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作为,积极迎接新高考改革
2019-06-04侯俊
侯俊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基础。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序幕。上海、浙江两省(市)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一批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第二批进入改革试点。2018年辽宁、湖北、湖南、福建等9个省第三批进入改革试点。新高考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挑战与机遇并存。实施新高考既需先进的理念引领,更需从解决现实问题切入,推进教育深度转型,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作为州(市)教育部门,应该坚定改革信念,增强改革信心,加大宣传和培训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学习借鉴省内外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的经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中学校理解高考综合改革政策,掌握本区域的改革现状,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教育新篇章。
一、深化对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本质认识,坚定改革信念
新高考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可以说,此轮高考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改革。上海和浙江的实践证明,高考综合改革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改革试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改革出现问题并不等于要停止改革,在认真评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完善深化,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改革信念。高考综合改革是针对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课业负担重、不利于个性特长发展等问题,对现有考试招生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改革的实施是系统性、全方位推进的,不是单项的、局部的改革,涉及计划调控、考试评价、招生录取、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推进招生录取的机会均等和公平。
云南省在今年即将实行新高考改革,虽然省级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还未出台,但我们不能坐等、不能观望、不能消极应付,州(市)教育部门、各县(区)教育局、各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参与进来,未雨绸缪,做好新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工作。我们要提高认识、科学谋划、提前布局、特色发展,增强高考综合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为什么要改革,掌握改革的核心理念,明确改革挑战。新高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考量着我们的预判力、思考力、领导力和管理水平。横向上看,它所牵动的是学校内外管理全要素的变革,包括课程、教学、学生、教师、德育、评价、后勤、家校、环境等;纵向上看,新高考改革必将撬动包括小学、初中在内的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况且新高考是在教育发展尚不均衡、不充分,资源、技术、心理准备均显不足的背景下推进的,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有关专家对新高考政策的深度解读、试点省份丰富多元的探索实践、省内先进学校的思考与尝试,这些理解、成果与经验,对我们而言是弥足珍贵的。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进取,大胆探索,学以致用,使自己在现实面前保持教育初心,确保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今后几年将是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攻坚期。我们应该按照扩资源、调结构、提质量的基本思路,着力解决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根据新高考要求,全面实施高中标准化建设,满足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二、增长推进高考改革的实践智慧,增强改革信心
如何推动高考改革落地、落实、落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适应高考新变化更是许多校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上海、浙江、北京、海南等地的探索,为高中学校特色发展、扬优成势提供了有效借鉴,让我们进一步明晰了应对新高考变化的策略,提高了改革的前瞻性。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借鉴高考试点省份改革的成功经验,增长推进高考改革的实践智慧,超前思考、科学谋划、提前布局,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新高考改革既给我们提供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也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梳理教育发展新思路、新视野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高考改革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认真做好教育发展规划,实现与新高考的有机对接,不断提升本市教育发展水平。
随着高考改革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开展,我们可以从第一、二批改革试点地区中看到,新的高考制度也引发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巨大变化。对我们来讲,如何了解本市所有学生的选科情况,来统筹各校之间的教育资源是重中之重;而对于学校来讲,如何高效地完成学生的选科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进行走班教学之后,如何对老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进行管理,等等。
1.做好教育资源评估及调配
新高考改革进行选科之后,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评估以及如何进行合理调配,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导致我们无法提前预判总体教师结构性缺编、教室和所需要的总体财政投入。因此,做好各高中学校的教育资源评估,解决好每所学校的教师资源与学生所选科目组合的配比问题,可使用的教室等硬件设施是否满足教学条件等问题,是我们做好高考改革准备的重要工作之一。
2.加大教育投入,做好硬件准备
上海和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能够平稳实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投入是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比如,在走班教学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学校教室数量还够不够,还需要增添多少相应的功能教室?为适应电子排课、综合素质评价等需要,学校需要什么樣的信息化数据综合平台?要通过试点摸索,建设一个能够整体统筹了解区域各个学校的系统平台,来解决以上问题。又比如,选科模式有20~30种的选科组合,当学生完成选科之后,学校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如何对其进行走班、排课,如何选择适合本校的走班教学方式?这些工作对学校来说都是很大的考验,因此寻找一种最优化、最优质的走班排课方式,不仅会给学校教学教务工作带来诸多的方便,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会给学生上课、教师教学带来便捷。如何保证学校管理的有条不紊,是校长们将要面临的首要问题。试点学校要做好研究,各学校在本校也要确定试点年级,提前了解探索利用信息化平台辅助选科、分班、排课等教务教学难题。
在学校层面,所有高中学校需要建立新高考管理系统,降低学校在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教学管理难度,解决学校在考试科目选择管理、行政班教学班结构设置、走班方式选择等方面的困难,减少学校负担,保证教学质量。
在州(市)教育局层面要建立高考综合改革信息化管理平台,辅助相关部门统筹新高考下学校在选科、走班等核心改革工作的安排,以数据为支撑引导政策的制定,对学校和学生合理引导、对教师和教室资源评估和合理调配。
3.选择要科学、符合实际,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
新高考带来教育新时代的变化:從育分时代走向育人时代、生涯规划教育提前、走班选科成为常态、自主性探究学习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做实做细。我们在给学生选择权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如何作出理智、科学的选择。校长们要思考:拥有选择权之后是不是每门课程都必须选择走班?是不是所有的行政班都要变成走班?真正的选择是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潜力和特长,其次是考虑大学升学和专业,再者是考虑未来的生涯规划。
三、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推动高考综合改革落地
新时代下要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实事求是地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让公众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期盼,把握改革主动权。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注重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范围。积极回应社会、家长、学生的关切,准确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确保改革稳妥顺利进行。
要加大培训力度,使每一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教师、教研员准确理解和把握改革的精神和目标,熟悉新课程方案和标准,积极适应高考综合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广大学生家长知晓高考综合改革的各项政策规定和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性规划生涯、自主发展、健康成长。其实早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丽江市便在全市范围内选派了150名骨干教师分批次到杭州、上海、北京进行新高考的培训,并在《丽江教育》杂志上开辟专栏刊登部分教师的心得体会。
积极推进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平稳落地,是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时间紧迫。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以及教育部的要求,按照全国高考综合改革的部署,振奋精神、迅速行动、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加巧干,确保完成工作目标,使高考综合改革取得新进展,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