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技报道失范成因与规范路径
2019-06-09杜积西赵笠鑫
杜积西 赵笠鑫
摘 要:科技新闻报道对受众合理掌握相关科学知识以及客观认识科学技术发展态势及问题影响重大。本文针对近年接连发生的媒体科技报道失范现象,从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精神、知识结构以及传媒生态环境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坚持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相结合,底线意识和法律追责相结合,传统媒体与专业自媒体相结合,是防范科技报道失范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新媒体; 科技报道; 失范成因; 规范路径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5-0008-02
2018年11月26日,违背科学伦理的基因编辑婴儿在第一时间被部分自媒体、公众号及部分传统媒体当成重大科技进步争先恐后抢发报道,遭到了公众的指责。2016年韩春雨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后亦是先被各路媒体大肆宣扬,随之引起各方质疑,最终演变为学术界闹剧。近年时逢科技变革迸发期,科技报道的数量在大幅提升的同时,各种失范现象也变得屡见不鲜,失范的科技报道凭借新媒体即时、共享等优势而大肆传播。本文分析了科技报道失范现象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规范建议。
一、科技报道失范成因
1.众媒喧哗中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在传统媒体时代,科技报道通常发表于专业的科学类媒体,其受众面虽少但普遍具备一定专业背景以及较高科学素养。近年来,新媒体层出不穷,又恰逢科技大变革期,众媒喧哗中,为制造轰动效应、形成传播效果,媒体通常使用过度肯定的措辞进行报道,例如:“最大”“最强”“世界首例”“填补空白”“全球领先”等。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新闻业尽量避免报道立场的明显偏颇以及过度商业化,以形成一种具备高度可信性的新闻业形态[1]。而此类罔顾新闻事实、违背传播规律的报道最终虽得到受众追捧,获得流量,但却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缺失的表现。
2.科学知识的泛化和科学素养的匮乏如影随形。科技报道作为新闻行业中的特别领域,要求记者在具备新闻素养的同时,还需要具备部分科学素养。大多数新闻记者出自新闻传播学专业,该专业在教育过程中,极少进行工科、理科知识的培养,这使得科技报道记者相应的科学素养欠缺,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科技报道中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失范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的病毒式蔓延,科学知识看似获得了广泛传播,受众对其也表现出受益,但究其本质,不难发现这实为一种泛化的科学普及,受众对此类知识的了解程度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这一过程却会使科学素养的缺失再次相伴而生。通过梳理、总结失范科技报道后不难发现,由于新闻报道撰稿人对新闻专业知识与科学知识的掌握不均衡,往往使用惯性化的新闻信息进行判断,比如将科学家研究设想报道为研究成果,将研究进展报道为已运用至生活中的新型产品。此类失范报道所反映的是媒体人科学素养的匮乏。科技报道在传播过程的起点处已造成失实,无疑会阻碍科学研究,终是误导受众。
3.媒体非理性竞争与病毒式传播的合谋。新媒体环境下,争夺新闻热点已成为常态。各类媒体争抢新闻、吸引受众。随之涌现的自媒体亦不明就里、自由发声。在抢发新闻过程中,后续刊发报道的媒体对首发报道进行直接转载(常见于充当意见领袖的传统媒体在发布失范报道后自媒体跟风转载),而未在对基本事实、相关信源、观点进行理性判断以及深入考证后直接发布。与此同时,由于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缓慢与高速发展的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不匹配,不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受众在获取信息时,对失范报道内容仅能进行简单认知、自我说服,难以确定其真实性,但出于扩散目的,部分受众会进行转载。这就导致新闻真实性在降低的同时,失范报道进入病毒式蔓延的传播过程,最终导致失范报道大量扩散,混淆受众视听。分析这一传播过程后不难发现,媒体跟风报道现象严重,媒体与受众缺乏理性判断亦是造成科技报道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科技报道失范的规范路径
1.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相结合,提升传播者的辨识能力与理性精神。当前环境下,大部分记者和传播者对科学领域缺乏深入认识及全面理解。笔者认为,若要做出一篇优秀的科技报道,前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准备,一方面要求科技报道记者具备一定科学素养,崇尚科学精神、敬畏科学知识。在报道前,应做出先行判断,再提出科技成果与人类命运的相关质疑,不可盲目地对一切科学成果表示支持与赞扬。对科学成果应进行伦理审视,对不同意见采取宽容态度,不迷信权威;保持怀疑与批判,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另一方面是记者应熟知新闻业务、熟悉传播规律,拥有扎实的新闻报道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对基本的科学知识要有积累,在采访前要认真准备,提出专业的问题。在采访时,要对信源、过程、事实、成果进行多方求证,力求审慎。将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相结合,坚守常识与理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最终完成严谨的报道,防范科技报道失范现象的发生。
2.底线意识和法律追责相结合,营造健康有序的传播环境。科技报道失范现象的背后,暴露出相关从业者底线意识淡薄的问题,相关法律法规亦需完善与健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乱象屡禁不止,我国立法部门已相继推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和规范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工作。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问题,国家网信办及有关部门更是重拳出击,全网已处置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这一系列的举措都为构建健康的传媒生态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也要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对平台发布责任、法律追责、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进行完善,通过完善法律进行扼制;另一方面,媒体应强化互联网思维,遵循并利用新媒体发展规律,在从业规则形成、从业人员管理方面进行完善,强化底线意识,营造健康有序、积极向上的传播环境,为科学事业的正面宣传提供优质渠道。
3.传统媒体与专业自媒体相结合,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格局。在自媒体飞速发展的态势之下,专业自媒体随之崛起,受众对专业自媒体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专业自媒体专业化程度高,运营团队多为有相关学科背景、熟知学科知识且有着深刻理解的群体。作为非专业领域的传统媒体在进行科技报道时,可选择与专业自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合作过程中,相关专业自媒体可对传统媒体做出科学研究的背景介绍、科学常识普及、专业化分析,进行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指导。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传播过程中亦可帮助自媒体提高知名度、获得流量。传统媒体与专业自媒体间的深度合作对二者都有积极的相互作用,亦可提高采访效率与报道质量,助推传统媒体做出严谨的科技报道,更好地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三、结 语
进入科技变革迸发期,科技报道的数量较此前相比正日益增多,随之出现的科技报道失范现象也不在少数。科技报道失范不仅不利于正面宣传,还会起到相反作用。进行相应的规范管理、行业间加强深度合作,相信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科技报道,进而从侧面助推我国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飞,孔祥雯.反思新闻专业主义[J].新闻记者,2017(10):16-28.
[2] 胡德桂.科技報道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J].新闻记者,2004(7):28-29.
[3] 云静,詹莉芳.论新兴和争议性科学的新媒体报道模式和策略——以澎湃新闻客户端“韩春雨事件”报道为例[J].东南传播,2018(1):96-99.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