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2019-06-05王斌李兰周炜郭晓丹

大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互联网教育

王斌 李兰 周炜 郭晓丹

[摘 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一个由“课堂表现、作业、线上实验、线上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环节构成的“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实现“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线下授课模式与线上授课模式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化跟踪、考核结果的自动化判定、全过程考核评价的综合评定等,使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状态,避免期末一考定结果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智能;综合考评体系;互联网+教育;过程透明化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195-04

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个性化学习理念,运用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学习、信息共享的方式发生变化,这是新工科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评估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考试形式单一,通常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对于学生来说,考试只是证明特定课程拿到了多少学分;对于教师来说,考试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简单而重复的过程。传统的测试是用最终的分数来测试课程学习的好坏,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估。建立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是摆在教学管理部门和所有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1-6 ]。

一、目前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考试方式单一化

当前,大多数院校课程考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两种方式,考试时间大多集中在学期末,且大多以笔试为主。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成了学生记忆能力与简单推理能力的考核,容易导致一些投机取巧行为的产生。此外,这种考试方式使得学生重考前轻平时、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创造,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课程考试轻过程,重分数,轻应用,重知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局限,目前我国高校的考核评估模式仍然是基于“结果导向”和“封闭式”的考试方式,即“闭卷+笔试”,考题模式总是基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对知识的掌握为主,对学生的评价是静态的。

(三)缺乏“互联网+”思维及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信息化趋势愈发显著。然而,就课程考核而言,融入“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对考核结果的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以实现教学优化做得还远远不够。

(四)没有建立数据驱动教学,分析变革的教育理念

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大数据”对教育教学决策的有效支持。可以利用教育数据挖掘及学习分析等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的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给出对策。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全过程的考评跟踪,一方面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相应的数据让教师快速、直接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不相适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二、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对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个人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或者是在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生产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人类至少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内省反射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第二,这些智能是相互关联的,通常具有主要或次要智能[7-8]。加德纳认为,这些智能基本上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但由于环境、遗传等原因,各种智能在不同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综上所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认为课程评价应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二)多元智能评价观及原则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评价的目的是帮助被评估者向他们提供有关智能优势和劣势的信息,并提出继续改进方向的建议。评价原则包括多维度,发展性,全面性和主体性的原则。根据多元智能价值观,我们认为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构建多元评价观体系。借助多元智能理论,在构建课程综合评价体系时,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其次是搭建过程化的评价模式。评价应跟随被评价者学习的全过程,考查其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方面,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再次是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线下授课模式与线上授课模式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化跟踪、考核结果的自动化判定、全过程考核评价的综合评定等,为项目目标的最终达成提供平台支撑。

三、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一)“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的架构

课程的综合考评体系在课程实施和质量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就是针对传统单一考评方式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全新理念,其不再是通过单次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定标准,而是兼顾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多样性、过程的累加性和参与的广泛性的一体化、全过程的综合考评模式设计。其实施全面评估和综合评估,放弃重点关注结果评估,忽视过程和方法评估,将课堂表现、日常作业、练习环节、阶段测试、期末考试等,全面纳入课程评估的范围,运用现代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构建起新的可操作的评价系统,注重学习整体过程的管理,全面、合理、透明、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其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信息化平台

学分制模式下的全过程综合考评体系项目目标的达成,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并对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效果做及时、有效、多样地采集和处理,单纯依靠传统人工方式无法完成规模如此巨大的信息处理。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求必须融合一定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以在不明显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实现考评体系合理化、自动化、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行。因此,此项目将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互联网+教育”,将传统线下授课模式与线上授课模式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化跟踪、考核结果的自动化判定、全过程考核评价的综合评定等,为项目目标的最终达成提供平台支撑。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三)与综合考评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

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必须结合与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建设的教学资源包括线上课程视频、章节配套练习、线上虚拟实验、综合考试平台等若干环节。这些资源的建设和教学措施的落实是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核心要素。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课程资源制作模式和课程具体实施模式,二者紧密结合以保证综合考评体系的正常实施和运行。

(四)基于综合考评体系的大数据分析

综合考评体系的运行,必将产生大量的过程考评数据,这些数据所蕴藏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挖掘意义。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向不同用户,如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定制信息,也可为学生智能化、动态推送符合其兴趣、爱好以及技术能力水平的学习资料,并为学生智能化推送学习课程。

四、综合考评体系的实践平台

为了实现过程化考核改革,我们依图2建立一个“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平台,并在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卓越班进行实践。这个工作的展开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教师建立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某门课程的资讯;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登录平台进行课外学习,记录下学生学习的足迹,并对学习进行实时评价,真正做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全程透明化。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平台建设完成后,最重的一项工作就是任课教师必须把课程的一些资源录入到平台上,而学生仅仅是使用者,所有评价平台都是自动完成的。下面就重点介绍一下教师如何使用该平台。

(一)教师建立课程资料

新上课的教师是没有自己的课程的,需要自己来创建课程来开展教学工作。平台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

1.新建课程。进入新建课程页面,填入课程基本信息,建立新课程如图3所示。

2.录入课程资源。学习平台对于理论课程有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作业、实验、资料分享等九大部分的资源模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教学需要,在“管理教学模块”里酌情删减,保留自己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模块。

编写教学大纲。平台提供在线编辑器,但为了给教师调整格式提供方便,教师在把相关内容录入到平台之前,可以先在word文档中初步调整格式,对表格宽度进行设置。从 word 文档中复制过来的表格宽度太窄,需要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表格就能适应页面宽度。 所有图片及文字都复制完成后,再对文字进行样式调整。

3.添加知识点案例。在左侧的“新建章节”编写每一章的章名称,新建下一级(节名称),如果每一节有多个知识点,可以继续新建下一级。在这里还有“上传授课PPT”“上传授课视频”这两个选项,可以从这里直接上传,也可以点击到下一模块“课件”中上传。课件部分包含视频和PPT,直接本地上传即可。

4.布置作业。在平台上布置作业有两种编辑方式,一种是在线编辑作业题目,若习题较多,可选择从习题库导入习题,然后选题布置。在线编辑作业题目,平台提供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三种客观题形式以及填空题、简答题、编程题、ACM编程题四种主观题形式。编辑“单选题”,输入题目分数,选择难易程度,在题目编辑框和选项编辑框(绿色框)中分别录入题目和选项。编辑完成后,确定正确选项,若有解析,可以录入解析供学生参考。其他多选题、判断题以此类推。主观题不同于客观题的一点是,客观题是平台自动批阅,主观题平台提供教师评价或者学生互评两种形式。若选择“学生互评”,可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每个学生的作业主观题被评价的次数(即几个人来批阅),和提交截止几天后由学生之间相互批阅主观题。除了在线编辑作业之外,还可以先录入题库,布置作业时再从题库中选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劳永逸,教师以后如果要重复利用题目,可以从题库中直接选择。在资源库中,找到习题库,批量上传,批量导入习题模板,按模板编辑好习题之后,上传文件即可。

5.创建实验。平台实现了实验报告在线批阅的功能,若课程有实验报告需要提交,教师可以在此布置实验内容。

6.资料分享。一些要分享给学生学习的其他课程资料可以在此处上传,如果只是给教师上课用的,则可以选择“设为私有”。

(二)学生的使用情况

学生首先要登录平台,输入账号和密码,完成登录。在“我的课程”中学习相应的课程。学生只能使用教师提供的课程唯一编号加入相应的课程。学生可查看课程内容及课程内的所有资源,课程内容及课程内的所有资源如图4所示。

学生完成的每个环节都有一个评价,教师和学生都能实时看到作业提交情况及完成情况,具体如图5所示。

在学期末,系统能自动分析出总成绩统计,整个过程无需手工操作,形成的报表还可以导出。具体如图6所示。

五、结束语

“过程透明化的课程综合考评体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评估系统,其比传统的评估系统有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即评估的内容、形式、过程 、主体和评估结果。这种教学评估系统注重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功能,注重课程特点的要求,运用“多元化、全面、全程、网络”等多种评估方法,克服和完善当前考评中存在的“教条、简单、僵化、单一”等种种弊端与不足,寓考于学,寓考于做,淡化考试的刚性特征,增强考核的参与性、自主性、全程性、实用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桂红,刘洪,梁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评体系分析 [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82-187.

[2] 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等.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231.

[3] 包怡红,孟琳.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58-159.

[4] 任青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13(34):63-66.

[5] 邹羚.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综合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1(1):55-56.

[6] 苏仰娜.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与Moodle平台活动记录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4):77-83.

[7] Gardner,H. 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 century [M].New York:Basic Books,1999.

[8] Gardner,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after twenty years [C].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Chicago,Illinois,2003.

[責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互联网教育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的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assroom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