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课改风帆,促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019-06-07王忠宝

教师·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王忠宝

摘 要:文章以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中学“适性扬才”课程改革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思路过程、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改革成效,清晰地展现了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中学转型发展历程和学校办学思想提炼过程,总结了一条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科学路径。

关键词:适性扬才;核心课程;差异课程;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0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0-0022-02

一、问题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中学(以下简称“学校”)地处广州东郊,位置较偏僻。随着广州东进战略的实施,地区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学校生源层次低,家庭、学生对教育重视不够,学校教学质量低,学校声誉不佳,政府对学校的发展信心严重不足,学校定位不明,曾经几次面临被撤并的命运。因此,学校发展长期严重受阻,学校是一所非常典型的薄弱学校。穷则变,变则通。如何改变学校积贫积弱的面貌?“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课程是学生全部学校生活的总和,也是全部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经过反复调研分析,学校认为,改变薄弱学校面貌,强化学校内部主动发展是主因,课程改革是最好的抓手。

二、改革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结合校情,学校提出“适性扬才”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促进学校转型的路径。

为何要倡导“适性扬才”教育?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是具有多方面智能的,个体的智能又是有差异的,教育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提供发展指导,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适性扬才”教育理念跟孔子所言的“因材施教”思想一脉相承。美国教育界提出的“适才”教育认为,教学项目应与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进程,而不是严格地按照学生年龄决定其应学习的年级。

“适性扬才”指的是学校发展要适应教育自身的个性、天性与品性,最大化地发挥学校各方面资源的优势,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所谓“个性”,是指学校发展要立足于学校的校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天赋潜能,做到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所谓“天性”,是指学校发展要追求教育的应然状态,看到教育中“人”的存在,体现以人为本,抛弃功利与短视,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所谓“品性”,是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每所学校都是一个文化场域,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学校发展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根本,强化“文化立校”的意识,让师生发展都打上鲜明的学校文化烙印。基于此,学校以“适性扬才”为基本理念,开启了以“多元选择,差异发展”为特色,以核心课程、差异课程、活动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改革。

(一)核心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性发展需求

人的发展必然有一些核心要素,学校课程中也必然有一些核心课程,以满足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确立了体育、艺术、阅读三大核心课程。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现代人格。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校强调阅读的基础作用。学校在阅读方面进行了许多的探索,每周专门安排两节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书籍,注重在微观阅读课程方面深入探索与实践,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读书节活动,编写校刊、好书推荐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核心课程帮助学生强健了体魄,提升了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发掘出了自己的潜力,提高了信心,夯实了发展的基石。

(二)差异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李希贵说:“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一直是‘不见树木,只见森林,我们希望把所有的孩子都变成一样的‘好学生……就要为他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唤醒、自我发现,从而形成独立人格、独立思想,最终成为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学校的学生文化成绩偏低,但学生对上优质大学有很强的意愿,较多学生在体艺方面有一定的发展潜质与兴趣。2009年,学校首设体艺术科课程,当年高考,体艺术科本科上线率达到52%,远超文化班的本科上线率,这个成绩给了全校师生很大的触动和鼓励。自此,学校开始探索开发“差异课程”。2013年,学校增设传媒课程,至此,学校形成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文科、理科、美术、体育、音乐、传媒六类课程并行发展的课程结构。

在差异课程中,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专长,找到升入高等教育优质学校的机会。学生们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发掘了自身的潜力,真正地实现了个性化的发展。

(三)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樣性发展需求

活动对人的影响是极其广泛、多样化的,这决定了人们对活动的理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化,并以此构成了对活动进行研究的各个理论侧面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学校以“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为出发点,着力开设活动课程。

在活动课程方面,学校重点做了以下几点:首先是形成活动课程方案,确保活动规范化、系列化、课程化,课程有规划、有落实、有反馈。其次是规划课程内容,目前学校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德育主题活动、学科课程活动。再次,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学校明确课表,划拨活动课程专项经费。目前,学校高中部活动课程安排为,综合实践系列:高一开展学军与爱国主义教育,高二侧重学农与拓展,高三进行成人礼与远足等;社团活动安排在每周二下午;德育活动分月、分年级定主题;学科活动每年安排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四大系列活动,外加各级的学科竞赛活动等。初中部实行的是“432课程模式”,初一、初二、初三每周各安排四个、三个、二个下午开展校本选修活动课程。学校注重在活动课程中渗透“自主教育”,如校运会由高三年级承办,艺术节由高二年级承办,读书节由高一年级承办,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志愿值周服务等。借助这些活动,学校搭建了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或自主承办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现、提高自我。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生物科学核心课程关系及内容研究
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评价的困惑及启示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漫谈少先队活动课
中职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