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66例住院患者注射用血塞通合理用药分析
2019-06-06肖瑛
肖 瑛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 成都 610400)
注射用血塞通是由植物药三七的提取物制成的冻干粉针剂。三七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具有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抗心肌缺血、降血压等药理作用,其抗血栓主要成分为三七皂苷(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1),血塞通注射液中含有人参皂苷Rb1,Rc,Rd,Rg1,Rh1及三七皂苷R1等[1]。自第1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问世以来,中药注射剂在抗非典、甲流及禽流感等领域中凸显出重要地位[2-3]。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增多及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不断被报道,对中药注射剂有了不一样的评价[4-5]。根据2016年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文件(川卫办发〔2016〕16号),中药注射剂作为重点监控药品。故医院对该类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性点评,本研究中对血塞通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统计医院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使用注射用血塞通的住院患者1 766例次,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点评。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住院号、住院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开具医师、医嘱日期、用法用量等信息进行统计,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结合文献点评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437,规格为每支200 mg)的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
2017年,我院使用注射用血塞通患者的男女比例为0.77∶1;年龄以71~80岁人群居多,其次为61~70岁。详见表1。
表1 使用注射用血塞通患者的年龄分布(n=1 766)
2.2 开具医嘱科室及医师分布
我院使用血塞通的科室共14个,使用最多的科室为康复科,其次为中医病区;全院共79名医师开具了注射用血塞通,其中中医医师5名,西医医师74名,45名医师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详见表2。
表2 开具注射用血塞通医嘱的科室及医师分布(n=1 766)
2.3 用药患者诊断情况
住院患者大多同时有多个病情诊断,统计结果中最多有13个诊断,也有很多患者同时具备多个可使用血塞通的诊断。根据药品说明书筛选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及其他脑血管疾病、中风偏瘫、视网膜病变等诊断,再根据医学、药理学理论和相关文献筛选出颈椎病、心肌梗死等诊断,以筛选出的诊断为关键词统计使用血塞通的1 766例患者,详见表3。
表3 用药患者处方诊断情况(n=1 766)
2.4 合理用药情况
1 766例患者中,用药合理1 039例次(58.83%),无适应证使用612例次(34.65%),使用疗程过长115例次(6.51%)。
3 讨论
3.1 使用情况
2017年,我院共使用注射用血塞通26 680支。注射用血塞通为冻干粉针剂,一般仅住院患者使用,大多由西医医师开具[6]。涉及使用注射用血塞通的科室占51.85%(14/27)。根据血塞通的功能与主治,老年人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人群[7-8],因此71~80岁年龄段患者使用量最高。血塞通为中药注射剂,故康复科和中医病区使用量最大。
3.2 使用合理性
612例次为无指征用药。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遵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9-10],血塞通的中医辨证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建立在此基础上给药方可。很多医师认为血塞通能活血化瘀,因此有23例次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使用。静脉曲张主要与静脉壁软弱、静脉膜瓣关闭不全、静脉内压增高等原因有关[11],而活血化瘀类中药对瘀血引起的疾病更有效。有105例次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使用该药,有研究认为血塞通能改变COPD患者血流动力学,使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显著改善其血浆高凝状态[12]。临床药师在进行用药合理性点评时,应仔细查看病历,若该患者仅为单纯COPD,则为无指征用药。
由表2可知,五口科有92例次患者因耳鸣使用,19例次患者因突发性耳聋使用。耳鸣的发病机制复杂,中医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可能与气血瘀滞有关。医师认为突发性耳聋可能跟病毒感染、内耳供血系统微循环紊乱有关,因此取血塞通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药师认为理由过于牵强,目前血塞通治疗这类疾病有效的报道大多不是建立在单用血塞通治疗基础上,而是其他药物联合血塞通有效,起效的大多为其他药物[13],因此在对中药注射剂重点监控情况下,认为不合理。
115例次存在使用疗程过长现象,在重点监控下,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注射用血塞通以15 d为1个疗程,若要继续使用需停药1~3 d。很多患者入院开始就使用,直到出院,最长达32 d,属用药不合理。血塞通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标识较清楚,故未出现单次剂量不合理现象。
3.3 小结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缺乏监管,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年增多[14-15],已引起重视。临床使用应严格把握其用药指征,可借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方案,以保障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