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冬季旅游体验及遗产保护
2019-06-05张梦彤
张梦彤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089)
1 平遥古城简介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县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相传,平遥古城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就目前保存情况可知,平遥古城是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整座城池对称布局,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道路框架纵横,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拥有3 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
平遥古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特点、寺庙、宗教因素、吏治文化、儒学传统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多彩灿烂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民间传统风土人情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1]。
平遥古城的商业金融曾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经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各大商埠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古城西大街遗风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多家票号、商行向游人们展示古城曾经的辉煌繁盛,仿佛仍能感受到店铺的琳琅满目、票号镖局的人流如织[1]。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由于平遥古城难得的完整性和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美学和科学价值[2],在1997年便被国际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晋中的一方古城摇身变为世界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进行整治和规划发展至今,保护规划愈发完善,2018年11月新推行的《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3]中的内容也越发科学全面,平遥古城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可轻视,应该引起探讨与深思。
2 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
2.1 关于古城居民迁出后的遗留问题
在平遥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开始进行保护规划的最初时期,为了便于管理和保护,古城内大部分的居民被迁出[4],搬到了城外居住。同时,古城内的学校、理发店、诊所药房等用于公共服务的设施也被迁出,仅将建筑保留下来,原有房屋部分变成了客栈、酒馆、店铺、饭馆等,游客络绎不绝。
笔者实地调查发现,除去南大街、明清一条街等主干道以外,古城其他部分有多处迁出的民居、学校、诊所、零售店等原始建筑并未被保护或利用,大门紧闭、无人管理,透过木质大门的缝隙可以看到建筑屋顶及院落里早已长满野草。有些建筑的房屋及院墙甚至已经倒塌,看起来破败不堪(图1、图2)。即使是当地居民正在居住使用的院落,也有多处存在院墙倒塌等安全隐患,保存情况并不好。居民的生活环境也较为落后,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较差[4]。
即便迁出原住民使房屋空置能够避免因私搭乱建而使古城明清文化面貌产生破坏的问题,却也绝非上策。正在使用的民居的后期管理、修缮情况也不尽人意。这些荒芜的院落尽管有一丝原始的颓败美在其中,可以满足游客的探险欲望,却也不能使建筑更长久地保留下来,由一枚枚青砖筑起的房屋,其寿命毕竟不可与罗马的大理石遗迹相比肩。
平遥古城保存下来的明清建筑数量庞大,对于残破的建筑而言,首先需要进行定级。对于较为重要及独特的建筑,如果可以找到其完整时的图像及文字资料,或可以进行局部复原。复原方式可以借鉴意大利艺术家Edoardo Tresoldi的方法(图3),以墙基残垣为基础,用现代先进材料搭起骨架,表现出当时的房屋构造和院落布局即可。这样既减少了后期整体复原对于目前遗存的破坏,又避免复原后的建筑与周围原始建筑格格不入。
同时,复原展示的方式也极具特色,且尽可能保证了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对于不甚有特点及历史艺术等价值的破败民居遗存,或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在尽量保存原始结构和布局的同时,对房屋及院落进行管理规划,将其用于公共服务方面,以满足城内居民及游客的日常生活需求,并利用说明标识牌向游客讲解其原始用途,附上修缮前后的照片来对比说明。对于学校、诊所等建筑遗存,可以对其进行修缮,并酌情恢复其原有用途。可将学校改成平遥古城的教育博物馆,用来展示学校历史、古城内的居民的学习生活等内容;而诊所也可以继续为城内的居民进行卫生服务,便民惠民,两全其美。
2.2 关于古城内及其周围居民生活及环境的配合管理
冬季的平遥古城雾霾与粉尘污染十分严重,城内城外的居民烧煤取暖,附近工厂的烟囱也在冒着滚滚浓烟,空气中可以嗅到明显的煤烟味道。这既不利于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十分影响这一时节想要避峰出行的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古城内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设施不够齐全,致使居民在古城中生活多有不便。2018年11月新推行的《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中提到,“鼓励当地居民在城内生活,参与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展示当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3]。若要实现这一条,坚持将平遥古城打造成为活态城,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则必须满足城内居民的生活需要。
因此,建议当地有关部门积极促进当地居民用清洁能源代替烧蜂窝煤取暖,鼓励周边工厂使用清洁能源以及环境友好型的资源进行生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结合上文提到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前提之下,充分利用残破的建筑满足城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将较无特色的残破民居改成药店、理发店、生活用品超市、工具修理店铺(如剪刀铺、五金店等传统店铺)、小公园等,并对正在使用的民居进行修缮,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增强古城的基础服务功能。
2.3 古城内车辆行驶的问题
平遥古城中用于旅游观光的中心街道是禁止机动车进入的,但在居民生活区域,有准入证的车辆是可以行驶进入的。这样的安排既保障了游客在古城内旅行的交通安全,也便于城内居民的出入。
不过,相较于现代公路,古城内的明清时期街道不算宽阔,部分非主干街道(比如仁义街、兴盛街等)的宽度更是仅能容纳单个正常小汽车单向通过,因此在居民生活区中驾驶车辆非常不便。在古城生活区的街道上,经常会出现对向来车无法正常通过的情况,需要一方司机倒车找寻空间停靠,另一方车辆才能勉强通过。此外,许多车辆在古城中行驶速度非常快,行人若是躲避不及,很容易发生事故。据此,建议平遥古城相关负责单位系统规划城内生活区域的机动车行驶路线,过于狭窄的街道或可实行单向行驶。同时,可对古城内的机动车进行限速管理,降低行驶速度,以保证行人安全。
3 结束语
平遥古城是享誉国内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人前来参观游览,向人们展示中国明清时期晋中县城的历史风貌、建筑特色以及生活方式,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随着新保护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众多问题即将得以解决,相信平遥古城的发展会更加科学、可持续,这座举世闻名的活态城会更加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