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对外依存程度分析

2019-06-04刘得格

中国管理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依存度测算增加值

刘 鹏,夏 炎,刘得格

(1.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

1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引导企业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业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也有所提升[1]。这意味着我国的开放程度也逐渐增加,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然而,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嵌入过程,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也逐渐提高。这就造成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外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如美国次贷危机就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威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的加深,面临着更多的国家风险管理难题。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国际业务中面临的来自他国的风险[2]。例如,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复苏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曾在竞选阶段扬言要提高我国的进口关税。针对该种情况,我国商务部评估了美国全面提升我国进口产品关税对我国出口量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在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做好国家风险的评估和管理,以保障我国经济的健康平稳增长。

国家风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范畴,现有研究主要包括:识别风险变化的关键诱因[3]、研究国家风险的时间尺度特征[4]、针对重要商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5]等。

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外贸依存度是管理国家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曾被用于衡量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该指标由Grassman首次提出并用于衡量一国的开放程度,或一国的对外依存程度[6]。然而,该指标无法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暴露水平[7]。这主要是因为该指标在衡量对外依存度时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该指标加总了一国的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这导致指标的测算结果可能会大于1,不具有经济解释力;其次,该指标未考虑加工贸易等中间产品,造成同一加工出口货物在进口和出口时都进行了统计,从而高估了对外依存程度[8];第三,该指标中分子部分是贸易量,属于价值总量;而分母为GDP,属于价值的增加量。该指标将这两个不同经济概念的变量相比,其测算结果的经济含义较为模糊[9]。

全球价值链领域中增加值核算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得益于贸易壁垒的降低、运输技术的改善等因素,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分布于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国家。该现象导致中间品贸易量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占有较大的份额[10]。这使得一国的出口中不仅包含本国的增加值,也含有其他国家的增加值。所以,海关统计的贸易量无法回答“各国在贸易中获得多少价值”的问题[11]。Johnson和Noguera[10]通过构建200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对出口增加值进行测算,证明了出口品全部为最终品的假设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情况。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各个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获利情况,世界投入产出模型被开发出来[12-14]。该模型将全球经济看作一个整体,将中间品贸易看作内生变量,只将各国的最终使用看作外生变量,可以很好地测算国家间的贸易增加值[15-17]。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Chen Quanrun等[18]在考虑我国加工出口占比较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扩展的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我国加工贸易所带来的测算偏差。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分析我国通过贸易参与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所获得的增加值,从而为从增加值角度重新测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打下基础。

利用上述增加值核算的研究成果,对外依存程度的衡量可以通过将外贸依存度指标中的贸易量用增加值进行替代,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进行评估。Belke和Wang[19]利用增加值贸易量(增加值出口与增加值进口之和)代替海关统计的贸易量进行研究;Belke等[20]还利用该指标分析了德国的开放程度;Larudee[9]重新测算了墨西哥的对外依存度;国内学者李昕和徐滇庆[8](以下简称LX法)重新测算了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上述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外贸依存度会高估对外的依存程度,利用增加值进行测算会更加准确。另外,刘瑞翔等[21](以下简称LYF法)利用增加值出口代替了增加值贸易量,进而测算了我国三次产业对欧洲、北美及亚洲地区依存程度的时序变化。刘鹏等[22]分析了1995-2011年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国家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

然而,上述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首先,对外依存程度的内涵不够清晰。其表现为在利用增加值代替贸易量时,不同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增加值量。如Belke和Wang[19]使用的是增加值贸易量,而刘瑞翔等[21]采用的是增加值出口量;其次,由于使用的是增加值贸易量,贸易伙伴间彼此依存程度仅仅取决于二者间的经济规模。也就是说,贸易双方对彼此依存程度的不同仅仅是双方经济规模的不同,而非贸易获利的不同。如李昕和徐滇庆[8]的方法衡量的是经济规模的差异导致了贸易双方依存度的不同,忽略了贸易双方在贸易中获利的不同所导致的依赖程度;再次,尚未有研究对上述对外依存程度的各种方法进行系统的比较。第四,上述研究并未区分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贸易方式。Wang Zhi等[23]的研究表明存在三种不同的贸易方式,即传统贸易、全球价值链的简单参与和全球价值链的复杂参与,我国的贸易增加值在不同的贸易方式下数量也不同。所以,有必要在区分贸易方式下探究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

本文的贡献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本文进一步明确了对外依存程度的内涵,将其定义为进口国最终需求变化对出口国GDP产生的影响;第二,本文从公式构成、经济含义和数量关系三个角度对不同的对外依存程度测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LYF法的经济含义更加符合对外依存程度的本质;第三,在上面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对外依存程度测算方法的测算结果,发现LYF法更能准确衡量一国的对外依存程度;第四,本文将对外依存程度和Wang Zhi等[23]的增加值新分解方法联系在一起,探究了不同贸易方式下我国的对外依存度。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的对外依存度测算方法可以作为国家风险管理的指标,且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该指标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

接下来,本文的安排如下:第2部分先通过问题分析,探究对外依存程度的内涵;接着,介绍了基于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即LYF方法);然后构建了区分贸易方式的测算方法,并将本文方法与外贸依存度和LX方法进行了比较;第3部分利用WIOD(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简称WIOD)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并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全文总结。

2 测算方法

由于中间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呈现快速发展,这导致一国的出口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从他国进口的产品。所以,一国的出口不仅仅会拉动本国增加值,也会拉动他国的增加值。也就是说,一国的出口中既含有本国的增加值,也含有其他国家的增加值。所以,需要考虑中间品贸易影响下的对外依存程度测算方法。本部分先通过一个虚拟的例子进行问题分析;接着,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模型去构建一国增加值对外依存程度的测算方法;然后,提出区分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的对外依存程度的测算方法;最后,从经济含义、公式构成、数值关系三个方面比较外贸依存度、LX方法和本文的方法。

2.1 问题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对外依存度的含义,本部分讨论一个只有两个国家的全球经济体,如表1所示。假定国家间贸易只存在最终品贸易,没有中间品贸易。可以发现:根据外贸依存度测算国家1与国家2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二者均为80%。假设国家2由于国际冲突禁止国家1的产品进入国家2,国家1的GDP将减少150,GDP减少75%。同理,如果国家1禁止进口国家2的产品,国家2的GDP仅减少10,GDP仅减少5%。这表明虽然国家1和国家2的GDP、外贸依存度均相同,但对彼此市场的依赖程度显著不同。如果使用外贸依存度指标测算对外依存度,将无法准确反映两个国家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

表1 虚拟情景中两国不同方法下的对外依存程度

值得指出的是,基于增加值贸易量的测算方法在该例中仍然无法衡量两个国家间的彼此依存程度。根据只存在最终品贸易的假定,国家1和国家2的出口额就分别等于出口所拉动的国家1和国家2的增加值。所以,根据Belke等[20]、李昕和徐滇庆[8]提出的基于增加值的测算方法在进行测算时,国家1与国家2对彼此的依存程度度仍然是80%,不能很好地刻画两个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而,根据刘瑞翔等[21]的测算方法,国家1对国家2的依存程度与国家2对国家1的依存程度分别为75%和5%。既体现出贸易双方彼此依赖程度的差异,也能够衡量出口变化对GDP的影响。

根据上面的分析,对外依存程度评估的是本国GDP对外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所以,本文将一国的对外依存度定义为:外国的最终品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该国增加值的拉动占该国总增加值(即GDP)的比例。

2.2 基于增加值的对外依存程度

为了方便说明,本文以只生产一个产品的两个国家为例(更一般的形式详见附录1)。设Xi为国家i的生产总量,Aij为国家j生产一单位产品消耗的国家i的产品数量,Fij为国家i生产的最终产品被国家j用于最终使用的数量,I为单位矩阵。于是,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有如下的关系:

(1)

其中,Bij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设Vi为国家i的增加值,AVi为国家i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增加值。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国家1和国家2的增加值为:

(2)

以国家1为例,可以将国家1的增加值写为:

(3)

在公式(3)中,3(a)表示国家1的最终需求拉动的本国增加值。其中,AV1B11F11表示国家1通过利用本国的中间品生产最终品并将其用于本国最终使用的方式拉动的本国增加值;AV1B12F21表示国家2通过利用国家1的中间品生产最终品并将其用于国家1的最终使用的方式拉动国家1的增加值。3(b)表示国家2的最终需求对国家1增加值的拉动。其中,AV1B11F12表示国家1通过利用本国的中间品生产最终品并将其用于国家2的最终使用的方式拉动的国家1的增加值;AV1B12F22表示国家2通过利用国家1的中间品生产最终品并将其用于国家2的最终使用的方式拉动国家1的增加值。根据本文的定义,可以将国家1对国家2的对外依存度写为(一般形式的对外依存度测算公式详见附录1):

(4)

从公式(4)可以发现:R的值越高,表示一国的增加值越依赖于国际的最终品市场;反之,该指标越低,表明一国的增加值主要依赖于国内的最终品市场。由于公式(4)中的分子部分为公式(3)中的两项,所以公式(4)的测算结果不会超过1。

2.3 增加值视角下分贸易类型的对外依存程度

根据Wang Zhi等[23]的研究,按照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不同,一国的增加值可分为四个部分:(1)产品于本国生产且被用于本国最终消费;(2)产品于本国生产且被用于外国的最终消费,该部分的贸易方式被称为传统贸易;(3)产品先在本国生产并出口至外国,由外国再加工生产为该国的最终品。在该贸易方式中,产品只发生一次跨越国界的行为。所以,被称为全球价值链的简单参与方式。(4)产品先在本国生产并出口至外国,由外国再加工生产为最终品并出口至其他国家。在该贸易方式中,产品至少发生两次跨越国界的行为。所以,该贸易方式被称为全球价值链的复杂参与方式。于是,可将公式(4)整理为如下形式(推导过程见附录2):

(5)

其中,Lii=(I-Aii)-1为局部列昂惕夫逆矩阵。在公式(5)中,5(a)表示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家1对国家2 的依存程度;5(b)表示简单参与全球价值链下国家1对国家2的依存程度;5(c)表示复杂参与全球价值链下国家1对国家2的依存程度。根据公式(5)可以测算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不同方式下的对外依存程度及其时序变化。值得指出的是,当两个国家只存在最终品贸易而不存在中间品贸易时,即当A12=A21=0时,公式(5)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推导过程见附录2):

(6)

公式(6)的经济含义是:当国家间贸易只有最终品贸易时,一国出口额全部为该国的增加值。在测算该国外贸依存度时,可直接用出口额与该国GDP之比。在上述问题分析中的虚拟情景里,根据公式(6)测算国家1和2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5%和5%。这表示国家1的GDP中有75%会受到国家2的最终品市场影响,而国家2只有5%的GDP会受到国家1的影响。所以,国家1对国家2的依存度要远远大于国家2对国家1的依存度。利用外贸依存度进行衡量时会得出二者依存度相同的结论,因此本文方法比外贸依存度更好。

2.4 与外贸依存度、LX方法的比较

为了从增加值的角度对三种测算方法进行比较,需要先将外贸依存度写成由各项增加值组成的指标;然后,本文分别从公式的构成、经济含义、数值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根据Koopman等[24]的研究结果,国家1向国家2的出口可以分解为具有不同经济含义的各增加值项。在公式(7)中,国家1向国家2的出口(E12)由国家1的增加值出口(公式7(a))、返回至国家1的增加值(公式7(b))、国家1增加值的重复计算(公式7(c))、国家2的增加值(公式7(d))和国家2增加值的重复计算(公式7(e))所构成。同理,根据上述方法,也可以将国家2向国家1的出口用各增加值项来表示,如公式(8)所示。

(7)

(8)

根据公式(7)和(8),可以将国家1对国家2的外贸依存度写为:

R*={[7(a)+7(b)+…+7(e)]+[8(a)+8(b)+…+8(e)]}/GDP1

(9)

李昕和徐滇庆[8]指出中间品贸易导致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会对一国对外依存度的测算存在偏差,于是提出了用增加值贸易量代替贸易量来测算对外依存程度,具体形式为:

(10)

从公式的构成上看,如表2所示,三种测算方法的分母是相同的,其区别表现在分子上。传统外贸依存度指标既包含了国外的增加值(7(d)、8(a)、8(b)),也包括了国内最终需求拉动的本国增加值(7(b)、8(d))和重复项(7(c)、8(c)、7(e)和8(e));而LX方法中包含了外国的增加值(AV2B22F21),却遗漏了外国生产本国最终使用的产品过程中使用了该国中间品从而拉动该国的增加值(AV1B12F22);而在LYF方法中,分子部分只含有外国最终需求拉动的国家1的增加值(AV1B11F12+AV1B12F22)。所以,公式(4)可以更好地体现国家1的增加值对国家2的依存程度。

表2 国家1的对外依存度的不同测算方法比较

从经济含义上看,上述的公式构成决定了LYF方法更能准确地体现一国的对外依存关系。一方面,外贸依存度与LX方法都测算了非本国增加值的部分,即贸易伙伴的增加值。如国家1对国家2的外贸依存度包括了国家2的增加值,LX方法包括了AV2B22F21。该部分增加值属于外国,并不属于本国增加值,其波动与本国的GDP无关。所以,该部分增加值无法体现本国对外国的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贸依存度和LX方法忽略了全球价值链对外贸依存关系的影响。外贸依存度包括了本国最终需求通过全球价值链拉动的本国增加值(如AV1B12F21),该部分增加值不受外国最终需求波动的影响,不应用于衡量对外依存程度;而LX方法忽略了一国增加值可以通过外国生产本国最终消费品的方式进行拉动(如AV1B12F22),该部分增加值也会受到外国最终需求波动的影响,应该用于衡量一国的对外依存程度。

也就是说,外贸依存度衡量的的是单位GDP中贸易量所占的比例,从经济含义看反映的是贸易量与GDP之间的关系;LX方法表示的是单位GDP中增加值贸易量所占的比例,反映了增加值贸易与GDP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的测算方法表示一单位GDP中国外最终需求拉动本国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例,反映的是国外最终需求与本国GDP之间的关系。所以,本文的测算方法能够更好地刻画依存关系。

从数值关系上看,外贸依存度由于包含了各项增加值,其测算结果一定大于LX方法和LYF方法;而LX方法与LYF的测算结果间具有不确定性。当国家2生产本国最终品过程中消耗国家1的中间品从而拉动国家1的增加值大于国家2出口到国家1的最终品拉动国家2的增加值时,有R>RLX,它表示RLX的测算结果会低估我国增加值的对外依存度;反之,当AV1B12F22

所以,在公式构成上,LYF方法测算了国外最终需求拉动本国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例;在经济含义上,更能体现依存程度的本质含义;在数值大小上,一定比传统的外贸依存度小,但与LX方法测算结果间具有不确定性。综合比较下,LYF方法能准确衡量一国的对外依存程度。

3 结果与讨论

本文使用WIOD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该数据库是由欧盟委员会资助开发,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公布了两个不同的版本。2013年版中的投入产出表包含了40个国家,时间从1995至2010年;2016年版包含了43国家,时间从2000年至2014年。本文选择2016年版进行测算,因为这样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我国近期的对外依存程度。接下来,本文首先虚构了一个经济联盟,用以说明只有LYF方法考虑了贸易中的获利差异;接着,利用不同方法测算了我国2000年至2014年的对外依存程度;然后,在区分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方式下分析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最后,探讨了我国2014年主要部门的对外依存程度。

3.1 我国与假想联盟间的彼此依存关系

为了说明只有LYF方法考虑了贸易双方间的获利情况和经济规模,而其余方法仅仅考察了经济规模的差异,本文将德国、丹麦、芬兰、卢森堡、拉脱维亚、斯洛伐克看作一个经济联盟(简称DDFLLS联盟),该联盟的特点是GDP的规模与我国较为接近。

利用2007年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1)在外贸依存度和LX方法下,中国与DDFLLS联盟相互间的依存度差别不大,从而可以得出中国与DDFLLS联盟的相互依存程度是几乎相同的;(2)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测算,DDFLLS联盟对中国的依存度是1.26%,而中国对DDFLLS联盟仅仅是0.44%。根据这个测算结果可以发现DDFLLS联盟对中国最终使用市场的依赖程度要明显强于中国对DDFLLS联盟最终使用市场的依赖。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贸易国经济规模相当时,外贸依存度和LX方法无法区分贸易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而本文的方法能够做到很好的区分。这是因为LYF方法不仅考虑了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还考虑了贸易双方间的获利差异。

图1 中国与DDFLLS联盟间的彼此依存程度

3.2 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时序变化

根据公式(4)、(9)和(10),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测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整体上看,外贸依存度、LYF法和LX法的测算结果在走势方向上大致相同,但外贸依存度的结果最大,LYF法的测算结果大于LX法。这表明:第一,我国贸易量与贸易所拉动的增加值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三条曲线的相似程度较高;第二,由于外贸依存度的测算结果最大,基于贸易量的测算方法会高估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不能准确反映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第三,LYF法大于LX法是因为其它国家在生产本国消费的最终品过程中,进口我国产品作为中间投入从而拉动我国的增加值,要大于我国进口的其它国家在本国生产的最终品对其它国家拉动的增加值。也就是说,如果忽略我国由于参与到其它国家最终品生产的网络中所获得的增加值,会低估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

图2 不同测算方法的结果

从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变化趋势上看,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呈现着上升的趋势(2001至2006年);从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呈现着下降的趋势(2007至2014年)。另一方面,我国GDP从2001年至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这说明:在次贷危机之前,外国最终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次贷危机之后,我国的内部需求发挥着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

3.3 区分全球价值链参与方式的对外依存程度

如图3和表3所示,在区分参与全球价值链方式下,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测算结果如下:(1)在2000至2014年间,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主要以传统贸易方式为主,其次是简单和复杂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方式;(2)三种参与方式下的对外依存程度与我国整体对外依存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8、0.9680和0.9872;并且,三种参与方式下的对外依存程度间也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3)从传统贸易下对外依存程度的方差大于简单参与全球价值链下的对外依存度,复杂参与全球价值链下对外依存程度的方差最小;(4)传统贸易下对外依存程度的方差占各系列方差之和达到了80.6%,是影响我国整体对外依存程度的主要方面。

图3 区分全球价值链参与方式下我国的对外依存程度

表3 区分全球价值链参与方式下对外依存程度的统计

同时,本文的测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倪红福和夏杰长[25]的研究结论。全球贸易量在次贷危机之后呈下降趋势,一个争论的焦点是:全球价值链是否是导致贸易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倪红福和夏杰长[25]发现:当全球生产网络体系未被破坏时,全球价值链具有稳定全球贸易的效果。本文的测算结果也显示:2007年以后,我国对外依存程度的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传统贸易下对外依存程度下降所引发的,而全球价值链的简单与复杂参与下的依存度相对来说下降幅度较小。该结论的启示在于:即便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复苏,我国仍然要坚持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政策。

3.4 我国主要部门的对外依存程度

利用2014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我国对外依存程度较高的部门如图4所示,主要有水上运输部门、航空运输部门、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品的制造部门、家具和其它制造部门、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的制造部门。

图4 主要部门的对外依存度

如图5所示,分产业类型看我国2014年的对外依存程度,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对外依存程度最高,其次是服务业和农业。各产业对外依存度的算术平均值达到14.5%、29.5%和16.2%。由此可得出:(1)国外最终需求变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服务业;(2)我国服务业目前的对外依存程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积极扩大服务业的开放,提升我国服务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让服务业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图5 区分产业类型下的对外依存度

4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通过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组成了全球价值链。该现象不仅加强了我国与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26],也提高了我国经济对外国市场的依存程度[27]。这意味着我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经济不仅受到国内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也会受到外国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而且现有研究也发现:贸易联系紧密的国家具有更加相似的商业周期,危机可以通过贸易途径对贸易国产生不利影响[28-30]。

为此,本文在增加值核算的基础上,将对外依存度定义为外国最终品市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一国增加值的拉动占该国总增加值(即GDP)中的比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了测算方法并通过各增加值项比较了不同测算方法的经济含义;提出了区分贸易方式下依存程度的测算方法;测算了我国自2000年至2014年我国对外依存度的变化以及各部门在2014年的对外依存程度。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为政府提供了衡量我国经济对外依存程度的科学方法,丰富了国家风险管理的工具。根据本文的方法,政府不仅可以测算我国经济对外国市场的整体依赖程度,也可以衡量我国具体部门的对外依存程度,从而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2)本文的测算结果和方法可用于政府与外国的贸易谈判之中。例如,本文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近年来的对外依存程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该结果可以为政府的谈判优势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使用本文的方法分析谈判对手对我国的依存程度,从而有助于我国谈判策略的制定。(3)有助于政府进一步制定贸易政策。我国政府鼓励企业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根据本文的分析,平衡对外依存度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尤其是复杂参与方式的程度。

综上所述,本文提供的对外依存度测算方法可以帮助我国评估所面临的潜在外部市场风险,从而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摩擦和贸易谈判不可避免。本文的测算方法能够评估中国与具体贸易国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从而判断中国是否处于优势地位,为此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谈判策略。因此,利用本文方法进行测算能够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附录:

1 一般形式的对外依存度公式

将上文的测算方法一般化为具有n个国家n个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中,投入产出模型为:

以国家1为例,国家1的增加值为:

根据本文对外依存度的定义,国家1的对外依存度可以表示为:

在更一般的形式中,国家k的对外依存度公式为:

2 公式(5)和(6)的证明过程

根据公式(5)和(6)与公式(4)的相等关系,欲证明公式(5)只需证明B12=L11A12B22,欲证明公式(6)只需分别证明B11=L11。根据逆矩阵的性质有:

于是可以得到:

根据(b)式,可以得到:

B12=(I-A11)-1A12B22=L11A12B22

所以,公式(5)得到证明。

由于A12=0,根据(a)式可以得到:

B11=(I-A11)-1=L11

所以,公式(6)得到证明。

猜你喜欢

依存度测算增加值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江苏省农地依存度的时空变化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有关τ-可测算子的Young不等式与Heinz型不等式的逆向不等式
(T)-可测算子迹的不等式
河北省外贸依存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及与经济大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