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否定类对举格式“不A不B”浅析
2019-06-05吴丽花
吴丽花
摘 要:“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关键词:“不A不B”;语义场;同义;反义
一、“不A不B”研究综述
否定类对举格式“不A不B”由表否定的副词“不”与可变项“A、B”组合而成,语义类型丰富,感情色彩多样,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从结构关系来看,“不A不B”格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表并列关系的“不A不B”,如“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等;另一种是表条件关系的“不A不B”,如“不打不成器”“不说不知道”等。其中表并列关系的“不A不B”格式占大多数情况,是“不A不B”格式的主流。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表并列关系的“不A不B”格式,表条件关系的情况暂且不论。
“不A不B”类的形容词对举格式在汉语中还有很多,如“半A不B”“A不A,B不B”等,这一类结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也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就对举结构,张国宪(1993)曾提出了内部对举与外部对举的观点,并明确界定了内部对举与外部对举的概念。他认为,在字数、结构、语义上都能找到一定关联性的句式可称为对举格式,还进一步进行下位分类,将“不A不B”“大A大B”归入内部对举。王树瑛(1999)、郝立新(2007)都对“不A不B”格式进行了语义研究,对其语义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宋璇(2017)则以“A一量,B一量”“A的A,B的B”“大A大B”“不A不B”为研究对象,对其语义、语用、句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可以看出,学界对“不A不B”对举格式的研究成果很多,对其结构关系、语义类型、语用功能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不A不B”表义非常丰富,而且嵌入其中的A、B范围宽泛,学界对其语义关系及分类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确切的定论。因此,对“不A不B”对举格式进行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以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作为研究“不A不B”格式的基础。由于BCC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数目较为庞大,且重复性较多,因此,笔者对这些语料进行了整合,从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499条用例。在此基础上,考察“不A不B”格式的构成,归纳“不A不B”格式的语义关系与语义类型,分析其语义制约因素,进一步加深对“不A不B”格式的理解和认识。
二、“不A不B”格式的构成
否定类对举格式“不A不B”由其常量否定义副词“不”与变量“A、B”组合构成,下面就对其格式构成进行逐一分析。
(一)“不A不B”中的常量“不”
《现代汉语词典》对“不”有如下解释:①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②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③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等。上述义项的“不”都是表否定义的副词,而“不A不B”中的“不”大多符合第一个义项:“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例如:
(1)电影是没有“主旋律”和“商业片”之分的,所谓“主旋律”是我骨子里就想拍的电影,但光喊口号、说教、概念化,人物不真实不鲜活,观众肯定不会买账。(《人民日报》,2016-12-01)
(2)关中地区土地肥沃,农民吃穿不愁,日子过得不好不坏,但城乡差距大,就要通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让大家得到整体的提高。(《人民日报》,2017-05-04)
例(1)、例(2)中,“不”用在形容词“真实、鲜活”“好、坏”前,表示否定义。
同时,《汉语大字典》对“不”还有如下解释:助词,用来加强语气。如《李陵变文》:“十万军犹不怕死,况当陵有五千人。”蒋礼鸿字义通释:“不,语助词。”这里的“不”作为助词,已经失去“否定”的含义,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我们在语料的观察中发现,在少许情况中,“不A不B”也可以用来表示强调义。例如:
(3)红拂第一眼看到李二娘,发现她是一副不尴不尬的表情。与此同时,她自己也有点不尴不尬的感觉。(王小波《青铜时代》)
(4)她恍惚看见约好了的那人儿摆出一种又失望又怀疑的不尴不尬的脸色!(茅盾《子夜》)
在例(3)、例(4)中,“不尴不尬”中的“不”并不是表示否定,而是更倾向于起强调的作用。例(3)“不尴不尬的感觉”实际上是表示“红拂非常的尴尬”,这一强调义显然是“不”赋予的。例(4)也是如此,“不尴不尬”修饰“脸色”起到了加强语气的作用,表示“特别尴尬的脸色”。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A不B”格式中的“不”多作为否定副词,用来表示否定义;在个别情况下,“不”也可以用作助词,在句中起到强调的作用。
(二)“不A不B”中的变量“A、B”
据考察可知,能进入“不A不B”格式中的A、B的选择较为广泛,下面主要从A、B的音节选择与A、B的语义关系两个角度入手,来具体探讨“不A不B”格式中的变量“A、B”。
1.A、B的音节选择
我们发现,在“不A不B”格式中,A、B的音节组合较为丰富,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单音节形式,也不乏双音节形式以及少量的单双音节混合。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不A不B”在音节的选择上,是以单音节为主,它占到总数的65.58%,其中很多的“不A不B”已经发展为四字格形式。也有不少双音节词进入到“不A不B”格式,占到总数的33.56%。只有少量的单双音节混合的情况存在,仅占0.6%。由此可知,在“不A不B”格式中,A、B的音节选择是以单音节与双音节为主。
2.A、B间的语义关系
我们知道,在“不A不B”格式中,A与B之间有密切的关系,A、B多可构成反义语义场或同义语义场。同时,A、B之间的关系对整个“不A不B”格式所表达的语义起着主导作用。我们也知道,同义词和反义词一直以来都是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话题之一,关于两者的界定也是众说纷纭。值得注意的是,石毓智(1992)从词义间的关系入手,揭示了同义词和反义词的本质,并阐释了同义词与反义词间的区别和联系。他认为,同义和反义必须为同一概念范围内的词语,他还将词义间的关系,依照几何图形,划分为相对、相离、相接、相交、重叠、包含六类。其中相对、相离、相接关系的词可归为反义词,相交、重叠关系的词可归为同义词。我们即依据石毓智先生的观点,将“不A不B”格式中A、B的语义关系归纳为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进入“不A不B”格式的A、B可构成反义语义场或同义语义场。其中反义关系只有相离、相接的情况,而没有语义相对关系。这是因为语义相对的词多为状态形容词,表示极端情况,因此,不能加“不”进行否定,也就无法构成“不A不B”形式。例如:
(5)高亦陀先生便是这种可新可旧,不新不旧,在文化交界的三不管地带,找饭吃的代表。(老舍《四世同堂》)
(6)有些目标努力了,没达到,不要厌恶,它就在你前面不远不近;当它真的不在的时候,你会想它的。(《人民日报》,2016-11-30)
(7)“啊呀……”润生心凉了,猛然意识到这位不阴不阳的中年人,大约在柜台里闲坐得无聊,故意拿他开心哩!(陈忠实《十八岁的哥哥》)
(8)本来,我跟死鬼无情无义,不人不鬼地过了那些年,如今我一身轻,无牵无挂,也该过几天舒心日子。(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在例(5)、例(6)中,“不新不旧”中的“新”与“旧”,“不远不近”中的“远”与“近”,皆是语义相离关系。但是我们不能说“不崭新不破旧”“不遥远不临近”,因为“崭新”与“破旧”、“遥远”与“临近”均是语义相对关系。在例(7)、(8)中,“不阴不阳”中的“阴”与“阳”,“不人不鬼”中的“人”与“鬼”则是语义相接关系,即为矛盾关系的词,表示非此即彼的意思。
在“不A不B”格式中,A与B语义相交,即互为近义词的情况占据多数,并且出现了少许A与B相同的实例。例如:
(9)针对学生所提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诉求,特区政府没理由也不可能让步。(《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10-22)
(10)他下了车径直走过来,不慌不乱地走到我面前,他看上去棒极了,他穿着深灰的西装,打着领带。(莎莲·哈里斯《绝对死亡》)
(11)水泥电厂1电厂2电厂3隔板沉降室591.001.401.10多级旋风除尘74不可行不可行。(《沿海环境》,2002年第9期)
(12)况是新鲜事物,最能吊人胃口。哦,不贵不贵,一毛钱十几个,不分胖瘦。(丁芒《职称颂》)
三、“不A不B”格式的语义类型
如上所述,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多为反义语义场或同义语义场。与此同时,A与B之间的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分析A与B在不同语义关系下,对“不A不B”格式语义所产生的影响。
(一)A、B为反义关系
在“不A不B”格式中,A与B为反义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A与B语义相离,即A与B为相对反义词;另一类是A与B语义相接,即A与B为矛盾关系。
当A与B语义相离,即A与B为相对反义词时,“不A不B”格式的语义较为丰富。例如:
(13)最好看的是他的嘴,双唇不厚不薄,不大不小,但是形状非常好,嘴唇的轮廓清晰,他使那嘴唇带着一种坚定的神态。(考琳·麦卡洛《荆棘鸟》)
(14)我享受这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的电话服务真如在电影中一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15)他祝贺艾玛继承了遗产,然后,又说些什么不相干的话,墙边的果树,今年的收成,还有他自己的健康,总是“马马虎虎,不好不坏”。(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16)大红虽吃过不少风味名菜,还真说不出这道不咸不甜有一种异味的菜肴是什么。它盛在一只小小的蓝花碟子里,摆在甘振远面前,色香味全无,大红出于好奇才尝了一口。(毕淑敏《送你一条红地毯》)
(17)表面上到处盲目号召群众搞大组,成立生产合作社,在购粮中公开宣传平均主义:“高的削一削,矮的提一提,不高不矮等一等。”(《人民日报》,1953-09-27)
(18)深圳盐田北山工业区的一个大院子里,有一栋不新不旧的8层建筑,看起来既不像学校的教学楼,也不像企业的办公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4-29)
先看例(13)、例(14)。两个例句中的“不大不小”“不早不晚”都有恰到好处的含义,意思是“刚刚好,正好”。从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看,例(13)中的“不厚不薄”“不大不小”是指他的嘴“最好看”“形状非常好”,程度适中。例(14)中,在“不早不晚”后紧跟着“恰到好处”,有力地印证了此时的“不早不晚”是指时间正好。这些例句中的“不A不B”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再看例(15)、例(16),它们和上两个例句的语义截然不同。例(15)中的“不好不坏”是指身体健康状态不如人意,在它前面的“马马虎虎”具有贬义色彩,两者是并列关系,正可以说明此处的“不好不坏”也是倾向于贬义色彩。例(16)中的“不咸不甜”有程度较为尴尬的语义,是指这道异味的菜肴“又不咸又不甜”,下面又解释说菜肴“色香味全無”,由此可知此处的“不咸不甜”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例(17)、例(18)又与前两种情况有所区别。这两个例句中的“不高不矮”“不新不旧”并没有褒义或贬义之分,而是倾向于中性色彩。它们只是对某一事实的客观陈述,不带有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需要指出的是,此类表中性义的情况并不多见,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显现出来。
当A与B语义相接,即A与B为矛盾关系时,“不A不B”格式的语义比较单一。例如:
(19)有了深厚的功底,方能显阳刚之气,这点北方小生做得好,北京考你小生好坏,先叫你来个“起霸”,一来看看你的基本功,二来瞧瞧你有没有男子气,小生最怕演成不男不女。(《中国京剧》,1996年第2期)
(20)与其这样不人不鬼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好……(莫言《蛙》)
例(19)中的“不男不女”表示“既不像男人,也不像女人”,明显带有贬义色彩。例(20)同样如此,“不人不鬼”表示此人现在的生活状态浑浑噩噩,非常不如意,也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二)A、B为同义关系
在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带有强调否定的语义。也就是说,其语义取决于A与B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例如:
(21)这种心情使喝那杯沏剩下的冷茶也变得很有滋味,也使那张乱七八糟的茶桌和玛蒂尔达小姐那张(我差不多就要说出来了!)不和蔼不友好的脸也增添了韵味。(安妮·勃朗特《阿格尼丝·格雷》)
(22)郭祥自进了这个院子,不知怎的,就有一种不舒服不自在的感觉,就像他小时候到谢家所产生的那种感觉似的。(魏巍《东方》)
(23)要大力改善经营管理,逐步作到鱼、虾、贝、藻,不臭不烂。(《人民日报》,1956-09-05)
(24)解放军男队对江西队的一场比赛,解放军队最初连胜两局,看来胜利已经在握,但江西队沉着坚定,不慌不乱,连续扳回三局,反败为胜。(《人民日报》,1959-10-24)
例(21)、(22)中,“和蔼/友好”与“舒服/自在”本是褒义词,但是进入“不A不B”格式后,在否定义副词“不”的作用下,强调否定,表达一种不如人意的贬义色彩。而例(23)、(24)中的“臭/烂”与“慌/乱”本是贬义词,在进入“不A不B”格式以后表达褒义色彩。由此可知,当A与B为同义词时,“不A不B”格式的语义表示强调否定,其色彩义要根据A与B的本身语义来决定。
从表3可以看出,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褒义的最多,占总数的48.11%;其次是表示贬义的,占总数的36.47%;中性色彩则较为少见,只占总数的15.42%。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多表示贬义,达到了83.72%;表示褒义的仅有16.28%;表示中性色彩的情况则不存在。这也说明了同义词进入“不A不B”格式时是以褒义词为主。
四、“不A不B”格式的语义制约因素
我们发现,“不A不B”格式的语义还会受到不同成分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A与B嵌入“不A不B”格式,也会在其他因素的制约下表现出不同的语义。下面就从语境与位序的角度来阐述“不A不B”格式的语义制约因素。
(一)语境对“不A不B”格式语义的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是同一个A与B嵌入到“不A不B”格式,也会在句子中呈现出不同的语义。我们知道,句子的具体含义需要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解读,同一个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便有可能表示不同的语义色彩。例如:
(25)我享受这不早不晚恰到好处的电话服务真如在电影中一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洛丽塔》)
(26)真有人够歹毒的,不早不晚,偏拣评委们快要投票的前夕,说那个周小露也够可怜见的,分到外省,还没去新单位报到,先进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李国文《没意思的故事》)
在例(25)中,“不早不晚”是指“时间恰到好处,刚刚好”,它后面紧接着“恰如其分”,表示这一时间正好合适,具有褒义色彩。在例(26)中,“不早不晚”同样是指“时间刚刚好”,则带有贬义色彩,从上下语境中的“真有人够歹毒的”和“偏拣评委们快要投票的前夕”等,都可以判断出说话人不以为然与强烈反感的心理。
(二)位序对“不A不B”格式语义的影响
在一些情况下,进入“不A不B”格式的A与B顺序不一样,也会对其语义产生一定影响。“不A不B”格式的语义以取其中间值的情况为多,但在语料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A不B”格式的中间值更加倾向于位于前部分的A,即其语义重心往往会靠向前面的A。
(27)往更深层次观察,其实也折射出一些干部身上存在不严不实的作风。(《人民日报》,2017-03-30)
(28)发现的主要问题有: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实不严不落地,部分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任务没有落实,企业环境违法违规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监测数据不真实甚至造假,扬尘污染问题比较普遍。(《人民日报》,2017-03-31)
例(27)中,整个句子的语义表达的是“干部的作风不严格”,“严”位于“实”前,“不A不B”格式的语义重心更倾向于“严”。在例(28)中,这个句子的重点是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没有完全落实”,“实”位于“严”前,其语义更倾向于“实”。如果我们将上述两个例句的位序颠倒,变为“不实不严的作风”“应急预案不严不实”,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违背通常的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因为“干部作风”往往是以“严格”为重点,“应急预案”则是要以“落实”为目标。
綜上所述,否定类对举格式“不A不B”由常量“不”与可变量“A、B”组合构成。能进入“不A不B”这一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在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恰好”,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在个别情况下也会表现出中性的语义色彩。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还需要指出的是,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宪.试论对举格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2]石毓智.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区别和联系[J].汉语学习,1992,(1).
[3]郝立新.“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的语义关系及修辞作用[J].修辞学习,2007,(6).
[4]鲁美晨.“不A不B”格式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5]宋璇.形容词对举格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6]王树瑛.汉语“不A不B”格式的结构关系及语义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5).
[7]徐丽东.近代汉语关联副词复现式框式结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