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

2019-06-03陈冬菊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量感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陈冬菊

摘  要: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教师还要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数学教学

数学中的“量感”一词来源于“造型艺术”范畴,即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是通过对于事物不同感官上的接触以后,大脑形成的对于物体的长短、面积、轻重等方面的一些最直观的认知。与其他的感官一样,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没有具体的形状、颜色、气味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教师可以利用许多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让他们深入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一、创设有效情境,深化“量”的感知

量感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物体进行不同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量感,比如通过眼睛看、触觉摸等。学生在建立清晰的量感之后,更能够接受有关的数学知识。在进行相关教学时,教师不可只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照样设计形象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去感知,从而形成清晰的印象。对于量感的建立,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量的计算来进行巩固练习,但是这样是不全面的,最主要的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量的尺度。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千克”时,就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感官游戏“比重量”。教师让学生对不同的物体进行掂量,在通过掂量之后给出是比一千克重还是比一千克轻的判断,学生通过观看物体大小、用手感受物体重量后最终得出结论,并对于一千克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学生在游戏时,其感觉会从不太清楚慢慢转换为非常清楚,由此的量感也慢慢得到了增强。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学生对于单位以及标准量有了自己的认知,脑海中对于量的概念也逐渐变得清晰。

无论是进行什么学科的学习,学生在自己实践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最深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构建明确的对于量的感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量的存在,获得更多的生成。

二、引导对比体验,进行“量”的估测

教师授课最大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如果所学的知识只能应付考试,这样的教育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所以,考虑到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那么教师在教学有关的计量单位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教师还要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千米。教师先请学生去操场上完成一千米的走路,在学生完成以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我觉得走一千米非常辛苦”,还有的学生说“我走一千米差不多要花9分钟的时间”。教师最后请学生先对自己回家的距离进行估计,然后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回家路程的真实距离。

师:大家测量之后发现自己的估计值跟实际值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啊?

生1:我估计少了,我以为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只有2千米,结果通过地图测量之后发现有3千米,可能是因为我骑自行车来学校……

生2:我估计多了,我估计是3千米,因为我平常要走差不多三十分钟,结果是2千米不到,可能是平时我走得太慢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感知一千米的距离,然后将自己的估计值和实际的测量值之间进行对比,帮助学生及时修正了对一千米错误的感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三、开展测量活动,丰富“量”的体验

量感是對量的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的。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修正学生的感知偏差,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的量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千克和克》教学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比比谁最准”的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千克和克的感知。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袋米、一台电子秤,让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小组中成员一位负责抓米,一位负责记录电子秤所称的数值,第三位学生负责比较差值。学生通过多次游戏之后,对于千克以及克的感知将会更加准确,对于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有了准确的认知。小组成员之间轮流负责不同的工作,比一比谁是对质量把握得最精准的一位。在游戏中,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能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习惯,同时,也能慢慢地将生活量感转变为数学量感。

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到量的变化,体会量的属性,从而对量的理解又会更进一步。活动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评价,比如“测量小能手”等,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进行量感锻炼的热情。大量实践表明,与“量”相关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积累对量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在量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量感建立所需要的素材上,也体现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所以量的体验本质上也是能够促进思维发展的。

总之,小学生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对于量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有关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修正学生对于量的把握失误,慢慢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猜你喜欢

量感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兼收并蓄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