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的智慧博物馆建设

2019-06-05周继洋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周继洋

国家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智慧博物馆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强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都提出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和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传播和利用,更好地促进文物“活”起来,智慧博物馆建设大势所趋。“5G”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简称3GPP)负责制定的一个行业标准,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5G 峰值传输速度比4G网络传输速度快数十倍,将达到Gbit 级,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带宽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时延和更大容量的网络连接,许多之前停留在理论阶段或者某些因为条件限制而刚起步的科技得到广泛的应用,如AR、VR、物联网等。5G时代来临使智慧博物馆建设有了更多可能。

一、什么是智慧博物馆

智慧博物馆是在数字博物馆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概念,是数字博物馆的升级版。国家文物局科技司副司长罗静认为传统博物馆以藏品为中心,数字博物馆以技术为主导,智慧博物馆以人为中心,以人与物的交互为中心。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认为智慧博物馆狭义上是指基于博物馆核心业务需求的智能化系统;广义上则是基于一个或多个实体博物馆(博物馆群),搭建在文物尺度、建筑尺度、遗址尺度、城市尺度等范围内的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智慧博物馆本质上是以博物馆核心业务为主导,提供“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是“以人为中心”的信息传递模式。智慧博物馆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针对公众层面的“智慧服务”,针对展品层面的“智慧保护”以及针对运营管理者层面的“智慧管理”。

2012年,IBM 宣布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设欧洲第一个智慧博物馆,开启了智慧博物馆建设的热潮。2014年底,中国国家文物局确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苏州博物馆6 家为智慧博物馆试点,我国智慧博物馆建设拉开序幕。2018年,以在“国际博物馆日”国家文物局与百度公司正式启动“AI博物馆计划”为标志,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博领域逐步铺展开来。

二、5G 时代智慧博物馆发展现状

2018年被称为“5G 元年”,2018年12月,韩国三大运营商共同宣布开始提供全球首例5G商用服务。据报道,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已有182 个运营商在78 个国家进行了5G 试验、部署和投资,中国已确定有超过20 座城市将成为5G 网络的试点城市。2019年3月,美国最大的运营商威瑞森宣布在4月11日正式上线标准的5G 移动网络,成为全球首个提供真5G移动网络的运营商,支持威瑞森5G 移动网络的手机也陆续上市。5G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将真正实现移动信息化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全球首个运用5G 的博物馆。2018年5月,爱立信与俄罗斯领先的运营商Rostelecom 共同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部署了5G 试验区,将虚拟现实技术、触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并通过两个案例展示了5G 如何给博物馆赋能。案例一利用遥控机器手臂进行艺术品修复,5G 高比特率及低延迟的特性可以让技艺精湛的艺术修复大师在世界各地远程完成高精度的修复工作。案例二展示了5G 为远程学习带来的突破性变革,艺术修复大师使用遥控机器人手臂向学生展示艺术品修复所需的精密操作技巧,演示使用了4K视频流,并利用VR 眼镜为师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

2017年11月,咪咕携手人民网、新华网等单位联合成立我国第一个5G 新媒体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创新联盟——5MII(5G 多媒体创新联盟)。2018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联合宣布携手打造全国首家5G智慧博物馆,双方将开展5G 技术和文物展示、馆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研究,在博物馆区域内部署高质量、有保障的5G 网络,共同打造高端手机应用“智慧博物馆”和亮点展馆“数字三峡”、“楚文化车马坑”以及特色展区“乐”、“兵”,共同探索5G 智慧博物馆应用。

2019年,5G 应用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试验成功。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河南联通、华为成功完成河南博物院的5G 网络4K 超高清视频直播测试,将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象牙白菜的高清画面实时、流畅、稳定传送到北京央视大楼。同月,在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陕西移动成功实现了5G 网络的8K+VR 超高清视频直播。2019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和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5G 智慧故宫”,提升故宫文物保护和研究的技术水平,并为游客和网络观众提供大带宽、短时延、无限连接的全方位数字服务。5G 开始真正与智慧博物馆建设结合起来。

三、5G 时代智慧博物馆发展畅想

“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已成共识,业内人士指出“5G 的一个关键特点,就是移动网络将支持不同范围终端用户的各种通信需求,最终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提供给用户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和更加便捷的生活。在智慧博物馆建设过程中,5G 将在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上带来变革性的进步。

1、智慧保护

智慧保护主要是基于智能感知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技术,对博物馆藏品的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量化分析,通过三维建模形式呈现立体可视化结果,形成一套馆藏文物诊断、分析、处理和评价体系,达到预防性保护目标。在文物安全方面,随着5G 网络的运用,10Gpbs 数据传输速度得以实现,对文物出入库、修复、运输、展览的全流程进行随时随地的安全监控将成为现实,文物安全性将大大提升。在文物鉴定与修复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将为文物的鉴定、修复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撑,在5G 网络的支持下,可实现远程无线连接,即便相隔数千公里,也可以无延时操作,世界各地的文物医生和考古学家可以远程开展文物修复的会诊或考古调查。

2、智慧服务

“智慧服务”主要包括信息的推送、虚拟参观、互动展览、数字导览以及电子商务等。在参观体验上,世界各地的游客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零距离欣赏文物,虚拟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互动展览上,5G 将使色彩更丰富、层次感和立体感更强的8K 超高清视频的应用成为可能,给观众带来极致的视频体验。珍贵文物通过VR、AR 技术转化为虚拟数字内容,并无缝整合到真实场景中,让观众可以“看”到复原的遗址、重现的场景。在文化教育方面,5G 开启的超高清视频时代,使得远程学习前景更为明朗,博物馆可以开设更多在线体验课程,让原本只能容纳少数人的参观学习活动大大扩容。在观众管理上,博物馆可以通过数据快速的传输分析观众以往的观展数据,提供更合理高效的参观引导,减少观众排队时间。

3、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重点围绕藏品资源、财产资源和人力资源三方面展开。在藏品资源管理上,关键环节是所有藏品本体及其相关信息能被物联网技术的信息传感设备感知和传递,在5G 浪潮推动下,全球无线连接数量将成倍的增长,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实现文物藏品和RFID 电子标签安全结合绑定,形成藏品信息可查询、流程可追溯、安全可保障的文物藏品全流程高效共享智慧管理新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将变得更为合理与人性化。除了考核常规可量化的指标外,创新素养、人文关怀、工作热情等方方面面都可以纳入考核,构建出一张完整的员工画像,让员工的考核更加全面客观。

随着5G 时代全面到来,智慧博物馆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智慧导览服务系统、智慧票务服务系统、智慧教育服务平台、智慧藏品展示平台等都将被陆续建立起来,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将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