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研究
——以中国银行为例
2019-06-08徐春泽
徐春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一、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实现全面小康计划,国家近些年来将金融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农村金融建设和小微金融支持上,农村金融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小微金融能够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促进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只有小微企业能够茁壮发展,社会经济才能够进入加速阶段,所以现阶段国家金融发展的重点,集中在了小微金融之中。
表1 2019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分析表
从表1中能够看出,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24.5%,而小微企业贷款之中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为28.9%。与2018年第一季度相比较2019年第一季度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有所增长,虽然数量不多仅为2899亿元,但是这对于普惠金融小微贷款业务来讲是向前发展的一个突破。并且2019年由于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下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减轻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压力,有利于促进普惠小微金融的快速发展。
2019年从一月份开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就开始处于增速阶段,各大银行纷纷出台政策和贷款活动,刺激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目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已经拥有用户2363万户,一些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开始积极地开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在开展过程中成立普惠小微企业专项研究小组,积极完成国家和政府派发的贷款任务,同时中国银行也在积极地创新和开发普惠小微金融新模式,打破传统模式。中国银行升级的“中银信贷工厂模式”,大幅缩短审批时间,扩大服务小微企业范围,在十年时间里共服务客户38万户,累计投放2.3亿。针对小微企业的差异性大,中国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定制的筹资产品多达60项,充分为小微企业的筹资提供多样化渠道,其中“中关村模式”支持的企业数已达5000多家。
二、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的数量庞大、地区差异大,银行信贷产品不能及时提供给小微企业,所以小微企业和银行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使小微企业贷款受到约束。当经济呈下行趋势时,小微企业承受风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加之管理不善,让银行望而却步不敢放贷。面对经营困难问题,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制度存在缺陷,容易发生数据造假的情况,因此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中国银行作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会对小微企业出现信任危机,担心放贷会出现问题,会对部分诚信的小微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二)信贷流程烦琐
小微企业信贷流程环节复杂且周期较长,企业需要先提出申请并要上交有关信贷业务申请、借款人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等企业文件资料,然后由银行对企业进行调查和审计,经过信贷审批部门审查,并对此提出建议,然后提交给贷款审批委员会进行讨论,最后由行长签字批准。批准后,签订贷款合同,办理相关的抵押和公证手续,按合同规定支付利息。贷款结束后,银行将检查并监督贷款和抵押贷款的使用情况。小微企业要经历多次审核才能够通过申请,复杂的环节,审批周期长,导致小微企业的正常发展受到影响。中国银行信贷流程中需要到银行网点填写贷款申请,审批过程需要多次的调查和评估,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申请人的贷款体验,使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及时有效的得到满足。
(三)激励机制不足
银行业存在着信贷责任“终身追责”,这种贷款责任追求终身制会增加业务人员的压力,在发放贷款时,业务人员会过于谨慎并产生许多担忧,因为贷款将面临终身追责。一旦贷款出现问题,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在没发放贷款的情况下才是安全的,会出现“担心贷款,贷款困难,不愿放贷”的心理。此外,银行一直将存款作为评估的重点,这将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控制,不良贷款当然尽可能越低越好,但是,贷款业绩评估体系中缺少和存款业绩评估相同的奖励机制。中国银行缺少与价值创造挂钩的薪酬配置体系,资本考核力度不够。业务人员业绩高,没有相应的奖励,办理业务出现不良贷款还要受到处罚,这将大大降低业务人员开展业务的积极性。
(四)缺乏有效抵押物
抵押担保贷款广泛应用于银行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活动,然而,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自有财产和固定资产数量少,资产流动变化大,盈利能力不足,缺乏具有完全合规价值的抵押物,使得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很容易受到限制。部分小微企业资金短缺,只能租用商铺或是仓库等,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或固定资产价值偏低,不具备抵押物审核要求。因为抵押物的原因,很多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批不下来,还有一些虽然贷款审批下来,但是预期贷款额度与实际审批下来的额度相差很大,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此外,由于近年来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增高,很多银行对于贷款的审批流程和审批标准更加严格,很多小微企业即使提供了无形资产进行抵押,但是很多银行还是难以审批。中国银行就很看重抵押物,但是有关抵押物的管理制度并不健全。
三、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小微企业的征信系统
1、利用大数据实现信息共享
银行和小微企业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主要是因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没有很好地进行信息互换,同时也缺少银行和小微企业信息共享的交流渠道。因此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为完善银行和企业间征信带来曙光。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互通,及时、快速、有效的获取信息。银行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数据库、推出小微企业信用报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银企间的信息对接和信息共享,透明的公开小微企业注册登记、许可审批、年度报告、行政处罚、抽查结果、经营异常状态、纳税记录等信用信息。根据小微企业数据库信息和信用报告提供的信息,银行可以将此作为参考,不用担心因贷款给信用缺失的小微企业而出现不良贷款。中国银行定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线上线下收集客户信息,使得银企信息能够有效对接。
2、银行深化与税务局交流互动
银行和税务局强强联手,着力搭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税务三位一体的平台。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税务部门合作,以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和纳税信用评级作为可参考依据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银行与税务局不断深化合作,通过银税合作模式完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银行和税务局不断开展推介会,推出银税信贷产品,普惠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新渠道。“中银税贷通”就是中国银行与税务局合作的信用贷款产品,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压力,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风险,同时还能向纳税良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创新银税合作信贷产品,增进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互通,提升服务水平。
3、银行加强与工商局合作力度
针对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难,银行与工商局共同努力,在小微企业名录系统中挖掘有需要资金支持的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会被纳入小微企业名录,银行能够通过系统匹配到相同需求的信息,达到银行和企业信息互通的目的,使银行依据信贷信息准确判断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银行会定期与工商局交换有关逃避银行债务和受到工商局行政处罚的小微企业信息,将联合惩戒失信的小微企业,鼓励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银商合作的新模式,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供给能力,有助于小微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信用等级,优化内部结构。中国银行积极与工商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推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共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建全失信惩戒和守信鼓励机制。
(二)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效率
1、推广信贷工厂模式
为适应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应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优化银行信贷业务审批流程,并根据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动态调整信贷业务模式。在信贷工厂模式下,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逐渐达到标准化,流水线的审批过程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尤其在信贷审批环节上,信贷工厂模式优化了审批流程,提高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规范操作让审批更加标准化。首先,制定专业化的信贷流程,利用现代化的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替代人工,这样能够24小时不停的进行工作,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其次,由于是流程化的审批,在审批标准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高标准,严要求,这样才能够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2、研发线上融资产品
在线融资产品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根据提示操作就能将信息快速提交,相比较小微企业到银行上交相关材料、办理各项手续消耗的时间少得多,线上融资产品将审批效率逐步提高。银行创新线上融资产品,便利小微企业,让小微企业在短时间内就能通过审批并获得资金,将信贷业务审批由繁化简。中国银行研发了“中银企E贷”,这个产品能全流程线上申请、审批,小微企业能够立即获得资金支持,提高审批服务能力。最重要的是,网上的融资产品能够充分体现电子化信贷业务审批的高效性,而且银行的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核审批资料不再拘于纸质化,在线收集数据省时省力省材料,让小微企业很快获得融资。
(三)完善小微企业内部机制
1、落实尽职免责机制
尽职免责机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所在,厘清各个环节的责任,消除基层业务人员在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时的担忧和顾虑,消除“惧贷、难贷、惜贷”的问题。尽职免责制的落实,减轻了业务人员因贷款问题受到处罚的心理压力,消除业务人员过于谨慎的心理防设。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业务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热情,让基层业务人员能有所作为,敢有所作为,为了真正落实尽职免责制,银行细化标准,对未尽到责任的业务人员进行追责并了解情况,分析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则认定业务人员已经尽职,从而免责。
2、优化内部激励机制
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在银行办理信贷业务时会消耗较多的成本,此时,业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业务,业务办理的任务加重。银行为鼓励业务人员优化员工薪酬分配办法,基层工作人员得到薪酬资源倾斜,最低工资和福利得到了保障,让员工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银行不仅激励业务人员绩效贡献,还强化长期激励机制,同时实施分行鼓励政策。中央银行将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划分为两档考核标准,中国银行也采取这一政策鼓励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普惠金融业务余额比例和增长率变高,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中国银行实行资源倾斜政策,包括绩效评估,内部收入激励和小微企业信贷专项人员费用奖励。员工和分支机构的激励机制,辅以尽职免责机制,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业务办理的效率,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服务。
(四)扩大小微企业抵押品范围
1、完善抵押率相关制度
银行非常重视抵押品和抵押品的管理,因为抵押品在控制违约风险和减少违约损失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银行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其中以抵押品居多,银行通过扩大抵押品范围或提高抵押品利率来改善信贷空间。中国银行完善抵质押率相关制度,将抵质押率进行合理地调整,扩大可接受抵质押物范围,让小微企业不再因缺乏抵押物而感到困扰。首先,中国银行应该对提交贷款申请的小微企业进行严格的行业和等级划分,并对其进行差异化对待,例如一些高成长、利润空间大,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好促进作用的企业,银行可以将其列为A级贷款客户,对待这样的客户可以降低其抵押率,简化贷款流程。但是对于一些收益差,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应该将其列为C级客户,在贷款审批的过程中,应该增加抵押率,对企业背景应该多进行了解,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
2、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
银行应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扩大抵押品范围,不只局限于财务报表和抵押品。中国银行推广“中关村模式”,创新担保方式,以知识产权作为抵押,利用知识产权的作用增加信贷,增加贷款,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的问题。中国银行在此模式下推出知识产权质押等特色产品,发挥知识产权增信增贷作用,为小微企业的筹资提供了便利。首先,中国银行建立知识产权估值评价体系,根据知识产权的价值以及未来预期的利润空间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其次,建立知识产权调查体系,通过相关知识产权审批部门获得知识产权的真伪,对每一个小微企业提供的知识产权证明都仔细核对,防止利用伪造知识产权证明骗取贷款的行为发生。最后,中国银行还应该建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贷款专项通道,只要是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就可以免除预约和排队审批,缩短了贷款审批的时间,有利于知识产权的推广,更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支持。
四、结论
普惠金融近些年来是国家发展金融行业的重点,普惠金融能够为最基层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帮助,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四大行之一,应该率先带动普惠小微贷款业务的发展,并且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地进行解决,为其他银行发展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经验,加大对小微企业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惠利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