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省人大常委会助力乡村振兴纪实
2019-06-05万鹏程
■万鹏程
从刀耕火种到男耕女织,从井田制、均田制到“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历史发展,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是摆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现实之问、历史之思。
苏南、苏中、苏北,车间、地头、农户,从去年5月开始,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并以专题询问、重点建议督办、执法检查、满意度测评等综合形式,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凝聚共识,为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贡献一份智慧和力量!
“调研的关键是要发现问题、找准问题”
吴江的集体经济、溧阳的乡村旅游、泰兴的美丽乡村、邳州的公共空间治理、建湖的集中居住……每到一地,都能发现好的经验做法,既有产业兴旺的新思路,也有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还有融合发展的新举措,充分体现了各地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探索和特色亮点。
禾花香,龙虾闹,黄鳝泥鳅岸边靠……在盱眙县管镇镇西南岗贫困片区,“稻虾共生”得到了推广,使土地的亩均收益从传统农作物的1000元/亩,增加到了5000元/亩,不仅有力的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更是探索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稻虾共生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是一个长线产业”,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陈震宁看后欣喜地表示:“管镇镇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走符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脱贫致富的道路不是一天就形成的,是在逐步探索中寻找办法的,乡村振兴这篇文章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而盱眙更要把区域旅游、特色产业牢牢抓在手上。”
把产业、文化、人才、资本等要素聚集在乡村振兴上的典型,我们省还有很多,南京高淳区成立的固城湖螃蟹合作联社,以产业带动就业创业,以品质带动研发销售,以增收带动人才回归;宜兴市省庄村的高端民宿游客络绎不绝,以美丽乡村建设整合优势资源,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激活内生动力,以农旅产业融合推动全面振兴;盐城大丰区恒北村以梨文化为品牌,带动了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环境改善……然而,如何让“盆景”变“风景”?找准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才是省人大常委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
“创业真的太难了,尤其是农业方面!”南通市通州区开心农场的创始人孙春梅在座谈时几乎要落下泪来,从事农业项目创业10多年、创办开心农场8年,他们夫妻俩从最初的小有资产,变成了借贷运营。“政府给的支持还是比较大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农场,但是农业的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也不高”,随着不断的投入和每年递增的土地承包价,他们只能从原来的300亩压缩到200亩,“其实做农业最苦的不是干农活,而是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到位,工作之余的苦闷和寂寞无法排解,这也是年轻人不愿意回村从事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还是有一群像他们这样懂农业、爱农村的年轻人仍在坚守着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期待着大有作为!
“我们家的农场,全年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一到省人大代表王颖与丈夫创办的养地农自然农园,她就为自家的农场打起了广告,学农出身的两口子,他们把专业所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通过科学、自然的种养方式,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和价格的双提升,“我们家基本上引领了本地市场的定价水平”,然而他们在发展中也遇到了困难,随着“263”环境专项整治的深入,农场的猪圈空了,“原来产的黑猪肉可畅销了”,如何找寻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这是我们市近10年来批的第一个农业项目用地”、“基层管理和服务的难度越来越大,而考核太多太细,甚至还要上传视频、照片”、“财政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农村改革,能不能步子再迈大一点,学习先进地区,比如点状供地”、“金融服务农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从事农业的企业和个人贷款难、贷款贵还是普遍存在”、“‘谁来种地’是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能不能加大对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险范围,降低农民的风险”……在基层,人大代表、镇村干部、农场主、农业企业、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对于乡村振兴有太多太多的期待,也带着深深的思考。
从全省来看,有些问题并不是共性的,还需要区别对待、因地制宜,以农村宅基地为例,苏北地区面临的是“空关房”增多,重点要推进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中居住,而苏南面临的则是流动人口增加,如何解决新一代“安家落户”的问题。
为此,省人大常委会采取上下联动调研,邀请13个设区市及26个县(市、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发函征求所有常委会委员,部分省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在江苏人大网、中国江苏网设立征求意见专栏,全面征集代表、网民对专题询问的建议;发放了3900份问卷,形成了数据分析报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农委汇总梳理了基层反映较为突出的49个问题,反馈给了24个省政府有关部门。
“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切实推进问题的解决”
出台《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组织全省工商资本振兴乡村产业现场观摩促进活动、确定12个县(市、区)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省级试点……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出台文件、组织活动、试点改革,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加速推进。推动问题解决好、基层的期盼落实好,也是人大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履职方向和着力点。
2018年7月26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组织了首场“考试”——围绕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展开专题询问。此次专题询问既突出了形式创新,又注重了实际效果。从形式上看,首次实现常委会领导提问、省政府副省长接受问询;首次邀请五级人大代表列席并提问;首次对询问后的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从内容上看,“省环保厅在开展环境整治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加以推进?”、“省金融办将如何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如何增加农业特色产品的保险品种?”、“省文化厅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大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一个个问题,从小切口入手,体现基层诉求,既问出了实际问题,也得到了针对性的、积极的回应。
“对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民宿、农家乐免于办理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备案及开业前检查的许可;对总建筑面积大于300平方米、小于10000平方米的,由县(区)级消防机构办理消防备案,抽查率由50%降为10%,简化了消防审核许可的办理,同时,将利用村民自建住宅改造的民宿、农家乐定性为公众聚集场所,根据规模依法纳入消防机构和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范围,指导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受到广泛关注的民宿、农家乐消防验收问题,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周详在询问现场给出了答复,既指出了当前民宿、农家乐消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多地是拿出了大家想看到的“硬货”、“干货”,得到了广大从业者的支持和认可!
还有很多问题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吴政隆省长挂钩联系、研究推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每年培育职业农民20万人、组织认定300家左右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活动,着力加大新型农业主体培育力度;推进省级智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将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纳入2018-2019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以单车道四级公路拓宽改造成双车道四级公路为主要内容,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扩大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乡村教师“领雁工程”;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每年重点扶持10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10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推进以县域为单位实现城乡统筹规划,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乡村风貌……
“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发展质效?”、“如何解决县乡农技推广队伍面临断层的困境?”、“如何落实好这些农业设施落地的土地指标?”、“在农田里挖沟套养龙虾是否违反土地政策?”……为推进人大审议意见的落实,去年7-9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还先后带队走访了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自然资源厅,就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基层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土地改革的有关问题、审议意见进行面对面交流。为此,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工作方案》、《关于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文件,围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农产品供给、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9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全省现代农业整体发展质量。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研究制订《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从强化规划引领管控作用、推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拓展乡村地质服务等7个方面,集成集聚26条国土资源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去年11月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关于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了满意度测评,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赢得了委员们的一致认可,但这并不代表着一项工作的结束,而是省人大常委会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新的起点……
“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纲领”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战略,不可能一蹴而就,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始终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立足“两个机关”定位,综合运用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切实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种子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必须进行试验示范”、“种子的使用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应该划定适宜区域”、“随着品种改良,现有的种子适宜区域划分已不符合实际”……今年,在修订《江苏省种子条例》的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介入,不断完善前置程序,上下联动调研,实地听取种子管理机构、企业、科研单位、使用者、专家等各方面的想法,召开条线座谈会,反复论证,把形成的一致意见反映到条例修订草案中去,意见不能统一的,进行深入的调研,谋求最大公约数,确保立法真正有利于促进我省种业的发展。为了发挥好立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保障作用,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在确定了五年涉农立法规划的同时,还由省人大常委会农委牵头对全省涉农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提出修改的意见,全力推动立法与实际需要相衔接、与时代发展相同步。
2018年全国人代会上,江苏代表团提出的366件议案和建议中,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有49件,省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提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的议案和建议31件,可见,乡村振兴是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代表的水平,省人大常委会农委专门建立了全省涉农省人大代表的微信群,及时了解代表们的想法,加强与代表的沟通交流,让调研的问题与代表们的基层实践相结合,帮助代表们提出更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既提高了人大监督的持续性,也增强了代表议案建议的针对性。
“我想和你们学校进行合作!”省人大代表、射阳县洋马镇贺东村党总支书记徐金生听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负责同志的技术介绍后,萌生了合作的意向,他希望在村里现有菊花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中药材种植,拓宽村民致富渠。去年10月,一场主题为“乡村振兴:人大代表与三农专家面对面”的对接会在南京市六合区召开,来自全省农业领域的3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12所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负责同志参观了先进典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着力打破信息壁垒,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引领作用、三农专家的智库作用、人大工作的促进作用,促进项目对接、技术对接、人才对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议案建议督办促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出决议决定,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调研,苏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紧盯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情况,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专项工作报告,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推动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举办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开展千场宣讲活动,盐城市人大常委会全力推动农村住房集中改造,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开展工作评议,镇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督办、调研等综合方式助推“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泰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持续发力脱贫攻坚,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代表作用推动农村水环境整治……全省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热点难点、持续精准发力,不仅彰显了各自的工作特色,而且都为了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而努力着!
“回去后,我们将提高站位、准确定位、工作到位,把所学知识领会好、贯彻好、应用好,为乡村振兴尽心尽力!”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主任毕建国表示。刚刚结束的全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干部培训班,让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市县人大农委同志感觉到了一些不一样。“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江苏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与发展、如何做电商让农产品好卖、智慧农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稻田复合种养模式探索、有机农场的发展之路……”这些课程不仅突出了乡村振兴的主题,而且与以往的老师授课不同,既邀请了国家和省农业农村、金融等部门的同志就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问题作报告,更多地邀请了部分全国和省涉农人大代表介绍自身发展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部分县级人大还交流了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更实用、更接地气。把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基层人大工作相结合,充分挖掘人大工作的潜力,必将形成全省人大共同助推乡村振兴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