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班级管理”新型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
2019-06-03阮慧怡
阮慧怡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家校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联系途径单一、家校合作信息交流欠缺等。在互联网功能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推广,是观念的新突破与合力的升级换代。“互联网+”以它强大的实用性,激发了家长主动参与度,使家校合作提高到新的格局。
【关键词】“互联网+” 家校合作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32-02
李克强总理2015年4月23日在视察温州企业时说到:“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每一点探索积水成渊,势必深刻影响重塑传统产业行业格局。虽然总理此番讲话以实业为突破口,带领万众创新,但是细想一下,作为教育事业,适时地引入“互联网+”的概念,可以将家校合作的班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效模式,从而摸索出未知的格局。
一、“互联网+”理念引入班级管理的设想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马化腾解释说:“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并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换代升级。“强国富民,教育先行。”在时代的发展中,探索家校合作的班级管理新模式更应该利索地走在前。
家庭与学校均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活动场所,肩负着其不同的教育使命。家校的良性高效合作,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氛围,凝聚家校双方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在小学家校合作中应将家长视为教育强大资源,发挥其教育潜能。现代教育正处在变革中,进行家校合作的班级管理、整合来自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当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教师角色在家校合作中也在发生着隐性的变化。
过去,家校合作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内容狭窄、联系途径单一、信息交流欠缺等,但是家校合作无疑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是家长和学校互相交流 、互相支持、共同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过程。可是老师的工作多而琐碎繁杂,就像玩杂耍,需要一刻不停地接住手上的球,不能让任何一个球掉下来,确实难以应付。在新形势下,老师的班级管理应该有新的認识,在精力分配、工作安排上面,需要革新思想,升级观念,利用强大的技术支援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争取让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真正的家校合力,使学生最大得益。
二、“互联网+班级管理”新型家校合作的尝试与实践
我国传统的中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家校合作内容狭窄、家校合作联系途径单一、家校合作信息交流欠缺等。在互联网功能几何级迅猛发展的时候,在“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推广,是观念的新突破与合力的升级换代。
旧式的家校联系方式:①家长会、家长学校;②登记作业本、《成长手册》;③互联网。
从以上三种方式来看,很明显的体现输出主体为校方、老师,信息流动大部分是单向的,却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对等关系。由于是简单的消息传递、凸显平面单一,却使老师疲于奔命,效率不高、收效不大。老师既是“一言堂”也是“万金油”,这根本体现不出有合作性的班级管理,家长能否和学校教育同步或者教育落到实处,很难把握。因此,必须打破旧惯性,改变固有观念,开拓新技术局面,把共情共力作为注脚,才能形成活跃的合力。
在互教通、Q群、微信群的强大网络技术的支撑下, 家校合作班级管理的新模式:
从上图看,在互联网+的技术支持下,家长和老师、学校的沟通的渠道是畅达、多元、自由、平等的,而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不用担心老师无暇应付。由于设立了家长委员会这一个模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家长们的困惑、求助等,已经在家长委员会这个层面上得到疏通,甚至获得意见或解决。
老师首先要在家长里面挑选5名网络活跃度高,技术不含糊,热心子女教育的家长,迅速组成家委会。由家委会自己组建好群,就可以开始进行班级模式管理了。平时,学校和老师的通知是通过互教通发送的,方便没有网络的家长及时有效地收到信息。Q群管理交流是老师和家委会及各位家长参与的。而家长自己也建立了微信群,有私下进行有序的不拘束的交流。
三、“互联网+班级管理”新型家校合作的参与度与实效性分析
为什么这样的模式能够带动众家长的参与活跃度和大大提高实效性呢?因为在群里,老师除了发放一些消息和活动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个参谋顾问的角色,群主是家委会成员,他们带动所有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行驶监护的责任,家长在被动慢慢转变到主动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培育孩子的积极共情,他们的参与度日益高涨起来,下面可以列举一下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家长们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
良好的互动可以建立在每人一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上。基本完成了:资料传输、活动收费、网购课程、消息沟通、活动组织安排、观点分享、晒娃、舆情引导……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环”,环的轴心是学生,环里的老师、家长们目标一致,有共情,有助力,互为支持,互为提醒,互为鼓励。同时,班级和学校的工作管理有了家长的主动参与,做到班务、校务公开透明,家长也对校方、老师的教育苦心产生了理解、信任和支持的态度。
新模式能吸引家长越来越主动参与, 他们会越来越感受到只有这样的大范围敞开式的平台,才是在最小地消耗时间,有效地走进了孩子的成长轨道,可以关注、帮助、学习、探讨、分享。不少学校的班级的活动,他们都可以“零距离”的参与,现场感很强。这种互动参与,使家校的合作成为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起点。
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是80后,不同于以往旧式的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就了事。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提高了不少,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但是在教育实践上却是“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纸上谈兵”。要改变家长的固有观念和习惯,需要老师双管齐下,既要让他们参与家校班级的合作管理,倾听他们的个性意见,更要有细致的提醒指导,甚至可做到舆情疏导和牵引,与家长产生“共情心理”,家校目标一致,才能共促成长。
在教育新理念的发展下,教师不能只是像老黄牛一样,埋头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家长方面只是分享信息,而更应该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优势,为工作所用,铺设一个互通的网络简易平台,使家校协调配合,从而产生积极的合力,达到共事双赢。
“互联网+”的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模式,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老师和家长在搭建的班级平台上,形成合作教育的目标,达成远景的共识,进行价值观的交流与磨合,角色与关系的重构,这是良性的合作,平等而互惠,最终作用在个体的孩子身上,形成最大效的教育利益。
如今,我们提倡把“互联网+”引入班级管理新模式,不是为了取巧或偷懒,而是在避免浪费资源和过度使用资源,达到整合有利的因素,使家长主动参与和班级管理处于良性互动的层面,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所言,互联网已成为改变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互联网+”的优越性自然毋庸置疑。因此,让我们大胆地尝试摸索,把“互联网+”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家校共育,班级共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深化应用,寻找到信息化与班级管理更多更好的结合点,走向智慧教育更加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7-4)
[2]周雪莲,李双龙.试析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 .消费导刊,2010(07):156-157.