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式
2019-06-08王宏军
王宏军
(上海机电学院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教授 Haugen于1972年首次提出“语言生态学”概念。它的提出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最近十几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研究的快速发展,它被推到了前台,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生态语言学把生态学和语言学相结合,采用生态学的原理,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它跳出了结构主义者研究语言的框架(研究语言内部的关系),超越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学科研究的范围;它聚焦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关注语言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将语言回归到生态系统中再认识。
1 语言学与生态学的接口问题
生态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交叉学科,将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结合在一起,综合语言学、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范式来研究人类语言的动态。语言学与生态学的学科交叉形成了几个的学科界面接口问题:(1)语言的多样性;(2)生物的多样性;(3)语言多样性导致文化的多样性的相互关系;(4)濒危语言的生存状况;(5)语言系统中的生态和非生态因素;(6)生态批评话语分析。这些接口问题反映出了生态语言学所关注的主要论题。
一般来说,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田野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无论哪种方法都涉及生态学研究内容的多样性、有机性与内在关联、整体性及亲和互助等方面的特征。将这些方法、原则与语言学研究相结合,便可确定生态学和语言学的学科接口界面。我们将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其交叉界面探究的是语言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并对各种语言的生存状况做出评估。微观上,它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解读和分析语言系统,并且研究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非生态特征。宏观和微观两个接口界面也体现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路径。
在Haugen教授(1972)之前,其他学科也有诸多涉及语言与生态关系问题的研究,如人类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以及规划语言学等。时至今日,上述这些学科中涉及语言与生态研究的内容也被视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2 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从某种程度上讲,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是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认为: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模式”,语言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不同。语言相对论关注语言多样性导致文化多样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理论视角分析了语言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共存的合理性。也就是说,语言相对论倡导的是不同语言文化的合理共存。由此可以看出,生态语言学是在语言相对论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一种相关的理论。就研究的理论指导而言,目前有三种不同的研究理论指导:(1)强调大自然自身,研究语言的自然环境(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language);(2)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语言的心理环境(the mental environment of language);(3)基于社会学,研究语言的社会环境(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language)。Stibbe (2015) 试图把以上三种理论指导融为一体来研究语言。Steffensen & Fill (2014)试图从四个维度来进行“生态”研究:(1)符号生态(a symbolic ecology);(2)自然生态(a natural ecology);(3)社会文化生态 (a socio-cultural ecology);(4)认知生态 (a cognitive ecology)。此外,语用学理论、认知理论、批评性话语分析法、评价理论、身份理论等等都可以借鉴到生态语言学研究之中。
生态学的三个原则成为生态语言学中指导语言研究的重要思想:多样性、互动性和整体性。由此,生态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就是:(1)确保世界语言的多样性;(2)确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3)发掘语言的整体性。这同时也是生态语言学的三个核心概念。有学者用公式进行表达:多样性+互动性=整体性。从三个基本原则可以看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点面的分布:(1)语言多样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关系;(2)语言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 (3)世界语言的分布与生态多样性的关联;(4)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与危机;(5)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3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生态语言学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包括语言与生态危机、语言进化、语言变异、濒危语言、语言习得、双语现象、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接触、生态批评话语分析等方面。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文化人类学、民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等,还有那些语言与使用者之间相互关联的社会科学。这些研究内容以及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使我们明晰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如语言的多样性、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语言世界系统(language world system)、语言的生存与发展的状况、语言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关系、濒危语言,以及生态系统与文化系统。
生态语言学也为语言研究提出了学科任务:(1)探索适合生态研究的语言学理论;(2)研究语言生态系统与分析相关的语言文本;(3)探究涉及生态问题的语言普遍性特征;(4)基于其普遍特征,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个体的言语行为;(5)研究语言习得的作用,教导学习者进行生态思考。
4 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路径
生态语言学对各种语言研究方法的兼收并蓄充分反映出它的学科交叉性。它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和开放性,二是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视角具有内在的局限性。目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特别是在意义动态构建方面。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还借鉴了认知语言学针对意义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生态话语之构建。
针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路径,业界普遍认同的有三个范式: (1) 豪根范式(Haugenian Dogma);(2) 韩礼德范式(Hallidayan Dogma);(3)认知范式(Cognitive Dogma)。虽然这三种范式都是用来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但研究的视角不同,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豪根范式关注的是“语言生态”(the ecology of language);韩礼德范式则更加关注语言对环境的影响;认知范式强调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对话语进行生态分析,建构生态话语。
4.1 豪根范式
Haugen是美籍挪威人,父母在他出生前七年移居到美国。他是美国哈佛大学及多所著名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也曾担任过美国语言学会主席。Haugen(1972)提出了“语言生态学”(the ecology of language)的概念。Haugen 借用“生态”这一隐喻,喻指“社会环境”。由此,我们可以把它类比为语言的“社会生态”。他所强调的是语言在各种生态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群体和个人造成影响的“环境”问题。Haugen 所说的“环境”,其概念与“语境”有类似之处。但他所指的“环境”是语言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他认为:语言真正的“语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Haugen把语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比作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语言像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态环境。使用语言的社会和使用语言的人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生态环境。他的研究点聚焦于“环境”对语言的影响与作用,即社会环境(社会生态)对语言的影响和作用。换句话说,Haugen所强调的是对语言进行生态学研究,而不是研究语言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所谓的“社会生态”这里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的状况与氛围。
“语言生态学”聚焦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考察语言生存、发展、演化的过程。其研究热点涉及语言与社会、文化、群体、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语言规划与政策,弱势语言、濒危语言的保护,强势语言的侵入、渗透和垄断,战争、自然灾害、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对语言的影响等方面。
依据Haugen的观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语言进化、发展及保护的基本保障,而语言的生态平衡又影响决定着文化的生态平衡。“豪根范式”常被称为“语言的生态学”(linguistic ecology)的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下图来诠释“豪根范式”的研究路径(见图1)。
图1 “语言的生态学”研究之“豪根范式”
4.2 韩礼德范式
Halliday于1990年在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AILA)每三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上作的发言推动了语言与生态问题的研究。Halliday(1992)认为:“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是从语言学的视角,针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变化进行相关的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韩礼德范式”具体来讲,就是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方法、语法结构等运用到生态学的研究之中,即运用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语言系统进行生态分析。“韩礼德范式”关注的是语言对自然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对社会生态的影响;探究语言在保护自然环境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生态语法和语言系统的非生态因素;发掘语言与自然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联及内在规律,同时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批评性分析,对环境语篇进行分析与批评,对语言文字进行改革与创新等;最终使语言及其使用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韩礼德范式突出强调的是语言对人类“社会生态”的影响。这里的“社会生态”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教育生态、文艺生态及城市生态等。
“韩礼德范式”也被称之为“环境的语言学”(environmental linguistics)。我们用下图来图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韩礼德范式”(见图2)。
图2 生态语言学研究之“韩礼德范式”
4.3 认知范式
Stibbe(2015)出版了Ecolinguistics:Language,EcologyandtheStoriesWeLiveBy一书。该书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以及语用学等理论探讨不同的语言与生态问题。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et al.,1987)和“认知框架理论”(Lakoff,2004)被Stibbe借用,来分析和阐释生态文本,构建生态话语。Alexander(2009)的著作《框架化环境话语:批评性话语研究法》也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工具“框架化”(framing),并将其运用到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之中。Stibbe还借鉴了批评性话语分析法(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评价理论、身份理论和凸显(salience)理论,来进行生态语言学的研究。
认知范式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来构建生态话语。该范式旨在通过话语建构和话语分析来重构有助于生态保护的各种心理模式或认知结构——“故事”。人们通过语言对自然的认知进行概念化处理,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影响着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的言语行为又进一步强化、弱化或改变自己对自然的认知,从而构成新的故事,指导、影响、控制着我们的社会实践。
认知范式是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以语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为前提。因此,研究者的“生态哲学”(ecosophy) 观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对话语进行生态分析时,分析者的生态哲学(生态观)会极大地影响到对话语的理解、解释和评估。对于同一个语篇,持不同生态哲学观的人做出的分析和结论完全不同。一个人的生态观是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而这个生态观也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改变。当进行分析时,首先应考虑到语篇的语言分类,然后构建自己的语篇范畴和心理模式。一个人生态观的建构都是基于个人的观察、体验、认知、所处的环境、生活的理想和目标,而且这种生态观要在一个人的言语行为中表现出来。
Stibbe(2015)提出,生态伦理视角的批评性分析范式从话语批评的视角来考察人们赖以生存的话语。具体的目标任务是对日常的话语进行批评性分析,考量语言系统的生态特征与非生态特征。其研究路径是通过改变语言系统的模式和语言使用的方法,使得语言系统与生态系统更加和谐,使得语言更适合于自然生态系统。该研究范式还被称为“批评生态语言学”(critical ecolinguistics),旨在呼唤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宣扬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言语行为,批评那些与自然生态不和谐的言语行为,抵制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进行和谐话语分析。要坚持顺其自然的生态观,在生态系统中观察现象、考虑问题。进行和谐话语分析要坚持多维度、多层次的分析法,既要考虑到文化语境、情景语境,也要考虑到上下文语境;既要了解语篇背景(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也要了解语篇具体环境、人际关系以及谋篇布局,等等。
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就是要对语言系统和语言的使用进行生态学分析,来解读话语使用者对事物和事件的认知结构。同时,它也是我们观察、分析、研究、解释特定话语的基础。生态话语分析旨在提倡与维护“有益性话语”(beneficial discourse),批评与抵制“破坏性话语”(destructive discourse)。
我们用图3来图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认知范式:
图3 生态语言学研究之认知范式
5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所谓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一个学科的建立通常要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1)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2)具备严谨逻辑的理论体系或知识体系;(3)领有科学的方法论。上述三个要素中,第一个要素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学科建立的前提。
从学科性质上看,生态语言学跳出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框架,即“为语言而语言”,通过语言分析达到“生态”平衡这一“非语言”的研究目的,从而探究语言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考量语言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上所起到的作用。
生态语言学的学科交叉属性体现在它所借鉴的不同学科的理论模式,包括语言学、民俗学、规划语言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等学科理论。目前看来,学界对生态问题的研究成了一个泛学科的议题,因为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涉及相关的语言、社会、文化、民族、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所以说,生态语言学还没有完全建构好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语言与生态的关系是不同学科背景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者所关注的。所谓的不同就是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关注的研究内容的不同,对学科的性质的观点认识的不同。另外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生态问题的研究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那么,不同学科背景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者们面临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1)研究人类语言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2)研究如何使语言系统和语言的使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关系更加和谐;(3)研究语言的发展与语言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4)研究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6 结语
语言学与生态科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使我们了解学科界面接口问题,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与原则告知了我们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其研究范式让我们看清了生态语言学的学科性质。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生态语言学要在考量语言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和作用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生态语言学从生态系统的高度去关注研究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