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9-06-03李赵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李赵君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5日

一、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温饱”逐渐过渡到“环保”,从“生存”逐渐过渡到“生态”。然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在总体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痛苦指数”。例如:大气污染严重、水资源富营养化加剧、白色垃圾蔓延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只有改善生态环境,才可以提供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因此,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分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已成为当下的重要命题。

二、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与成效

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较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江苏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率先提出“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在其优越的经济基础保障下,生态文明建设得以充分推进。

(一)顶层设计不断加强。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把生态文明作为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2017年,《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公布,生态文明建设正式纳入干部考核。同时,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把“生态环境高质量”放入“六个高质量”中,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自2006年起,江苏实施了3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累计关闭7,000多家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2016年底,江苏省开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其重要内容之一即“减少化工落后产能”。2017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42.7%和31.0%。在国家统计局2016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中,江苏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九,资源利用指数位列第二。一系列数据显示,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进。江苏省环保厅发布的2017年省生态环境公报显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66.4,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0%,水环境质量总体平稳,符合Ⅲ类断面比例上升2.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0.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开展的“两减”和“六治”行动取得积极进展,煤炭消费量同比削减1,000万吨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达101条,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得到改进。

(四)环境执纪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近年来,江苏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扎实推进中央环保督查整改,立案查处的环保案件罚款金额达9.6亿元。2016年,江苏省环保厅根据各县市区环境执法监管年度数据,围绕中央环保督查的反馈问题、群众对生态环境的信访意见等方面,出台了《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综合改革方案》,改革环境监管制度、完善绿色奖惩政策、加强环境信访问题调查,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生态问题。

三、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制约因素

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其“人口多、资源少”的特殊省情没有改变,经济建设飞速提升和资源环境承载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生活需要与生态建设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加上过去的粗放型经济造成的遗留污染,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自然资源能源紧缺。江苏省平原及湖泊面积占全国前列,但自然资源及能源数量较少,不能与江苏的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耕地资源较为紧缺,近20年来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了700万亩。建设用地数量临近土地资源上限,开发强度超过21%,尤其是苏南部分地区远超过国际“警戒线”。除此以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水资源面积以年2.3%的速度日益紧缩。森林面积在全国总量排名较低,部分地区还出现了退林还田现象。煤炭等经济建设能源耗费量较大,但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万元GDP能耗大约是美国和欧盟的4倍。

(二)绿色产业尚未形成。江苏省已处在工业化后期阶段,全省重工业企业总数约4.8万家,占規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60%。尽管省政府已连续开展3轮化工企业整治行动,关闭大批重污染企业,仍有3,000家以上的大规模化工企业存在。苏北及沿海少数地区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引进高污染、高风险项目的情况依然存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势必要求江苏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然而,江苏的新兴产业还没有成为主体支柱产业,符合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尚未形成。

(三)区域生态差异较大。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需要对依托经济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开探析。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自然资源匮乏,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相对较差。同时,苏南地区工业发达,企业单位面积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资源环境压力较小,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但是,苏北地区的徐州、连云港等城市主要依靠重工业发展经济,煤炭等能源消耗量较大,致使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四)体制机制改革不足。生态环境建设需依靠地方政策和制度法规的有力保障,然而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成熟,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取得较大突破。特别是贯彻中央要求的改革任务还不到位,致使一些试点工作多年停滞不前。部分城市的相关政策不完善,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方面存在不足,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升,不少企业环保意识差,社会责任感较低。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不能明晰政府、企业、个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无法有目标、有方向地指导和监督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行为。

四、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和对策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绿色GDP。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江苏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工作。首先,要将绿色理念融入一二三产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服务业,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其次,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大量扶植一批条件优、技术好、创新强的绿色企业,构建学习、研发、生产有机结合的绿色科技创新体系,减少产业建设中的生态污染问题,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能耗大的落后产业进行逐步淘汰;最后,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变传统数字经济和政绩经济发展观念为可持续、绿色经济发展观念。加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做好准入和监督工作,保证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

(二)因地制宜调整政策,助力区域生态建设。江苏苏南苏北地区经济基础不同,依托经济建设而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自然有所区别。苏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占产业贡献率较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推进程度较好。但是,苏南地区的资源能源较为匮乏,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因此,苏南地区要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政府应加大环境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出台生态修复和整治方案,对高污染产业进行控制和监管,明确环境保护职责。苏北地区相对苏南地区而言,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较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程度较低。但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小。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中,要依据自身优势制定发展战略,不能走苏南“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生态互联网+”绿色经济,加大对农业和工业的生态化改造,建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

(三)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一,政府应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改革,明晰生态建设的义务,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第二,要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办法,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对省内各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把能源消耗量、环境污染程度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第三,进一步完善江苏生态环境补偿的体制机制,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加强补偿监督;第四,要完善领导干部的考核和问责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及负责人对生态环境的管理责任,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放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对那些为了追求政绩而破坏地方生态环境或疏忽职守的人进行追责。

(四)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讲话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和推动者。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但一群人的力量足以向实现绿色中国的美好愿景邁开一大步。只有每个人都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才能有效保障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整体构建。在宣传教育方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把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等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新媒体手段,加强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观念的培育,自觉抵制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倡导简约、适度的消费习惯。在宣传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中,要重点树立典型人物、宣传典型经验,为公众提供可供学习和参考的榜样,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要重视学生群体的教育宣传,从小做起,从个人做起,让学生在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中起到带动引领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卉.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2]杜强,杨永华.新时代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3]段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与展望[J].中州学刊,2018(9).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