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如素霓舞汉风
——记省人大代表王宝红
2019-06-05沈旭
■沈旭
“对!走,注意位置,注意表情。哒,哒,哒,停,立住!好!”随着舞台灯光与配乐交错定格在舞曲的最后一秒,在观众席中间位置负责指导的王宝红左手拿着话筒,右手还举在空中,仿佛是自己刚刚结束一场华舞表演。这样的场景年年可见,在沛县文化馆工作的30年里,省人大代表、沛县文化馆馆长王宝红几乎担任了县里重大文艺演出的舞蹈编导或总导演,她的足迹遍布每个乡镇,每个自然村,每个有需要艺术指导的百姓舞蹈队。
王宝红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沛县舞蹈家协会主席、全国“群文之星”、徐州市劳模。她创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一系列荣誉背后,是她对基层文化阵地的执著与坚守。“我始终以自己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而骄傲,我也将始终在基层文化工作舞台上不会停歇。”作为一名文化战线的省人大代表,王宝红袖如素霓,领舞汉风,用舞步丰富了百姓生活,用文化引领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
领舞者——谁说广场舞只齐不美
噪声扰民、争抢公共空间、歌曲烂俗……广场舞火遍大江南北,无数的争议和副作用也一直如影随形,造成了很多热门社会事件。在众人的声讨与声援博弈中,作为文化馆馆长的王宝红看到了需要、引导、规范的出路。“广场舞是好的呀,这代表着我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了新的窗口,大家安居乐业自然会有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需求,为何不加以引导培训,将其艺术化、规范化呢?”
2013年7月4日,“舞动龙城”沛县首届广场舞大赛在沛县体育馆正式拉开帷幕,各个乡镇的广场舞协会们组织乡镇广场舞爱好者齐聚一堂,他们穿着各色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脸上洋溢的是欣喜的笑容。第一届广场舞大赛在沛县引起了轰动,让沛县各个广场热爱锻炼的大妈们眼前一亮,让最“土味”的律动变成最“洋气”的舞步,自然是王宝红的功劳。从组织大赛、培训队伍、舞台演练到宣传报道,她带领文化馆一众工作人员一起上阵,加班加点,下乡走镇,精心组织,营造声势,一举将广场舞大赛办成了高规格、高水平、高曝光的广场舞盛会。
“到2019年,广场舞大赛已经办了6年了,每年都没有停过。我们广场舞参赛队伍从10支、20支,变成了现在的500支,每个自然村都跳,而且跳得很有艺术性。广场舞丰富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强化了体育锻炼,增进了邻里感情,营造了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王宝红拿出手机里一张张神采飞扬、欢歌齐舞的照片,哪个村、哪个队、什么特色,她都一清二楚,能够细细道来。因为不管多忙,只要村里的文化联络员跟她提出要求,她再忙也会去村里做指导。村口的路上,晾晒的场上,家门口的一块自留地,都留下她指导村民跳舞的足迹,尽管她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而身体有恙,但她从不拒绝村民的邀请。“我最怕她们眼里渴望的光芒,这让我无法拒绝。”
另外,在王宝红的带动下,沛县形成了县带乡、乡带村的培训格局。她把各个乡镇具有凝聚力、号召力的舞蹈爱好者召集起来,定时定点集中培训,把最新的音乐、动作教给她们,再由她们回去培训各村的爱好者,经此以往,各个村的广场舞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沛县的广场舞影响力很大,男女老少都跳,喝酒闹事吵架的人少了,这是生活方式改进和精神文明提升的表现!”广场舞变成了精神文明创建的抓手,广场舞爱好者变成了劝导邻里遵守行为规范的志愿者,一个小小的广场舞,跳出了健康,跳出了和睦,跳出了幸福,跳出了王宝红作为领舞者的奉献与智慧。
传播者——文化馆怎能不热闹非凡
“文化必须惠民,不仅要能请市民进来,还要主动把文化送出去。”作为沛县文化馆馆长,王宝红对文化惠民有着深刻的认识,更是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搭建起群众能够参与并乐在其中的文化大舞台。
“过去咱绝对不敢想,钢琴课、二胡课、芭蕾课、摄影课,还有毛笔字,居然都是免费的!”55岁的马田作为刚刚退休的职工,闲不住的她怀着好奇走进了沛县文化馆公益课堂,拿起剪刀学起了传统剪纸工艺,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她的作品已经成为邻里争相预定的“宝贝”。“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全县有名的专家,专业素养非常高,和我一起为免费课堂付出了很多。”王宝红充分调动文化馆资源,在新的文化馆大楼投入使用后推出了一系列深受广大市民欢迎的课堂,从不收取任何费用,什么热门就开什么课,贴合了百姓需求,使文化馆在沛县人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现如今,沛县文化馆已开设11期培训,包括声乐、器乐、书画等41个门类的课程,学员累计有2万多人。“报名非常火爆,每个班都是满员,每堂课都是满座,甚至有人坐四五十分钟公交车赶来上课,这更坚定了我们文化馆继续把课程办下去,办得更好的决心。”王宝红说到这里,露出文化工作者甜美自信的笑容。融合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于一体的县文化中心,成了沛县老百姓的文化客厅,不时开展的唢呐大赛、书法比赛、非遗作品展、文化艺术成果展等,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幸福感得到充分满足。“每一期、每个班级的微信群我都在里面,我要听到学员们的反馈,要让学员和老师都时刻知道,虽然课程是免费的,但是我们做的是高质量文化课堂。”
此外,她还积极推动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多次提出建好、用好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议。建议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如今,全县拆迁新建了8个镇级文化中心,原本条件尚可的,得以全面提档升级;全县40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面激活,送文化下乡的大篷车在全县从不停歇。人人参与文化活动,人人享受文化成果,县、镇、村各级文化活动中心络绎不绝的群众与不绝于耳的笑声,勾勒了文化惠民大舞台最新的生动图景,这正是王宝红的执着追求。
造势者——探索弘扬两汉雄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一曲《大风歌》传唱两千年。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具有悠久的汉文化历史,浓厚的汉文化氛围,如何充分挖掘、传承、弘扬汉文化,是王宝红的最大愿景。在省人代会上,娄勤俭书记在徐州团审议工作报告时指出,“文化要做自己的品牌,要大力发掘、弘扬两汉文化,做有记忆的城市符号。”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王宝红。
“我是一名文化战线的省人大代表,我对娄书记提出的弘扬两汉文化、打造有特色产业非常有感触。我们要搭好台子让百姓享受文化,更要挖掘资源做强特色文化,这样才不负一个文化战线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省人代会结束后,王宝红迅速投身到了汉文化挖掘、文化事业提档升级的工作中,她向县政府提出了打造两汉文化品牌的建议,将省人代会精神传达给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前来上课的学员。现在,“把两汉文化做成城市符号”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沛县政府高度重视王宝红提出的建议,派工作组赴北京、深圳多处联系,签订了打造汉文化品牌的战略协议,准备全力打造汉文化高地。一场两汉文化全面绽放的美景即将随着东风遍地开花。“我也没有闲着,我们正在着手对去年在刘邦文化节上大放光彩的节目提档升级,争取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品牌性优势节目,让汉文化在节目里绽放璀璨光芒,为两汉文化品牌建设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
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洁清。东汉辞赋家傅毅在《舞赋》描写了汉代舞者的风采,如今在王宝红身上,领舞者的风姿更加叫人叹服。她是广场舞的领舞者,以专业的智慧带领群众跳出整齐优美的舞姿;她是文化成果传播者,以辛勤的付出把优秀的精神食粮送到千家万户;她是两汉文化的造势者,以长远的眼光为特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播不懈努力和奔走。“其实我只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作为一名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代表,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舞蹈队,我的文化馆,我的家乡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