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03徐英
徐英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做合一”非常适合于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学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具体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做合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则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生动而又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一起猜个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然后让学生联想到下雪了,冬天来了,小动物们准备过冬了,从而引出课题《小动物过冬》。接下来课件出示小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图片,让学生们和他们打打招呼,这样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们纷纷都想参与学习了。有了如此有趣的导入,学生很愉快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又如,在教学《蚕姑娘》一课时,针对现在的孩子很难接触到蚕这种昆虫,我便运用了绘图的方法给孩子们创设有趣的情景。首先我领读课文,在我读之前,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白纸,这时孩子们还不知道我要干什么,便纷纷好奇的睁大了眼睛,想看看下面还有什么奇妙的事发生。于是,开始领着孩子们用朗读走这一趟蚕的生长过程。当读到“又黑又小”时,我就在白纸上画上许多黑色的小点,读到“又黄又瘦”时再画上,一直画到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然后再用箭头把这些图画连起来,就形成了蚕到蛾的整个蜕变过程。同时再通过课件出示蚕的图片来加以辅助,告诉孩子,这时蚕又开始周而复始地繁殖起来。孩子们便能更清晰直观的知道蚕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做合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实际生活。而且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在教学时,更要立足于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学习。例如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我会带一盆菊花到课堂上去,让学生观察菊花,也会利用学校里的菊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一朵朵,一片片,一丛丛”的模样,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菊花的美,理解“舍不得离去”含义,从而得到真切的感受。又如在教授《母亲的恩情》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比如自己生病时母亲对自己的照顾,来感受到母亲和孟郊之间浓浓的母子情。才能理解“一针针,一线线”的涵义,才能引导学生抓住“抚摸”、“注视”、“心里想”等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体会“春天里太阳的光辉”的比喻,从而让他们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慈爱”感受之深切。这样,学生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一句也就非常容易了。
三、“教学做合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的学习最终是为应用而服务的,因此语文的学习一定要与实践相联系。陶行知先生指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要“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收“手脑相长之效”。“做”就是实践。以“做”为中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学习像《有趣的发现》这一类的科学类的课文时,不仅让孩子学习文本,更多的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课文知道达尔文是通过质疑—观察—比较,最终得到答案的,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到了一些生活体验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并把这种方法渗透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另外在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二年级口语交际《学会待客》这一课时,我直接把课堂变成了舞台,先让孩子们同桌间演一演,再请个别同学要演一演,从点到面,给了孩子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也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把“做”渗透到学中去,让学生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总之,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我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我们的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立足生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