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2019-06-03刘英刘赟

科教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综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英 刘赟

摘 要 随着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育人需求和文化作用日益增强。因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研究独立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特色做法、创新举措、优秀案例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校园物质文化研究与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出研究热点、研究思路和学术创新等研究现状,对下一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以垫基和啟示。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06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educational needs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the mater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es are increasing.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school-running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practices, innovative measures, outstanding cas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campus materi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stud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terial culture on campus and material culture on camp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sums up the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ideas and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on campu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Key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of campus material culture; independent college; summary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和办学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文化建设的引导,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教育部对我国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占据高等教育重要力量的独立学院,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发挥好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鉴于此,笔者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与分析,以期吸引教育界及其他学界的广泛关注,为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1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1.1 国内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检索出19508篇相关论文,起始于2005年,分别在2015年呈现峰值4879篇,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极为丰富。其中,硕博士论文872篇,起始于2008年,在2016年达峰值294篇。研究主要聚焦于:一是内容和内涵阐释。郭建宁、曲风、许俊等多位著名学者对国内外社会价值观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其内涵、基础理论、思想精髓、伦理基础进行阐释。二是党的十八以来对培育和践行的研究。裴德海、季明、钟永圣等诸多学者对培育路径和建构框架进行研究,提出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宣传教育、融入乡土生活,注重家风家教、党风政风民风等路径,其中钟永圣所著《传承与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解读》是首部从传统文化角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三是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培育和践行研究。杨业华、李纪岩、戴艳军等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了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发展、品德修养、成功成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提出加强课堂教学、网络新媒体建设,民族文化情感认同,文化、实践、环境育人等新路径。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方面,郭建宁主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一书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做了全面阐述和深刻解析。[1]曲风主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则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的原则,即以人为本、理想信念、树立楷模、反腐倡廉。[2]此外,许俊、石国良等多位著名学者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理论意义、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方面,陈文华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堂,融入实践,并强化劳动教育。[3]纪安玲认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传承传统红色文化,还要紧贴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4]其中钟永圣所著的《传承与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解读》是首部从传统文化角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读本,引用传统文化古籍中的名篇名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作用及践行方法,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核心价值观的源起和落脚点。[5]裴德海、季明等诸多学者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和建构框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乡土生活,注重家风家教、党风政风民风等观点。

关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研究方面,杨业华在《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现状以及培育方法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述,为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6]孔国庆、王刚认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要注重层次和阶段的划分,构建多元化的培育平台和评价机制。[7]徐晓滢认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从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表征和信念系统出发,构筑“知识-理性-需要-信念”的辐射网络。[8]此外,李纪岩、戴艳军等学者也从多维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发展、品德修养、成功成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网络新媒体建设,民族文化情感认同,文化、实践、环境育人等新路径。

1.2 西方学者对“价值观教育”的研究

在Web of Science 外文数据库中以“Value education”检索到相关文献86463篇,起始于1800年,有11篇。1994年至今,成果持续递增,于2017年达到峰值7240篇。教育研究方向居首位达42111篇,占48.704 %,其次为心理学和行為科学研究方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居于前四位。有多位标志性研究作者,Anonymous一人发表成果280篇。

西方学者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呈现多学科交叉研究态势,主要聚焦在价值观概念和核心价值观内容、培育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等方面,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克拉克洪(Kluckhonn,Clyde)提出的明显具有工具色彩的观点,即在其价值取向模型中,存在着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以及善恶兼而有之的三种人性价值取向。[9]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核心价值观普遍奉行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以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多元核心价值观;以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为代表的亚洲价值观;以及以宗教为根本理念的核心价值观等。宋伟在其博士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总结,从国外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要素来看,呈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将国家层面倡导与公民层面认同作为重要的提炼依据。二是核心价值观呈整体稳定性与历史变动性的统一。[10]

2 关于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2.1 国内学界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

国内学界对校园物质文化的专题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将其作为大学文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分析阐述,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校园物质文化”检索出50篇相关论文,研究起源于1989年,在2010年和2012年呈现峰值共12篇论文。高校物质文化研究仅有43篇,其中硕士论文为2篇。

张北坪认为,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承载着高校的文化核,体现了“大学之魂”。[11]刘增安提出,校园物质建设虽有共性,但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院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突出的自身文化特色。[12]陈德奎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校园物质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会对师生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设施与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不断追求和“育人”意蕴的和谐统一。[13]李海丰则更强调“人文关怀”在校园物质文化中的地位,认为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要力求做到人格化、个性化、艺术化,力求突出校园文化底蕴,强化校园文化品牌。[14]由以上研究可知,学者们充分肯定了物质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应以学校的文化特点为基础,全面提升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水平。此外,学者们的研究还涉及了校园物质文化的载体建设、创新性研究、建设路径、人文思考等方面。

部分学者对我国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就现存问题提出了建议。邹怡指出,当今国内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存在风格单一、功能偏少、缺少文化积淀、育人功能不足、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通过“让物质文化更加人文化、让功能更加人性化”等路径来解决。[15]王可凡和李宗维的两篇学位论文《大学校园物质文化问题审视与建设路径》和《高校特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对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表征、成因分析、建设依据和路径、建设原则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体系还未建立,研究还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内涵论述、问题及对策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深化。

2.2 西方学者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研究

在Web of Science 外文数据库中以“Campus material culture”检索到相关文献有80篇,始于1988年,仅1篇。与中国同在2015年达到峰值,有10篇。教育研究方向居首位达25篇,占31.25%。美国、印度的研究成果数量居前两位。

西方学者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研究集中于校园建筑的文化意蕴。早期著名教育家纽曼(John Henry Newman)在《Time & University》中所阐述的大学建设理念不仅包含了“如何去建设实体建筑”,而且还包含“如何通过建筑去体现大学独特的灵魂”。纽曼认为这些建筑间接地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从侧面展现了大学气质与国家荣耀感。体现国家的地位。阿兰.斯威伍德(Alan Swingewood)在《大众文化的神话》(The Myth of Mass Culture)一书中提出:高校建筑应该着重将注意力放在物质环境的建设上,利用环境这种有形的,全天候的教育资源达到育人的目的。[16]基于学界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外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欠缺,缺乏对高校物质文化本身的育人功能、特色建设、传承与创新的深入研究。

3 关于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研究

在中国知网以“独立学院园物质文化建设”进行篇名搜索,并未找到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但在以独立学院文化建设为目标的研究中,有部分学者将独立学院的校园物质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进行了探讨。

彭振兴、陈瑞平认为当今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全面性,存在校园物质设施缺乏文化意味、设施建设功利性较强和缺乏校园绿化、美化等问题。[17]周孝元认为,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使用精巧且实用的物质设计,来提升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18]李忠豪、罗慧等学者认为,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大学精神”,投资方就要加大投入,使学设施、教学设备和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化。并通过建设内涵丰富的文化设施,增加校園设计的人文气息,使校园建筑更具审美和教育功能。[19]

然而,部分学者认为,较之于校园隐形文化建设,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已然是“先行一步”。巩芳芳、刘彩生认为,由于独立学院普遍成立时间较短,其在校园整体环境的布局上更具优势。若在制度文化规范下推动物质文化建设,将使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互促共生,达到更好的建设效果。毛鸽认为,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的建设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外显文化的建设,即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但在加大美化环境、治理校园、建设校舍投入的过程中,却忽视了校园文化的背景及环境特点。再加上学校管理、教育的不到位,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反而会不利于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20]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界对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较为缺乏,多数是仅将其作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依托和展示平台进行简要论述,缺少系统性及深层次的探讨。

4 对已有研究的简评

综上所述,中西方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国内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有一定成果,兴起于2008年,在2015年达到峰值,研究范围涵盖理论的阐释、分析、溯源以及实践指导方法等内容,主要聚焦在相关基本概念的厘清、传播载体的梳理、培育方法的总结、相互关系的明晰等方面。校园物质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部分和物化载体,国内外理论界的研究起步较晚,均为1980年代,成果较少。目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物质文化协同研究的成果稀少,还未有代表性成果和学者出现。独立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学者们多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进行分析论述说明,还未有代表性成果和学者出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物质文化协同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与独立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相结合进行研究仍是空白。因此,社会主义如何引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独立学院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安秀梅,李京霞.基于克拉克洪模型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12):99-102.

[2] 陈德奎.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及其育人意蕴[J].群众,2007(12):71-72.

[3] 陈华文.立德树人维度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

[4] 郭建宁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纪安玲.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维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1):64-68.

[6] 孔国庆,王刚.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层分阶段培育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01):150-156.

[7] 李海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人文思考[J].阴山学刊,2001(04):93-94.

[8] 刘增安,张小菊,刘立红.论高职院校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8(07):15-16.

[9] 罗慧.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略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S1):30-31.

[10] 毛鸽.对独立学院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02):132-133.

[11] 彭振兴,陈瑞平.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5):51-52.

[12] 曲风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13] 宋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6:16.

[14] 徐晓滢,李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的主体因素[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36-38.

[15] 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6] 张北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景观“空心化”症候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67-69.

[17] 周孝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4-5.

[18] 邹怡.国内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5(05):81.

[19] 钟永圣. 传承与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0] [英]阿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M].冯建三,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综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