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写作中虚化动词“HAVE”组构型式发展特征研究

2019-06-09朱慧敏王俊菊

外国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本族语二语语料库

朱慧敏 王俊菊

(1. 山东财经大学 公共外语教学部 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0 引言

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习者掌握不同语境中语义虚化动词的不同用法及其常用搭配(Lewis,1997:25)。虚化动词是指多词序列中语义淡化或语义消失的动词,也被称为“轻动词”(桂诗春,2007:4;Brinton,2008:30-53;Kim et al.,2016:716)或“非词语化动词”(卫乃兴,2007:17)。在二语书面语中,通常是指语义较弱的一类高频动词,表示施动者进行的一个动作,其意义通过与其共现或结伴的搭配名词或名词短语表现出来,如 have a lunch、take a rest、make a turn等(Willis,1990:95)。

本研究把虚化动词置于词汇层面, 研究二语写作中语法功能丰富而且语义作用减退或消失的一类高频动词的组构型式并探究错误原因。由于此类动词所承载的语义内容被弱化,不能在句中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词汇语义内容,必须和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虚化动词组构(Delexicalized Verb Construction ,以下称DVC)。DVC在二语写作中能实现一定的非成语意义,并以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以大于偶然的概率共现,构成该组构的词语相互预期并互为联结(卫乃兴,2002:100;Sinclair, 2004:174; 陆军 等,2014:867)。

DVC的使用能增添语言表现能力,使语言更加生动出彩,还能缓和语言的正式程度,有利于传达人际意义(谢家成,2010:14)。在实际应用中,虚化动词通常和抽象名词或名词词组搭配,构成DVC。Allerton(2002:5-6)把这种组构称为动词的扩展结构(Stretched Verb Constructions)。因为DVC具有一定的熟语性,属于受限搭配,但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无规约性(张爱朴,2014:14),故不是任何具有动词意义的名词都可以和虚化动词搭配(张爱朴,2014:14)。同时,由于虚化动词的语义弱化,造成搭配有一定的任意性和较强的短语构建力,所以英语学习者掌握DVC型式有一定的困难(Sinclair,1991:13;张琳,2012:65),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因此,研究中国大学生使用DVC的发展特征对促进外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1 DVC相关研究概述

DVC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80年代,书面语虚化动词搭配研究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关注,Sinclair et al (1988:140-158)、卫乃兴(2007:17-24;2011:55-58)通过研究语料库的词语搭配发现,许多高频词均不同程度地失去了本体语义内容,同时又从共现词语处获取部分意义, 使搭配词语间语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并提出英语的主要特征是非词汇化词语的广泛使用。“语义虚化”或“非词语化”是现代英语的普遍特征,尽管这种特征的名称不一,但是关注点均为词汇意义的逐渐减弱甚至丧失(方秀才,2015:69;仇伟,2015:13)。Goldberg et al.(2004)和Casenhiser et al.(2005:500-508)研究发现语言习得初期学习者更多使用虚化动词构建句法型式,这与早期的语言输入直接相关。Kim et al.(2016:55-66)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发现,虚化动词的使用与二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相关,语言水平越低越过度使用虚化动词。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逐步使用更加复杂的虚化动词和实意动词组构。以上研究均探析了DVC在二语写作中广泛使用的特征。

第二阶段始于1990年代,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相继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书面语DVC的使用进行研究并探究错误原因。 其中,Hasselgen (2007:237-258)调查了挪威英语学习者虚化动词使用情况,发现学习者过多使用高频DVC,原因是学习者过早接受了这类被广泛使用的搭配,再者是母语迁移的原因。Altenberg et al. (2001:195-219)系统对比了法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和瑞典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对语义虚化高频动词MAKE的使用情况,发现学习者过少使用DVC,同时还发现这两类英语学习者使用MAKE时所犯的错误与母语背景相关, 与对该类词语使用的任意性及规约性习得不足相关。Nesselhauf(2003:223-242)研究了德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DVC的情况,发现母语迁移对DVC有很大影响,学习者对母语中没有对应表达的搭配有显著性习得困难。Wang (2016:202-204)对比研究了本族语语料库与瑞典和中国学习者英语写作语料库中“虚化动词+N”的使用情况,发现母语与目的语明显不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使用高频DVC,而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瑞典英语学习者使用该组构则表现得更为灵活多样,中瑞两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虚化动词+N”搭配的中介语均表现出“开放选择原则”(Sinclair,1991:109),并发现母语迁移对DVC的使用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启示,母语与目的语的差异越大,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DVC越有困难。

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初,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DVC的使用进行对比研究,并相继发现中国大学生使用高频DVC的种类明显少于英语本族语者,过度使用中学阶段掌握的高频DVC,语义范围狭窄(缪海燕 等,2005:41;刘国兵,2011:18); 专家还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虚化动词与本族语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前者使用DVC滥用及错用现象明显。方秀才(2015:68-76)通过对比语料库(如CLEC、CEW、LOCNESS和ICLE)中高频动词BE和HAVE的语义虚化用法,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义虚化动词用法特征,发现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更频繁地使用高频DVC,而更高水平的学习者词汇和句法结构选择较为丰富。此外,谢家成(2010:13-17)研究发现国内教材对于虚化动词的搭配丰富性呈现不足。上述研究结论并非完全一致,尚需进一步多视角深入研究,以期达成共识。

上述研究多为基于成品语料库和非英语专业书面语研究,而基于自建英语专业写作语料库的研究数量不多,多为“虚化动词+N”的组构,多元组构研究尚不多见;多为静态的横断面研究,动态发展研究实不多见,多为文本现象研究,深入的理论分析尚属缺乏。

鉴于此,本研究以自建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语料库为基础,参照英语本族语大学生议论文语料库(LOCNESS),以HAVE为例,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同题议论文中具有一定熟语性的DVC型式进行研究,以期揭示中国学生在DVC使用方面的发展特征,拟回答以下问题:(1)大一至大四英语专业学生二语写作中HAVE-DVC型式有何变化和发展特征?(2)英语专业学生使用HAVE-DVC语义体及语体有何发展变化?与本族语者相比有何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大一至大四英语专业学生使用HAVE-DVC的错误及原因是什么?

2 研究设计

2.1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是由某省5所不同类型的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一至四年级的600篇同题议论文组成,即分别从5所高校的一至四年级各选取30名学生,按照同一时间要求在课堂环境下完成,共164496形符。通过语料收集及加工处理,按年级分4个子语料库(语料库的收集和处理加工过程,参见朱慧敏等,2013:79;2015:61)。同时,选用209篇英美大学生议论文为参照语料库。在分析错误搭配型式时,以美国当代语料库(COCA)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的索引行为参照。由于HAVE属典型虚化动词(Sinclair,1990:147;卫乃兴,2007:18;桂诗春,2007:4),故本研究选用HAVE为例。

表1 研究语料基本信息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借助WordSmith 5.0的Keywords Tool生成自建语料库词表、关键值(Keyness value)和关键词频数,按频数确定自建语料库的高频动词。运用正则表达式应用软件PowerGREP 4和AntConc 3.2,左右跨距为-5/+5,分别检索大一至大四加标注的语料库,分别提取HAVE(包括其屈折变化型式)后加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构的所有索引行。考察大一至大四二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DVC的发展特征。运用SPSS 16.0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从检验分析,检验大一至大四两两之间的DVC频数的显著性。

2.3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采用WordSmith 5.0的Keywords程序进行关键性分析,得出关键值词表,确定高频词或超用词(朱慧敏 等,2015:61)。具体做法为先提取大一至大四自建语料库中的HAVE及其曲折变化型式的索引行,然后将其用法分类,再对每条索引行按类别进行人工标注,最后选出属于虚化动词类的用法进行统计,对比大一至大四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与本族语语料库对比。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自建语料库出现的DVC型式的正误均经过了美国当代语料库COCA 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在线检索的验证。

使用PowerGREP 4软件对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子语料库分别进行检索。为确保检索信息的正确性,同时使用AntConc 3.2对上述4个子语料库分别进行检索,对得出的HAVE及其曲折变化型式的语义虚化动词组构索引行进行人工核对,删除因错误赋码或分类标注不准而出现的不属于虚化动词及其曲折变化型式的索引行,最后提取两个软件检索结果一致的索引行进行归类,发现二语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的HAVE语义虚化动词组构分别属于have+a/an+N、have+a/an+adj+N+Prep、have+a/an+adj+N三种型式。

3 结果与讨论

3.1 HAVE组构总体发展特征

经检索统计自建语料库,大一至大四同题议论文中呈现的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总体变化情况见图1所示。从总体频率来看,与本族语者相比,二语学习者较多使用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该发现支持 Hasselgen (2007:237) 的研究结果,但不支持Altenberg et al. (2001:193-194)对虚化动词MAKE的研究结果,原因在于不同的虚化动词具有不同的使用特征。在组构类型方面,本研究发现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存在明显差异,语言水平较低的二语学习者使用较多的简单组构,搭配类型呈现不足。较复杂组构与年级的升高成正比,较简单组构随着学习者英语学习年限的延长呈下降态势。

图1 大一至大四虚化动词HAVE组构频次(正确使用)

注:标准化频次=总频次除以语料库字数(type),再乘以10000

图1显示,大一至大四学习者在写作中使用HAVE语义虚化组构的总频次呈递增趋势,为进一步检验相邻年级学生正确使用HAVE语义虚化组构标准化频次变化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P=0.055>0.05)为组间方差齐性,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F=8.471,p=0.00<0.05)表明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考察具体哪些相邻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又进行了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发现大一与大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4<0.05),大二与大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976>0.05),大三与大四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355>0.05),但是大一与大二、大一与大三、大一与大四均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3.2 HAVE组构的变化特征

图1所示,大一至大四学生使用HAVE组构的特征有明显变化,大一学生过多使用“Have+a/an+N”,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频次递减,这一结果与张琳(2012:62)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本研究仅发现高年级学生少用虚化动词(Have+N)组构。主要原因是研究语料的话题不同,一个是多话题语料,一个是同话题语料。经观察语料库发现,学习者过多使用have a rest、have a break、have a look等组构型式,且多次重复使用,缺乏搭配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大一至大四have+a/an+adj+N组构的使用频次呈缓慢发展态势,语料库显示,大一学生在写作中无一人使用该搭配,大二、大三取得一定进展,大四出现止步状态。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中国大学生没有掌握足够的英语名词修饰语。但是在语义虚化动词组构中,本族语者除了形容词修饰名词以外,使用-ed分词和-ing分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较多。英语名词的修饰语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具有感情色彩,而且能增强渲染力。名词修饰语具有限制修饰力,也有补充说明力。本研究发现,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存在使用名词修辞语明显不足。

大一至大四学生使用“have+a/an+adj+N+Prep+”组构呈现明显递增态势,且正确率显著增长,修饰名词的词汇丰富性与年级的升高成正比,学术性词汇的使用频率也与年级的升高成正比。 总之,随着英语学习年限的延长,学生使用“HAVE”DVC的特征是从简单到复杂呈上升态势。

与本族语语料库相比,中国大学生和英美大学生在使用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的种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就频率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中国大学生使用“have+a/an+N”组构的频率呈明显下降态势,使用“have+a/an+adj+N”和“have+a/an+adj+N+prep+”组构的频率逐步上升,但与本族语语料库相比种类明显偏少,且语义范围较小。这一结果与方秀才(2015:68)、刘国兵(2011:14)研究结果大致相同,但与Altenberg et al. (2001:173)研究发现不尽相同,主要是母语不同,对目的语的影响也不同所致。此外,本研究发现, 形态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族语者使用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与其共现的名词前多用形容词,且形容词和名词呈现多样性,对比下列自建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索引行,此现象显而易见。

自建语料库索引行:

(1)Never in the history can human beingshaveanaccesstoinformation so easy like today

(2)you will not feel lonely and you canhaveacommunicationwiththe writers.

(3)people are clever creatures andhaveagoodcommandofliterature and arts.

(4)Nowadays, we have many access to knowledge, such as internet, books and so on.

(5)Then we canhaveanunderstandingofthe story.

(6)So we musthaveagoodunderstandingofit.

(7)Reading can help peoplehaveadeepunderstandingoflife.

本族语者语料库(LOCNESS)索引行:

(1)Those using drugs wouldhaveacompetitiveedgeoverthose who are obeying the rules.

(2)companies need tohaveagreaterconcernforwater and why it should not be polluted

(3)People whohaveanegativeinteractionwithan object, such as water, will then resign.

(4)It is important for both genders tohaveafirmgrasponjust what it means to be a man or woman.

(5)They prefer tohaveaneasyandpainlessdeath, and so they choose a form of suicide.

(6)Since I was twelve, Ihadanintensedesireto learn Spanish, and because of these…

值得说明的是,自建语料库是由同题作文组成,语义虚化动词HAVE 后的组合搭配词语可能会受话题的影响,但从上述索引行中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生在二语写作中的词汇或词语搭配方面存在词汇贫乏和词汇丰富性严重不足等现象。尽管他们从大一至大四朝着本族语者的方向变化,但与本族语者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之,二语写作中呈现较为复杂的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型式相对不足,主要原因是二语学习者未接受足够的该型式的目的语输入,导致有限输出,甚至还停留在中学水平。

3.3 HAVE组构语义体特征

语义体又称为词汇体( lexical aspect), 表达的是动词短语或谓语自身内在的语义关系(曾天骄 等,2017:21)。虚化动词缺乏具体的语义内容, 故DVC的语义体和一般动词所表述的语义体有所不同(于善志,2008:245)。通过观察语料库发现,虚化动词HAVE通常与含有动作行为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共现,如have a dream、have a rest、have a chat、have a break、have a talk、have a walk等。如自建语料库中的例句“They had a performance like that.”与 “They performed like that.”语义相似,但也存在语义差异。与“They performed like that.”语义相似的表达还有 had a performance,did a performance,gave a performance 等组构,但这些结构均属于虚化动词组构,“a”体现了限定词后续成分的不定性的特点,表示一种或一次表演,所表达的语义内容比perform做动词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和宽泛,也更生动易懂。

Hiroe(2006)曾提及“语义虚化动词+a/an+N/NP”是表示完成语义体的常用组合结构。如自建语料库例句“I had a talk with one of my teachers last night.”中, 不定冠词a的作用主要是体现数量范畴,使动作具体化,同时使具有无界意义特征的动词化名词有界化。本研究发现,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具有较强的动作倾向,而且还能使一些具有“无界”意义特征的名词(从相应的动词转化而来) 进入该组构后,具有“有界”意义特征。

本研究还发现,DVC的语义体依赖于虚化动词后名词的类型和语义内容。与虚化动词共现的名词如果具有较强的“无界”语义特征, 那么用在DVC中就表达了有终结点意义的显性完成体,如“I had a talk with one of my teachers last night”,但这种观察仅局限于典型DVC中。本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年级的升高,写作文本呈现出的HAVE组构的语义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具有感染力。

3.4 HAVE组构错误变化特征及归因

通过检索大一至大四语料库,本研究发现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使用HAVE虚化动词组构的错误频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见图3)。但是对不同的搭配组构,学习者使用错误的频率和路径不尽相同(见图2)。下面对三种组构使用错误的情况及归因分别进行分析。

对于“have+a/an+adj+N+Prep+”组合组构,大一学生使用频次较少,故错误率较低,但随着年级的升高,使用频率逐年提高(见图1),这说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大胆尝试较复杂的组构。图2可见,大三、大四学生在使用该类组构时,错误率大致相同,但就使用频次而言,大四(3.4)高于大三(3.1),这说明学生在使用较复杂语法组构方面逐年进步,出错率逐年下降。

“have+a/an+N”组构的使用错误率同样随着学生英语学习年限的增长逐年下降,尤其是大二学生使用该组构的错误率较大一有显著下降,大四学生使用该类组构已出现零错误。“have+a/an+Adj+N”组构的错误使用率从大一至大四逐年递减(见图2),大三、大四作文中未出现此类错误。纵观大一至大四语料库,大学生对语义虚化动词组构使用错误的特征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年级呈现的错误也有明显变异性。

大一作文出现HAVE语义虚化组构使用错误率为35.7%,主要集中在较简单的“have+a/an+N”组构,如:

speak a language fluently when wehaveagoodreading. What’s more, reading helps we

interest, people are expected tohaveaninclusivereading. And when you are reading,

to give a suggestion, when youhaveareading, you should read no longer than an

mood for reading, surely you willhaveaneffectivereading. The effective reading is that

(以上索引行源于自建语料库)

此类用法与英语本族者相比有很大的变异性。经COCA、BNC语料库在线检索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柯林斯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等权威词典验证,中国大学生的上述用法实属罕见,本族语者多使用下列组构:

read it to you next. Thought we’dhaveareadingsessionso we had a reading

Curriculum. Not all the parents willhaveareadingageof 17+, be candidates for

purpose of identifying individuals whohaveareadingdisabilityhas been proposed as

to follow simple instructions, some mayhaveareadingproblem, others may have a sight

at the two alternative centers did nothaveareadingcoachand had to contact district

And, you know, if you’re going tohaveareadingprogramof choice, then it has to

to summarize. Some schools may evenhaveareadingcompetitionteam, such as Battle

(以上索引行取自COCA语料库)

中国大学生过多使用不当组构的主要原因是概念过度概括,他们已习惯了使用“have +a/an+N”这一组构,但不了解这一组构的制约条件,就生搬硬套。英语中并非所有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名词或者由动词通过加词缀派生的名词都能进入“have+a/an+N”组构,因为HAVE语义虚化动词组构是一个临时组合形成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非任意选择的词语都可以放在语义虚化动词后的位置。以自建语料库的高频搭配“have a rest”为例,“rest”除了具有语义虚化动词组构所具有的无界义以外,其本身还具有动作或行为的短暂义。 “have+a/an+N”组构中作为语义虚化动词的“HAVE”通常表示动作行为的短暂性,而其实际意义多表示“有”之义 ,这与“rest”的语义相符合,因此“rest”可以进入语义虚化动词HAVE后的组构位置。只有满足这些条件,该组构才得以形成和接受。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汉语中,人们常说“好好读书”“广泛阅读”“有个好印象”等类似的说法,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思维范式的影响。

大二至大四的学生使用HAVE虚化动词组构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较复杂的 “have+a/an+adj+N+Prep+”组构中。如下列来源于自建语料库的例子:

have a good master *over/of books…

have a discussion *to/about the problem

have anoverallgrasp*about/of the books

have a progress *about /on /in reading

此类不当搭配为介词使用错误,概念过度概括和母语负迁移为主要归因,但是不同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程度与本族语者的差异不尽相同(方秀才,2015:74)。这类搭配在美国当代语料库COCA、BNC及权威词典中均不常见。此类错误反映出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与某些名词共现的介词搭配组构,随意使用介词所致。类似错误随着年级的提升频率明显减少,说明大学生在使用DVC方面学习时间与正确使用率成正比。

图2 大一至大四HAVE虚化动词三类组构使用错误情况

图3 大一至大四HAVE虚化动词组构使用错误频率整体情况

(G1=大一, G2=大二, G3=大三,G4=大四)

总之,低年级学生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组构型式的规约,从而进行过度概括和母语迁移。高年级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应有的词汇量和语言输入、没有完全掌握该组构型式知识。这一研究结果支持Wang(2016:202)的研究发现,她认为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目的语输入的频次和母语文化的影响。

3.5 HAVE组构语体变化特征

“语体特征是指口语体与书面语体中出现频次有显著差异的语言现象。”(文秋芳,2008:2)经对比自建语料库和本族语语料库语体特征,以典型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为例,发现自建语料库的作文过多使用口语体,且较低英语水平的学生更容易犯此类错误。但随着年级升高,错误呈明显下降趋势(见图4),且语体特征朝着本族语者的方向发展,这一结果验证了文秋芳(2008)的假设。

图4 自建语料库中口语体组构使用情况

对自建语料库中语义虚化动词HAVE出现的高频组构,本研究通过COCA语料库在线进行了检索。参照COCA语料库标注较多口语体的组构统计,对自建语料库中出现的高频语义虚化HAVE组构进行检索,如have a rest、have a sleep、have a walk、have a chat等,发现这四个组构均大于等于COCA检索显示的5种类型总频次的20%,故认定这些组构多用于口语体。检索统计还发现,大一至大四作文中的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的口语体呈明显下降态势,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减少口语体在二语写作中的使用。二语写作中口语体倾向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者缺乏语体意识,不了解什么是典型的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特征。

4 结语

通过对大一至大四英语专业学习者同题议论文的研究,并与本族语语料相对比,本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1)过多使用较简单语义虚化动词组构,导致二语书面语有较明显的口语体倾向,这种倾向随着年级的提高,呈下降走势;(2)使用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类型明显少于本族语者,语义范围不够开阔,且在使用名词修饰语方面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名词修饰语明显少于本族语者的特征;(3)使用语义虚化动词HAVE组构出错率较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呈下降态势。低年级学生使用错误主要体现在过度概括使用“have+a/an+N”组构型式,高年级学生使用错误则体现在“have+a/an+adj+N+Prep+”组构型式的介词应用方面,母语迁移对DVC体系构建有显著影响。

本研究对高校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首先,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者词汇和语法学习,还要在词汇语法整体观的理念下,集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于一体,注重扩展词语的共选关系(陆军 等,2014:865),并通过英汉对比,让学习者感知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排除母语负迁移,使语言产出更加接近本族语者的使用模式。其次,英语教师有必要引入数据驱动的词汇学习模式,教会学习者使用简单易行的权威英语语料库在线检索,引导他们从真实的语言现象中了解词汇在语境中的使用规律和模式,从而发现语言事实,准确掌握和运用词语在语篇中的共现特征。再者,英语教材的素材应选自最新英美国家大型英语语料库,呈现地道典型的语义虚化动词用法,为大学生提供准确、充足的目的语输入。最后,课堂教学应通过讲解目的语语体特征,提高学生语体意识,增强对语体差异的敏感性。因受条件限制,诸如自建语料库容量较小、语料缺乏话题多样性等,上述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猜你喜欢

本族语二语语料库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从迁移理论看研究生英语视听说课中学生的偏误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