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核心素养校本化德育课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9-06-03陆黎丽
陆黎丽
【摘要】本文将校本化德育课程中的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基础,论述班主任在执行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通过对课程优化策略的分析,为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本的参考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 德育课程 教育实践 班主任
【中圖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90-01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在核心素养校本化德育课程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执行教育政策的执行者
班主任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管理并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岗位。因此,在执行教育政策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德育思想教育课程中,必须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政策的落实,并在结合班级教育条件的同时,对课程内容与教育方法进行合理化设计。
2.班主任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素质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应将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引导上。通过教学主体的转换,将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不断完善并塑造自身的模范作用,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德育课程内容,发挥教育引路人的价值作用[1]。
3.班主任是协调三方管理的纽带
三方教育管理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势地位。而教师作为执行教学工作的关键,必须在三方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协调与代表作用,积极争取来自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从而更加全面有效的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工作。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在核心素养校本化德育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的经验和创新举措
1.优化课程设计
核心素养引导下的中职德育课程内容,必须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优化,构建整体教育框架的同时,将对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道德素养的培养作为核心,实现学生学习成长的健康化发展。进行课程优化的实务工作中,教师必须在现有中职德育课程的教材与课程内容上进行优化,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分析,使知识以更加系统性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提升学生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学”与“做”的平衡中,兼顾思想成长与能力提升。
2.丰富教育形式
教育形式是保证课程知识吸收率的重要条件,必须在新教育思想的引导下,不断提升教育方法的适应性,以更好姿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三段式”教育模式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构上进行调整,将“能力训练”、“知识探析”、“分享体会”这三个内容作为课堂的基本结构,以素质训练作为基础,完成教育主题活动,从而使学生在进行主动思考与实践同时,更加深刻的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并通过自主式的思考与操作,提升思维能力与实践水平,在优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完成学习总结与思考的关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自我定位,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找到学习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习方法与内容进行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更加整体性的认识,在唤醒自省意识的同时,使这种动态化、真实性的核心素养,成本伴随一生的财富。
4.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势必会在教学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必须重视对这种差异性的管理,尤其是在素质化教育的课程活动中,对这种差异性的兼顾,是保证整体班级核心素养能力共同成长的重要内容。
5.突破学科壁垒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活动,重点强调了“学以致用”的内容,并在实践能力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以此指导思想为基础,重视课程教育与生活实践的关联性水平,从抽象的理论知识中,将课程教育内容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指导生活的有效方法。以德育课程的知识为出发点,不仅是社会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思想道德规范,也能在生活化的实践应用中起到指导作用,因此,教师更应当以生活化的教育内容作为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在充分掌握知识结构后,再以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以此真正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的,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总结
核心素养下的校本化德育思想教育,要求教师在明确自身岗位责任与义务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育内容、构建评价体系、关注个体差异、打破学科壁垒等方法,实现对中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更好的发挥出教学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工作协调与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核心素养能力,实现教育内容的全面升级。
参考文献:
[1]徐明华.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德育课程建构与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