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
——以深圳古村落群保护研究为例

2019-06-05陈淑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宝安区古村古村落

陈淑媚

(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历史古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乡村文化遗产相关研究薄弱、文化遗产资源基础信息不清、当地居民保护意识差等众多原因,导致不少历史古村落正在遭受着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发与旅游的破坏。因此,加快对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成为当下古村落建设中的重要课题[1]。

1 深圳市宝安区重要古村落现状分析

深圳市宝安区历史悠久,是深港文化之根,是深圳文物大区、文化大区。截至2017年年底,区内目前保存较好且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村落有7座,广泛分布于各个街道当中。文章以较为重要的古村落凤凰古村、燕川古村、清平古墟进行分析。

1.1 凤凰古村

凤凰古村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社区,总占地面积约3万m2(图1)。凤凰古村文物一期修缮已于2016年完工,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文物修缮工程,该古村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文物汇集。凤凰古村历史可追溯至400多年前南宋末期文天祥族人南迁时期。现古村内建筑多为明清及民国时期为主,保存状况相对较好。这些建筑基本继承了清末岭南广府的建筑风格,也有少量欧式建筑风格的建筑,是深圳古村文化、人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优美,集群效应强。凤凰与凤凰山公园紧密相连,该风景区由山下宝塔胜景区,山中古庙胜景区和山顶晚霞胜景区3部分组成。整个区域山水自然、景色秀丽,是城市边缘的一块休闲娱乐的宝地,素有“凤山福水福盈地”之称。

(3)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凤凰古村西有宝安国际机场和福永码头,东有广深高速公路、107国道穿村而过,水陆空交通便利,片区周边还有地铁11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配套。

凤凰古村的不足之处有:①村内古建筑密集;②巷道狭窄;③防火安全隐患大;④缺乏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1.2 清平古墟

清平古墟位于宝安区新桥街道新桥社区,古墟的面积约6万m2。现有建筑主要由文物和民居组成,周边商业繁华、交通便利,是一处文物相对集中、空间相对独立、风貌相对完整的古村落。清平古墟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已于2017年12月正式完工,其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文物汇集。古墟的历史约有200多年,是农耕集市文化的缩影,是宝安地区古建筑群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连接新桥及以东的村镇与沙井地区古墟与历史古建筑的纽带,是“深圳四大名墟”之一。古墟里文物汇集,保存有清代永兴桥(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图2)、新桥粮仓(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图3)、广安当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点)、老式店铺和民居等,是一处文物相对集中并且保存完好的区域。

(2)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古墟内有湖、有桥、有古建筑,整体环境非常优美。周边商业配套齐全,是集金融、办公、酒店、餐饮和购物于一体的成熟片区。其文化气息浓厚,深圳书城宝安城、新桥文化艺术中心、市民广场、书香公园、大道文化公社等十多家文化场馆和单位在中心路依次铺开,是新桥街道打造深圳西部文化高地“一公里文化圈”、宝安区文化会客厅的重要节点。

(3)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古墟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中心路,紧邻宝安大道和107国道,距离广深高速出入口5 min车程,未来片区周边将布设多个轨道站点(10号线、13号线)。

清平古墟的不足之处在于:①位置距离宝安中心区域相对偏远;②古建筑及街区保护修缮任务繁重;③房屋征用需要协商谈判。

1.3 燕川古村

燕川古建筑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燕罗街道办燕川社区老村中。燕川古村占地面积13 000 m2,古村内现有古建筑50余座,位于燕川村老村内,始建于明朝,历代均有重修。代表古建筑包括莫景堂、陈氏宗祠、泽培陈公祠、素白陈公祠、乡贤祠、祥溪禅院和秋亭公家塾、巽朝陈公祠等共8座,还有清代古民居建筑40余座。1999年,被宝安区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古建筑主要由文物和古民居组成,村内有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旧址、东(莞)宝(安)行政督导处旧址等重要红色革命文物,是深圳市重要的红色革命文化遗存村落(图4)。

燕川古村具有以下特点:①红色史迹,意义重大。②燕川古村在深圳的古代和近代都颇有影响。明清时期燕川的一些乡贤名宦为老百姓所赞颂,在周边地区甚有名望。③近代宝安县第一批党员、第一个党小组,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广东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让燕川在深圳党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④2000年,政府分别在文物旧址内成立中共宝安一大纪念馆与宝安抗日纪念馆(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

当地政府经过近20年的保护与规划发展,现已是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青少年第二课堂等爱国主义学习的重要阵地。近年,燕川古村重点打造以红色历史文化为主题,结合燕川村古建筑群周边的罗田国家森林公园、茅洲河湿地公园等文化设施,精心规划一条中长期的博物馆群体,集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其不足之处为:①地铁等公共交通相对不便;②距宝安中心区域较远。

2 历史古村落的研究保护策略

2.1 深圳市宝安区的古村落研究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安区的古村落,特制定了实施准则,总体要求文物工作如下:

(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公益属性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文物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强化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理,努力实现文博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为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作出贡献。

(2)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权责清晰、相对完善的文物保护体系与利用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使全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和文化价值的文物资源得到更加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加强文物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文物安防措施更加完备,文物安全责任体系更加健全,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2.2 历史古村落的一般性保护

从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古村的保护措施中,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历史古村落保护策略。

(1)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当地居民是村落的主人,只有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使其自发行动起来,古村落保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2]。

(2)古村落保护应因地制宜,采用科学方法。古村落建筑年久失修,在修缮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特色,请专家学者加以指导,确保在修缮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古建筑的损害。

(3)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古村落古建筑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提高居民保护意识、采用科学方法保护的同时,应尽早建立起合理的保护条例及相关法律政策,以确保古村落不遭受恶意破坏。

(4)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古村落加以保护。宝安区的工作准则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因此可以采用建立博物馆、建立数字化资源系统等措施来对古村落加以保护。

3 历史古村落的开发利用

3.1 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的开发利用措施

第一,做好基础调研工作。调查现有古民居的数量,现住人的状况、数量、可供开发利用的情况,各种建筑的类型等问题,用翔实的统计数据具体说明。

第二,做好规划工作。要考虑功能定位的问题,在凤凰古民居文物保护开发的定位上,不能仅从个别村落的角度考虑,而应站在深圳市的高度去规划,为凤凰古民居保护开发确定位置及方向。

第三,在文物保护与开发及商业运作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要改造维修,只能在不改变原来面貌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对一些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可作适当改建,但涉及具体建筑改建问题必须谨慎,应从大局考虑,统一规划权衡[3]。

第四,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科学规划抢救性的维修保护。维护工作应请有资质的单位来进行,有方案、有计划地开展。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修旧如旧、保护原貌、分段进行”的维修原则开展修缮工作。

第五,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凤凰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应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策划、市场运作”的方针,将福永凤凰古民居、凤凰古村做成集历史、艺术、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名村,通过保护与开发使其尽快形成一个文化产业带。

3.2 历史古村落的一般性开发利用

从宝安区凤凰古村的开发利用策略中,可以总结出古村落一般性的开发利用措施。

(1)历史古村落的开发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历史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实现乡村振兴,让居民有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则是向更多的游客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使其了解古村落悠久的历史文化[4]。

(2)古村落的开发利用要有科学规划。古村落保护是一个长久的任务,因此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也要有科学规划及长期考虑。

(3)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古村落加以保护。当下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古村落的开发利用信息同样可以利用技术来实现自身发展,如利用3D技术建立数字博物馆等,既是保护又是开发利用[5]。

4 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意义

4.1 传承传统文化

就深圳宝安区古村落群而言,其拥有以广客文化相交融、近代中西文化合璧的建筑文化风格。此外,其独特的古建筑文化风格与内涵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融与延伸。

独树一帜的广府建筑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当地的民间习俗同样是岭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无形的文化载体同样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只是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让优秀的文明生生不息。

4.2 探寻历史遗迹

第一,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讲,古村落中的古建筑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从这些文物中可以探寻出很多重要信息。如文物的遗址、古建筑的年代、古建筑的风格、古建筑的文化内涵等。这些从历史文物中表达出来的信息,蕴含着悠久的文化特色,对于当代的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就宝安区历史的研究而言,古村中的广府古建筑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互交融的缩影,这对研究文化差异与文化交融起到典范作用。

第三,通过对古村落中古建筑等文化遗产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出古代村落的历史特色。村落的建设、居民的建筑、宗祠、家塾、古庙宇等古建筑都体现着当时的文化特色,布局和谐、条理分明中体现了文化碰撞交融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第四,古村落的古建筑体现出了讲求风水、重教崇文、敬祖睦宗的生活文化习俗。从深圳及珠江三角洲沿海一带的广府式祠堂建筑设计中,也可以看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痕迹。这些文化的遗迹和现象是研究生活习俗等无形文化的重要依据。

5 结束语

历史古村落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应以保护为前提。古村落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同地区的古村落保护及开发应因地制宜,探寻问题的本源,努力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之路。

猜你喜欢

宝安区古村古村落
《古村小巷》
深圳市宝安区天骄小学 办未来学校 育时代骄子
用笔墨表达关爱 为慈善贡献力量
古村新景
古村之晨
集影院、KTV与会客于一体的娱乐空间 深圳宝安区曦城私人影院
古村——大芦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