自己对于时政新闻的敏感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向学生讲解时政新闻,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习惯。在教学中添加时政新闻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山区学校的学生认识到外边世界的美好,以此激发起学生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挖掘其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用生活化的事例去引导学生。

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课程,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用丰富的生活情境来学习新知,也就是说知识来源于生活;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力于开发校本活动课程,将教学的要求和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进行生活的内在需要,以此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山区,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所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我们教育的一大目的。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学到的一些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济条件差、人才外流等现象成为我们无法忽略的事实。在山区地区还经常出现一位教师兼任多职的现象,因此山区地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作为一名山区教师,我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教学事例,以此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熟悉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坚守以生为本的理念;其次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入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事情。以上就是笔者就山区学校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提出的一些思考,歡迎大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谭德礼.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

[2]李源.浅析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1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