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大数据应用探索

2019-06-05徐辉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信息中心精细化规划

文|徐辉

大数据方兴未艾,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大数据和城市精细化治理这两个探索方向结合在一起,对于未来城市发展变化大数据能做出有力支持。

一、整体解决方案

(一)大数据支撑精细化治理的业务重点

现在城市注重高品质发展,高品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政府更加精细化的治理每一个地块、每一个单元和每一个中微观尺度的规划建设工作,从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如何进一步支持行业发展来说,分成两个维度:首先,面向整个行业转型发展,建立一个人居环境品质为核心的大数据服务中心;另外,把一些相关的资源、数据整合在一起,和新型的规划业务转型发展高度结合,引领规划技术的创新。

(二)技术架构

把数据的平台底盘夯实之后,通过统计单元库、政策库、模型库、标准数据库整合在一起,支撑当前行业发展转型方向。宏观层面上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双修的陪伴式服务规划,社区治理方面新的技术应用,都可以从平台上得到相关的服务支持。

如何切实提升规划编制科学性和规划成果的价值增值,也是我们在做的探索。第一,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和阿里成立了“未来城市实验室”,探索以雄安为本底的数字规划全新业务领域。第二,借助于当前城市的文化转型复兴,将数字文化城市和数字文化乡村整合在一起,建立适合未来城市创新服务的新业务平台。第三,为国土空间规划如何更加自动化参与规划分析、规划调研以及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工具上的服务支持。

二、大数据应用

(一)城市高品质发展评估

通常引导城市规划按照1 万人/km2的要求来控制开发建设指标,但城市是十分复杂的,光用一个总体性指标仍然难以引导规划的高质量建设。针对我国不同规模等级城市、不同区位的城市功能单元需要强调差异化、精细化的指导指标体系。为此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提出了“城市高品质发展建设指标框架”,目的是把城市宏观发展建设指标和微观层面控制性引导规则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评估体系,使得宏观指标能够贯穿到微观调控目标上,据此提出分区、分类、分模式引导控规调整。

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建立一个以街区为尺度的精细化指标体系库,通过指标体系培育活力、健康、安全、宜居、创新等领域的全套大数据为基础的基因底盘,根据不同的评价目标导向提出规划对策建议。

比如,以北上广深为例做商业商务中心区的综合评估。如何评价北京国贸、上海浦东、广州天河这些CBD 是否是一个好的CBD。通过单元地块精细化评估,能够有效地了解很多指标和不足指标的方向,因此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把北上广深主要中心城区2020 版总规中,按照2-3 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基本单元,作为基本社区公共服务以及提供相应控规指导要求的一个基本控制单元,结合城市总规和相关功能区化,先识别出一些商业模块,之后构建一套指标体系,把容积率、道路网密度、人口分布、就业分布、公共设施分布、绿地分布全都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的分类评价。

在此基础上,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建立了一个全球的类似于基因的参数,叫做“全球基因库”,可以看到北京和东京、巴黎、纽约、伦敦的建筑密度、路网密度、功能混合度、公交覆盖等,横向对比可以看到我们离世界城市的差距,与高品质城市相关指标的差距,可以做一些精细化定量定性评估。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规划传统的认识,将城市按照老城区、新城区、商务区、研发功能区都可以做类似的横向对比,提供真正有目标、有的放矢的规划决策参考。这是对城市精细化的研究。

(二)大数据持续跟踪区域格局变化,支持国土空间规划

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区域格局变化,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以十一黄金周出行格局变化看城市的都市圈、通勤格局变化体系为例。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和百度合作,把中国500 多个城市黄金周期间出行的数据做了汇总。可以看出,黄金周期间人们的出行热情持续高涨。与2017年相比,2018年十一期间跨市出行人数再创新高。同年度对比表明,十一期间跨市日均出行人数与后一周相比,暴增87.4%。两年度对比表明,2018年与2017年相比,十一期间跨市日均出行同比增幅达到16.5%。提取前10名城市黄金周人口流动变化,可以看出,十一前后,出行人流逐步向头部城市集中,北、上、广、深、成TOP5 构成较稳定。与TOP5 榜单相比,TOP510 名的榜单可谓是风云变幻,除杭州外没有一个城市7 天全在榜单范围内。其中杭州、苏州、东莞等城市在中前期大起大落,争夺激烈;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则在后期异军突起。

同时对不同的城市做了一些分类画像,了解未来哪些城市是中心型的具有旅游服务的作用,哪些是返乡探亲功能为主的区域,哪些以纯旅游功能为主。可以发现,返乡探亲为主是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十一期间到达城市人数整体逐步下降,意味着这些城市在产业和城市吸引力方面存在下降因素。应该思考这样的难题:未来中国城镇化模式在哪些环节有欠缺,还需要加强相关建设。同时看到,城市观光和区域中心型城市在黄金周期间向周边100 公里内旅游接待为主的流入人口占比达32.8%,相对比例提升7.4%。由此,以特色休闲为主的都市圈概念或许是未来新的功能培育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国土空间分析平台——实现在线分析工具化

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把应用服务落到了平台上,更方便规划从业人员自动化提取相关数据,解决规划编制中的相关问题,平台同时提供可视化服务功能。提供各类智能模型算法,促进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将利于规划决策的相关标准模型植入到平台,基于大数据的长期变量,对于宏观和中观尺度预测做出相关的自动化分析。在城市内部我们特别重视一个城市整体规划和局部均衡服务供给策略。原来的规划很有可能是总规做总规,控规做控规,并没有形成联动的服务决策模式。我们在珠海做试点,把总规的空间中心体系结构和微观层面上社区服务供给关联在一起,有效地实现整个城市结构性和服务效率的优化。

三、产品及服务

信息中心(创新中心)也在探索用大数据逐步推进规划业务的转型,现在以蓝图为规划基础的规划业务模式在逐步调整,逐步面向精细化治理,向平台式的动态更新建设做相关的调整,用平台式的思维解决未来规划建设运营中的全流程问题。

(一)服务于各级政府的规划实施管理

建立了全国的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系统。提出系统的管理平台之前,在江西试点中已经按照要求做了相关的探索。对每个市县建立体征指标,跟踪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变化。对重点地区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如省级以上园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

在推进城市体检评估方面,以北京为例,建立了“北京高品质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监测平台”。对于落实北京总规四个中心的建设评价,大城市病的治理,是否按照小街区密度网和人居环境评估,平台都可以提供动态更新模式。

面向社区治理的动态评估,服务于规划与项目建设的绩效跟踪。根据景德镇的双修工作,把城市宏观规划、城市双修治理项目,比如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结合在一起,动态跟踪、评估这些规划项目的执行情况。以社区为单元,建立起以交通便捷度、高品质生活为模块的分析功能,这样就能知晓在哪个地方建立了规划建设项目,两三年之后再来评价这些项目是否真的为居民老百姓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服务。通过评估获得规划实施一手数据资料,城市文化复兴工程之后是否有利于城市的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转型,是否有利于特定功能旅游发展,通过平台能够动态的跟踪,知道政策是否合理。

同时信息中心(创新中心)也面向城市精细化治理,依托科技计划课题,开展了TOD 城市大数据监测与评估平台建设,实现国家、城市、廊道及站点层面的一体化三维分析、展示及评估。

(二)根植地方服务于规划动态维护

用数据平台和深度咨询模式拓展规划的业务领域。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开发了一个公共参与平台,面向规划实施成效和空间政策比较,这是对北京总规评估做的一个体检评估平台,通过发放问卷自动汇聚实施意见,为精细化决策做支持。通过地理坐标定位的问卷形式,能够知道到底哪些社区哪些街道、公园、广场存在不足,哪些还需要很大的改进,为精准化制定政策提供比较好的决策服务支持。

(三)微服务:让大数据陪伴你的规划职业一生

信息中心(创新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微服务”,让大数据陪伴规划职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中心(创新中心)开发了一个产品,会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发布。将规划现场调研采集的数据,包括伴随规划体会的记录,以及所有口袋数据分析,通过人工智能识别的街景模块整合在一起,为规划人员及时提供大数据服务,同时面向更加广泛领域的规划业务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信息中心精细化规划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世界经济主要指标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