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19-06-03王萃
王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提升职校学生的审美素养,对此汉语言工作者要调整好教学的内容,挖掘汉语言文学中的理性和感性成分,使他们保持平衡,更好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汉语言文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70-01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职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进行汉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汉语言文学涵盖丰富的知识,其教学方式多样,教师可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审美教育是汉语言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提高职校的教育力度,同时还能提高职校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为汉语言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放眼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汉语言文学教学距今已有几千的历史,汉语言文学教学为我国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核心要素,并且他们的审美能力也极强。而在现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职校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要求学生只要每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格,毕业之后便能拿到毕业证;在课程的安排上不合理,汉语言课程安排较少,教学方式不灵活,课堂氛围不活跃,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汉语言文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具体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不到良好的提升。
二、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1.加强对汉语言文学中审美因素的挖掘
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學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比如赏析一篇文章时,要引导学生把我文章的整理结构,思考文章所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并感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觉感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作品审美能力。由于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对此只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多给予学生引导,回答学生提出的疑惑,并耐心讲解,就能让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妙,从而将这种美好体验与自身的情感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事物的品读能力[1]。
2.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做好任何一项事情都需要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此,汉语言文学教师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汉语言文学,既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另外,当代职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有所期待,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知识。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学会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品读作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3.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师的职业素养
进行深刻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此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总结和反思,并积极进行培训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品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另外还要结合汉语言教学特点,把汉语言教学的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等特点[2],应用到作品的品读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4.合理的设置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相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此教师要合理设置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将审美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融合,反复强调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在对某部作品进行剖析时要将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理解放在一个平面上,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真正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因素,使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汉语言文学教师要引起重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去品读作品,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文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研究[J]. 北方文学(下旬),2017(6):157-158.
[2]王敏.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J]. 社会科学:全文版, 2016(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